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甘肃省张掖市的一位老农民被抓起来枪毙,当时的他已经75岁高龄了。这位老农并不是普通人,他曾经在革命队伍最困难的时候救下3位红军,其中的一位在1955年还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位少将对昔日的恩人念念不忘,曾多次提出要接他去北京居住,但都遭到了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这位少将在生活上给予了老农很大的帮助,使得他们一家人度过了困难时期。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位老农曾经两次入狱,但都在少将的证明下得以释放。那么,为何1970年这位老农还是被枪毙了呢?他与这位少将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内容,将为您讲述开国少将丁世方与张掖农民魏铎臣之间的故事,一起品味两位先辈令人唏嘘的一生。

阴差阳错的相遇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很难说清楚,就好像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一样。在河西走廊地区耕种的农民魏铎臣,从来都没想到过自己能与革命发生什么联系,遑论在日后救下3位红军的性命且与一位开国后的少将结下不解之缘。

魏铎臣是张掖市明麦渠一带的农民,他祖祖辈辈都靠着地里长出的粮食为生。在西北艰苦的黄土高坡上,河西走廊宛如一条狭长的玉带,千百年来为人们奉献着富足与丰饶。当然,魏铎臣念过几年私塾,他知道张掖与汉武帝和霍去病有什么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掖是河西走廊上的四座重镇之一,它以往的名字是“甘州”,与武威(古凉州)、酒泉(古肃州)和敦煌(古沙州)一样,张掖与冠军侯霍去病有着不解之缘。当年不到24岁的霍去病在河西大捷,为河西四郡重新取了名字,张掖就是其中之一。

“张掖,即张中国之臂腋也。”

这片古老的土地是出英雄的地方,它也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生活的魏铎臣,却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所有勤勤恳恳的农民一样,生活在边塞的魏铎臣与土地捆绑在了一起,他一生都未踏出过张掖的地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丁世方少将却不同,他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是日后的“鄂豫皖根据地”苏区。丁世方与魏铎臣一南一北,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是完全不同的,自然人生轨迹也截然不同。

丁世方读了5年的私塾以后,又在高等小学堂学习了2年,直到14岁毕业。当时的南方涌现出了种种思潮,丁世方的家乡人民也显然受到这种进步思潮的影响。所以,丁世方之后又去学习了3年的医学,他怀揣着悬壶济世的理想成为了一名医学生。

但17岁的丁世方毕业以后,失望地发现医药根本就无法挽救衰颓的国民。于是,这一年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参加“革命暴动”,从此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1930年,18岁的丁世方担任了皖西北苏区的会计,之后又被派到了红军第三医院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讲,丁世方与魏铎臣的人生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轨迹,但他们的命运却因为伟大的长征而有了交集。

1932年10月,丁世方跟随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撤离,开始了艰苦的万里长征。丁世方学习的是中医,他在部队中培养出了一支多达百人的中医队伍,沿途为红军战士治疗伤病。丁世方专攻中医是有原因的,抗生素等西药虽然见效快,但在当时还属于贵重稀有的物资,红军队伍根本不能大规模地使用这些西药。

但中药就不一样了,它虽然在效果上要慢一些,但毕竟廉价易得。丁世方在行军途中钻研药方,搜集了一些既便宜又有效的方子,为红军解决了很大的难题。在药品稀缺的情况下,丁世方带领医疗队的同志们上山采药,又亲自将这些草药加工成可用的药材,救治了很多伤员。

组织上对丁世方的贡献很是满意,提升他为红四方面军的中医院院长,走到哪里都要带着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顺利地抵达了陕甘宁根据地,成功地与主力部队会师。很快,丁世方就跟随西路军西征,在河西走廊地区与马步芳的部队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路军与马步芳的激战持续了5个多月,但最终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失败了。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丁世方与医院的医生以及伤员1000多人,在祁连山地区与马家军激战的时候失利。腿部负伤的丁世方行动不便,不幸与几位队友脱离队伍四处奔逃。

无奈之下,丁世方与队友们在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躲避了40多天。在这漫长的40多天里,他们一方面要忍受着饥寒交迫带来的身体痛楚,还要高度警惕敌人的搜查。丁世方几个人躲在祁连山的一处山洞里,互相偎依在一起取暖。他们几乎在冰雪覆盖的祁连山找不到食物,只能靠挖一些树根之类的东西充饥。

不过万幸是冬天,丁世方的腿伤以及战友们身上的伤才没有感染,他随身带有一些简单的草药,大家嚼一嚼敷在伤口上简单地包扎起来。一连在山洞里待了40多天,丁世方实在是受不了了,他在自己的腿勉强能活动的时候走出了祁连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开始暖和起来了,河西走廊地区的农民也开始了耕种。丁世方在乔装打扮之后一直走啊走,在张掖市明麦渠附近停了下来,他在这里遇见了自己的救命恩人魏铎臣。魏铎臣虽然是农民,但他们家族经过几代人的辛勤积累,成为了明麦渠一带唯一的富户。

