1974年11月29日,横刀立马的开国元勋彭德怀在北京逝世,回想起彭老总跌宕起伏的人生,可以说是波折颇多,最终却是怀着遗憾离开了自己所付出毕生精力建设的祖国。

而就在他的遗体悄悄被火化了之后,周总理对护送骨灰的工作人员严肃密令:“骨灰不能换盒,不能移动。”就这样,在两位军人的护送下,彭总的骨灰随着飞机缓缓升上了天空。与此同时两位军人也绝对想不到,几年后的一天,中央会因为他们此次的护送任务而产生重大的遗憾。

为何周总理会特别针对彭老总的骨灰下达命令呢?日后他们又会因为什么而产生了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戎马一生

彭德怀原名彭得华,1898年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乌石彭家围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时中国正处在民不聊生的黑暗日子。6至8岁,彭德怀在私塾曾读过两年书,不久后因为母亲去世,父亲又病重,所以他就辍学回到了家里,以砍柴换米糊口,还曾讨过饭。

10岁的时候,彭德怀开始在富农家放牛。因为生活所迫之后又离家到黄碛岭土煤窑当童工,每天车水、运煤,劳动十二三个小时,监工经常会打骂工人,彭德怀和工人们曾一起向监工作斗争。1914年,16岁的彭德怀辗转到洞庭湖西林园当了两年堤工。

在此期间,他又受到工头和堤工局的层层盘剥,饱尝生活的辛酸,痛恨社会的不平,在参加预发工资的斗争中,被指认为“不安分子”而遭驱逐。18岁时,彭德怀在长沙投入湘军,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

这个时期,他接触了辛亥革命的新思想,刻苦学习、开阔眼界,秘密组织“救贫会”,决心为劳苦群众谋利益。彭德怀1922年进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从讲武堂毕业之后,便回到了湘军继续任职。因为他出色的指挥才能,很快他便升至了营长、团长。

1926年,彭德怀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在这一期间,他结识了段德昌,因为他的影响,彭德怀开始阅读进步书刊,也逐渐看到了黑夜里的曙光,他还将自己朴素的救贫思想逐步地转变为自觉的革命行动。

1928年4月,彭德怀在湖南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彭德怀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又率部在湘鄂赣地区转战数月,建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一手组建了工农红军第五军,接着便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彭德怀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2月,在中央的号召下指挥部队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东征战役歼敌7个团,缴获几十万发子弹,扩大红军8000人,俘虏4000人,此时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

这是第三次在关键时刻需要实行重大战略行动时,由彭德怀出任司令员,毛泽东当政治委员,也是二人亲密合作的又一见证。

在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也展示了其军人所具有的坚毅性格,在他的指挥下,解放军展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彭总更是一句解放了西北五省之地,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盖世功勋。

建国后,彭德怀又带领人民解放军奔赴朝鲜战场,更是为我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时间。从内战、抗战时期、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彭德怀都是战斗在艰苦的地方和最艰险的前线,完成了最艰巨的任务,经常是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作战。

与此同时,彭德怀和毛泽东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是他戎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笔。在井冈山会见了彭德怀之后,毛泽东从艰苦卓绝的长征到抵达陕北,从渡河东征到向西挺进去迎接二、四方面军会师,从保卫延安到抗美援朝,都总是尽可能地把彭德怀留在身边,共挽狂澜。

每当局势严峻时,毛泽东都总是派彭德怀去担当重任,彭德怀也都总是挺身而出、艰苦卓绝地扭转了局面。可以说在中国革命的伟大战争中,彭德怀都是善于冲锋陷阵的猛将之一,是勇于战胜困难,敢于打恶仗、硬仗、险仗的将帅之一而在执行毛泽东的战略方针上,他也是最坚决、最勇敢、最忠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最后却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在自己处于艰苦环境的时候,他并没有做出过多的解释,同时也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和信念的不懈追求。

1962年6月16日,彭德怀给党中央递交了一份8万多字的信件,陈述了自己从出生到庐山这几十年来的所有经历,字字也都出自肺腑之言。为了以防不测,他将一部分材料送回了湖南老家,埋在了炉灶之下,这也是他为自己留下的最后证物。

1973年开始,彭德怀经常要从事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但由于当时特殊的外部环境,彭德怀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只能强忍着病痛的折磨艰难度日。也就是在这一年,彭德怀被查出换上了直肠癌,于是被送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

1974年11月29日,深度昏迷两个多月的彭德怀突然脸露红晕,随之鼻子嘴巴开始出血,最终呼吸停止,心脏停止了跳动,戎马一生的开国元勋大将军彭德怀,就此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同时让人心疼的是,在他临终时,身边却没有一个亲人。后来,彭德怀的大侄女彭梅魁被通知去看了遗体,但很快遗体就被偷偷运走,并且秘密火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骨灰的保存经过

12月17日,彭德怀的遗体从301医院被秘密送火葬场火化,而覆盖在上面的白被单上,写着的是“王川”两个字。

彭德怀一生结过两次婚,但却没有自己的孩子,临终前,他留下了最后的遗愿,就是死后能把自己的骨灰与两个弟弟葬在一起。他曾把自己的后事托付给侄儿、侄女。彭钢是彭德怀侄儿、侄女中最小的一个,据彭钢回忆,她的伯伯彭德怀曾经向她谈过三次,这三次谈话都让她刻骨铭心。

第一次是1956年,中央决定领导干部死后火化,当时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彭德怀也签名表示同意。彭钢后来回忆说:

“第一次谈话时,当时中央刚开过会,决定改土葬为火葬。那天他很兴奋,告诉我,‘今天毛主席、恩来、少奇都在决定上面签字了,以后不埋葬,改火化了,我也签了字’。他认真地看着湖水,继续说:‘想起牺牲的战友,我们这些人要好好工作。死后只留下一身清白,就对得起长眠的战友了’。随后他突然一转身,笑着对我说,‘我托你一件事吧,我死后,你把我的骨灰装进一个葫芦里,放进大海,让我漂洋过海,去看看其他国家的人民是怎么生活的。因为我生前忙碌,去不了许多地方了’。”

第二次谈话是在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提出想要搬出中南海,随后他住进了北京西郊的吴家花园。那里的居住环境异常冷清,彭德怀在锄地种菜的劳动过程中,也经历了无数次痛苦的思考。一天,他听说鱼骨头烧成灰以后,是很好的肥料,埋在苹果树下,结出的果子很好吃。

于是便对彭钢说:“将来我死了,你们就把我的骨灰埋在这树底下,结果子给你们吃。”第三次谈话,是在彭德怀辞世前一个月,病情恶化、生命已经接近终点的时候进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彭钢赶到医院看望伯伯,彭德怀却一直双眼紧闭,呼吸微弱。彭钢趴在他的耳朵边大声喊:“伯伯,我来看您了,您睁开眼睛看一看我!”

“他用力地抬了抬眼皮,用无神的目光看了我一眼。突然,他用唯一能动的右手抓住我的手,握得紧紧的,对我说:‘看来,我是不行了。我死后,骨灰是不是能和你们的父亲埋在一起呀,你们的父亲是光荣的烈士,我怕玷污他们呀’。说着,伯伯大滴大滴地淌下了眼泪”。

12月下旬,彭德怀的骨灰盒被秘密送到了成都,上面贴的是“王川,男”这三个字,是由两个军人,手持中央专案组的介绍信护送的。两名军人抵达成都后,直接去到了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对一位负责同志说要亲自见四川省委的三位主要领导。

见面时,两位军人对三个领导说:“按中央领导的指示送这个骨灰盒,这里面装的是彭德怀的骨灰,经组织决定换个名字送到成都存放,就放在一般群众存放骨灰盒的地方……这些情况,你们三位知道就行了,不准向任何人透露,要绝对保密。”

最后,两位军人又特别向省委三位主要领导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要精心保管,时常检查,不准换盒,也不准移动地方,以免查找时弄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兴元、李大章、段君毅听了两位军人的介绍之后,心情都变得十分沉重,一直低头不语。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虽然十分悲痛,却不敢表露出来,只是说道:“一定遵照中央的指示,认真存放好彭德怀的骨灰盒,绝对保密。”