魏铎臣的祖上原先也很贫苦,他们一代又一代地在明麦渠开垦拓荒,家中已经有了几百亩的良田。所以,魏家人也开始教育后代要读书明理,以“耕读传家”作为自己的家风。不过,家大业大的魏铎臣却格外不同,他的思想不同于自己的祖辈,这也是丁世方与他有缘的地方。

自命不凡的农民

魏铎臣虽然算是当地的有钱人,但他的本质上还是农民,因此在思想上有着鲜明的封建色彩。魏铎臣家里请了很多长工,所以他不需要自己亲自下田去劳作。在闲暇的日子里,他总是喜欢研究《奇门遁甲》、《渊海子平》这样的玄学以及命理学书籍,满口都是玄之又玄的那套话。

明麦渠魏家村的村民大都没什么文化,当然被魏铎臣的这些话唬得一愣一愣的。加上魏铎臣这个人本身也有些“奇相”——他的两只脚都有六个脚趾。所以,魏铎臣很是受到当地人的恭维,村民们都赞同他的那些理论,认为日后他必定要做出不凡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中国正经历军阀混战,西征军又在西北地区惨败,这似乎更坐实了魏铎臣“天下大乱”的预言。而这个自命不凡的张掖农民,也的确在自己中年的时候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他就是丁世方少将。

当时丁世方少将衣衫褴褛地出现在了魏家村,马上就引起了村里人的警觉,村民们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魏铎臣。魏铎臣以为这是从别处逃难过来的乞丐,出于内心的怜悯就收留了丁世方。当时的丁世方身上又臭又脏,腿上又有着严重的枪伤,几乎要被饿死了。魏铎臣让家里人给丁世方做饭吃,并且在其吃饱之后让他换上干净的衣服。

见到这位“乞丐”恢复了精神,魏铎臣开始询问他的来历。丁世方告诉魏铎臣,自己是游方的郎中,姓王,混成这个模样是因为在路上遇见了土匪,差点连命都丢了。对于丁世方的话,魏铎臣信一半又怀疑一半,他觉得这个人并不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铎臣相信丁世方是郎中的说法,因为丁世方向自己讨要过笔墨写治腿伤的药方。魏铎臣研究奇门遁甲之类的东西,多多少少也懂一点中医,他认为丁世方的药方是可行的。但丁世方是不是真的遇见了土匪,这就不好说了,这位操着一口南方口音的外地郎中,怎么跑到大西北来行医呢?

红军在祁连山战败以后,马步芳的部队到处搜寻他们,并且在附近的村落都张贴了告示。魏铎臣的直觉就告诉自己,这位“王大夫”的真实身份应当是战败的红军。不过,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天下大乱,异人出山”的想法,魏铎臣还是选择收留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铎臣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他并没有将“王大夫”安置在自己住的房子里,而是让他藏在堂屋的夹道中。魏铎臣的房子很多,别人也不清楚他家里到底有什么机关暗道。藏在夹道中的丁世方开始安心养病,但没想到,几天后马步芳的部下就找上门来了。

很显然,村里人为了赏钱向马步芳告发了魏铎臣,说他家里藏了一个不明不白的人。面对马步芳部下的搜查,魏铎臣一面亲自与来人周旋,一面让家人将“王大夫”推上院墙,利用院中茂密的榆树枝叶遮挡他。来人怎么也想不到,榆树上面竟然也会藏人,他们进屋搜查后一无所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魏铎臣就被带回了军营中审问,无法交差的官兵对他严刑拷打。但魏铎臣倒是蛮讲义气,即便被打得皮开肉绽他也没有透露出“王大夫”的消息。魏铎臣是当地的大户人家,马步芳的手下也不能真的打死他,最终敲诈了25石糜子才放其回家。回到家后,魏铎臣找到了丁世方,要求他讲出自己的身份。

丁世方被魏铎臣的仁义所感动,讲出了自己的身份。于是,魏铎臣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挖了一个窑洞,让丁世方在那里安心养伤。为了不暴露丁世方的住址,魏铎臣总是每天深夜给他送上一天的饭,然后再悄悄地离开。同时,魏铎臣还按照丁世方开的药方去抓药,煎好后与食物一起送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悉心照料的丁世方,很快就恢复了身体健康。他开始化名“王大夫”在四处为百姓免费治病,大家渐渐地也就不怀疑他了。加上魏铎臣积极地保护丁世方,当地人很快就对他产生了好感,俏皮地称呼他为“大头王先生”。

丁世方考虑到自己在祁连山山洞里的另外几名队员,请求魏铎臣也一起照顾他们,由此,魏铎臣实际一共救助了3名红军。

丁世方化名在明麦渠行医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寻找到失散的红军队伍。他一面自己通过游走行医打探消息,一面摆托魏铎臣发动关系秘密寻找。魏铎臣出生于1895年,而丁世方出生于1912年,两个人算是两代人。但他们在相处的短短几个月中结下了十分深厚的情谊,为了表示对魏铎臣的敬重,丁世方与其长子魏天玉结拜为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世方不断地扩大自己行医的范围,终于在4个多月后遇见了一位叫王定国的女红军。王定国从当地的百姓口中得知一位“大头王大夫”医术高明,但之前从未见过这个人,她就猜测这很可能是中医院的院长丁世方。经过一番寻找,王定国成功地与丁世方接上了头,要将他带到张掖总部。