将两位军人安排住进宾馆后,三位领导便立即开始研究起如何存放好骨灰盒的问题,并决定由段君毅负责组织安排。段君毅当时身体很不好,就把这件事交由省委书记杜心源具体负责。

但是,按当时的纪律,他不能把骨灰盒所有者的真实身份透露给杜心源。杜心源受命后,叫秘书陈文书把办事组副组长张振亚请到他房间来,他对张振亚和陈文书说:“中央派专人送了一个骨灰盒来成都保存,时间很紧急,责任很重大,现交由你们两人直接办理。你们两个马上坐我的车,直接去段君毅同志家里。”

当张振亚、陈文书赶到段君毅的住处之后,直接就被叫进了卧室。卧室当时门窗紧闭着,连窗帘都严严实实地拉上了,屋里没有一点光线。看到他们慢慢走进来之后,段君毅才对秘书说:“把灯打开吧。请他们就在我床前坐吧。我不能动。心源同志都给你们说了吧?”

张振亚和陈文书赶紧说:“保存好那个骨灰盒的事吧?心源书记给我们说了。”段君毅仍然静静地平躺着,眼睛微微闭着。但一旁的张振亚和陈文书却都明显地看到,眼泪从他的眼角慢慢涌了出来,顺着脸颊一直滚落到枕巾上。

他也没有去擦拭眼泪,只是轻轻地、缓缓地给张振亚和陈文书说:“心源同志本来已经给你们讲得很清楚了,我这病起不了身,也不能见光;但我还是要请你们来,我再当面向你们两位具体经办这件事的同志说一下,就是因为这个骨灰盒事关重大,出不得一点点差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段君毅闭着双眼躺在床上休息了一阵,才又说:“你们要尽快把这个骨灰盒安全地转移到成都东郊那个火葬场去存放。要向火葬场的同志讲清楚,要绝对保证骨灰盒的安全。存放好后,没有省委的批准,任何人不准移动,不准更换盒子。你们还要经常去检查它的安全……”

段君毅讲到这里的时候,眼角已经盈满了泪水,他也不再说话了,安静了好一阵。当张振亚和陈文书起来准备向他告辞时,他又再次开口说道:“你们别急,坐下听我说。这个骨灰盒周总理是有亲自做出指示的,一定要不管好,千万出不得差错。你们必须保证:一是绝对安全,二是绝对保密。”

12月23日上午,陈文书从两位北京来的军人手里接过了骨灰盒,当天下午就去把按照说好的地方放好了,最后不忘向火葬场的具体经办人老师傅讲了保存好骨灰盒的几点极其严格的要求,并再三叮嘱:一定保证骨灰盒的绝对安全

于是,这个骨灰盒就存放在了273号,如果想要取走的话,要凭卡才能拿得出。这些工作做完之后,张振亚、杜信向段君毅作了专门汇报。段君毅对他们的工作十分满意。此后,段君毅和杜心源始终把这件事情挂在心上,所以后来曾多次去检查骨灰盒存放情况。

之后,这个骨灰盒直到1977年10月下旬,经办人辛自权师傅在办理退休手续的时候,依旧没有人来取。离开工作岗位时,辛师傅再三交代新任职员甘志群:“千万要慎重对待全部寄存的骨灰,不要轻易处理!”

尽管退休了,但辛师傅每周仍会骑自行车去亲自看看这个骨灰盒。照规定,逾期三年无人前来认领的骨灰,火葬场有权处理,所以当时有不少人提出将这只骨灰盒挖坑埋掉。辛师傅得知之后说什么也不同意,硬是将这只骨灰盒保留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骨灰盒存放单

魂归故里

一直到1978年12月24日,中央决定为彭德怀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时,才开始重新决定寻找骨灰。当追悼会的负责人听到彭德怀的侄女彭钢说骨灰曾被悄悄送往成都之后,他们半信半疑地派人前去打听,几经周折之后,终于弄清楚了事实真相。

负责人派出的两位军官来到成都后,负责接待的,正好就是当年参与存放骨灰盒工作的张振亚,他看过信函后,不由大吃一惊,对两位军官说:“彭总来四川工作,我是知道的,但从未听说过他的骨灰存放在成都呀!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不,没有搞错!”军官肯定地回答道,“1974 年冬天,有没有两个军人乘飞机从北京送来一只骨灰盒?”张振亚想了一会儿,才说:“有这件事,可那并不是彭总的啊,是一个名叫王川的人的骨灰。”两位来人听到这一名字,立即振奋起来并大声说道:“对,就是‘王川’,那个就是彭总的骨灰!”

张振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长久以来藏在他心头的谜终于解开了。杜心源听到张振亚的报告,先是惊愕地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伏在办公桌上抱头痛哭。张振亚和陈文书也伤心地跟着大哭起来。隔了好大一阵,大家才从悲痛中冷静下来

一个星期之后,张振亚从档案室把骨灰寄存卡取出来,又去成都东郊火葬场把骨灰盒接到省委来,北京飞机来了之后,就立即送了过去。取走的这天是1978年12月22日,和存放的1974年12月23日之间,恰好隔了四年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日下午,运送彭德怀骨灰的飞机在北京西郊机场降落。待旅客都下完之后,一位军人沿着舷梯走进了机舱。这位军人名叫王承光,是中央军委办公厅办公室副主任,早年曾给彭德怀做过秘书。

飞机载着彭德怀的骨灰再次从首都机场起飞,前往首都西苑机场。飞机在首都上空盘旋了一圈,然后飞向西苑机场。当三位军人捧着彭德怀的骨灰盒出现在机舱门前的时候,外面等待的人群早已哭成一片。

彭德怀的家属、解放军三总部、各军兵种500余名干部战士肃立、挥泪等候。举行了简短的迎接仪式之后,彭德怀的骨灰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暂存。12月24日下午3时,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办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追悼会的准备工作比正常情况下的丧事简单得多,因为只有一次追悼会的活动 。

当天现场有2000人参加,邓小平为彭德怀致了悼词。追悼会结束后,彭德怀的骨灰盒被重新安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殡仪馆第一室,与他的老战友朱德、陈毅、贺龙长眠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彭德怀生前的遗愿,是希望自己能够他的两个烈士弟弟葬在一起,于是在1996年,彭德怀的侄子侄女一起联名向中央写信,请求“遵照伯伯最后的意愿,在1998年10月彭德怀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时,将他的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迁至湖南湘潭故里,和他的两个烈士弟弟葬在一起。”

信中还说明,彭德怀的两个弟弟已葬在彭德怀故居的后山上,所以安葬彭德怀的骨灰不需要另占地方。安葬事宜亦可从简。1997年5月9日,中央办公厅向有关领导提出了请示之后,曾庆红、温家宝、胡锦涛分别在文件上签字圈阅同意。

1998年4月,中央组织部将此事转告湖南湘潭,并派人前往湘潭县乌石彭家围子考察,研究彭德怀骨灰安迁回湘潭故里,其陵园地址及建设的有关事宜。

1998年6月10日,湘潭县纪念彭德怀同志诞辰百周年活动筹委会几位负责人,按照中央的指示,赴京呈上了有关工作的文件后,1999年12月28日上午,彭总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出,用专机送回湖南长沙,在乌石峰下举行了简朴的安葬仪式。彭德怀元帅的忠魂才终于得以回归湘潭乌石故里,并且和自己的两个弟弟安葬在了一起。

夫人浦安修曾回忆说:“彭德怀同志艰苦征战的一生,留给我的记忆是那么深刻,但镌刻得最深的是:他从一个童工成长为国家元帅,始终未忘他是人民的儿子……15岁离开家门,经过10多年艰辛的磨难、曲折的探求,才找到了共产党,找到了使人民群众从苦难中挣脱出来的革命道路。从此,他在这条道路上,为人民冲杀,为人民呼喊,为人民服务,从没有回过头。”这正是彭德怀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彭老总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他们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前辈为我们创立了人民的军队,打下了人民的江山,他们的丰功伟绩,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在漫长的中国革命战争中同心同德、艰苦备尝、生死与共的铁的史实,也将永远留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