丁世方在临行前很是舍不得魏铎臣,虽然他们各自走的道路是不同的,但魏铎臣为人肝胆相照,在这小半年内对自己和另外2个队友很是照顾。于是,他来到了魏铎臣的家中与魏家人告别,跟他们说自己已经找到队伍了,要回到张掖总部。得知消息的魏铎臣很是兴奋,他觉得自己这么多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考虑到丁世方等人路上没有盘缠,魏铎臣将自己家里的一头大骡子低价卖掉了,送给丁世方作为路费。魏铎臣和自己的儿子骑上牲口,一直将丁世方送到了张掖城外,才依依不舍地与他挥手告别。这份恩情让丁世方铭记了一辈子,这也让日后的魏铎臣两次脱险。

不过,1937年的魏铎臣却没有那么好受,他送走“王大夫”的消息引起了马步芳部下的重视。于是,魏铎臣因为这件事情再度被抓起来,他这次被关押了40多天,全身上下都是累累的伤痕。西北汉子魏铎臣还是没有出卖自己的朋友,他一句话都没有对监狱里的人讲,默默地承受着他的毒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里人的多方疏通下,魏铎臣被以1000大洋的价格赎了出来,这次魏家又变卖了2头健壮的大耕牛。大家或许不知道,那个时候的骡子、耕牛等大牲口是很金贵的,它们甚至比人的性命还要金贵。魏铎臣虽然是当地的富户,但这样的折腾也让他元气大伤,不过他的心里从来都没有后悔过。

丁世方给魏铎臣留下了一本书《三国演义》,里面夹着的纸条上写着“丁世方”三个字,魏铎臣此时才知道自己救下的这位军医的真实姓名。

魏铎臣一直对丁世方很有好感,除了让儿子与他结拜外,还曾提出将唯一的女儿嫁给丁世方。不过,当时忙着找队伍的丁世方根本就没这个心思,婉言拒绝了他的好意。

魏铎臣与丁世方分别以后,又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继续前进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两个人才再次有了联系。不过,此时的他们差距已经十分悬殊了,一位是开国的少将,而另一位却成为了阶下囚。

令人唏嘘的结局

丁世方在回归队伍后,继续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医术精湛的他在部队中的职务越来越高。他从张掖被调回了延安,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担任了海军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成名就之后的丁世方少将从未忘记自己的救命恩人,他在1950年就开始四处打听魏铎臣的下落。不过当时魏铎臣已经不再是富户了,他的家产和土地被分给了穷人,一家人过得十分破落。丁世方在得知消息后很难过,他知道魏铎臣一家人都不是坏人,他们从未倚仗自己的财富欺压别人。

于是,丁世方在土改之后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了一大部分钱,寄给了远在西北的魏铎臣一家人。当时魏铎臣已经快60岁了,正值中年的丁世方想把他接到北京,在自己的身边养老。丁世方少将给魏铎臣一家人去信,告诉他们一家人都可以来北京生活,只要他们愿意的话,自己会将一切都安排妥当。

但魏铎臣舍不得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数次拒绝了丁世方的好意。他在信中告诉丁世方,能够知道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自己一家人就十分高兴了,这也算是当年两次牢没白坐、两次毒打没白挨。不过,魏铎臣晚年将自己的心灵寄托在了玄学上面,还成为了害人的“一贯道”的大头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全国范围内都在消灭这些害人的组织,魏铎臣毫无例外地成为了当地政府重点打击的对象。他被抓进了监狱,经过审判之后,魏铎臣被宣布判处死刑。魏铎臣的家人只好向丁世方求救,得知消息后的丁世方心急如焚,他马上给张掖地区的第三军写信。在信中,丁世方为魏铎臣担保,证明他曾经救下3名红军战士,其中就包括自己。

在核实之后,张掖地区的有关部门决定对魏铎臣“将功补过”, 让他进行一段时间的劳动改造后就释放了他。此时的丁世方还未被授予少将,他依旧在卫生部门任职。魏铎臣的家人告诉丁世方,他这次回来以后心脏不行了,可能会死于心脏病。

于是,丁世方就委托自己在张掖的好友,让他前往魏铎臣家中为其治疗心脏病,并且承担了一切费用。可以说,丁世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对于魏铎臣一家人绝对都没得说。但是,魏铎臣一生都沉溺在封建迷信中无法自拔,在被释放9年后,他再次入狱。

1960年,国家开展了对“会道门”的大整顿与大清理,要求各级政府彻底铲除这些非法组织。但魏铎臣却大肆宣传“天下大乱”这样的谣言,闹得当地的百姓是人心惶惶,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安全隐患。张掖地区的有关部门再一次将其抓捕,此时的魏铎臣已经65岁了,他还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办法,魏铎臣的家里人又找到了丁世方,请求他将魏铎臣救出来。丁世方此时已经是少将了,他知道魏铎臣所犯的错误的严重性。但即便如此,丁世方依旧不忍心看到自己的救命恩人被枪毙,他紧急向张掖地区发了公函,大意就是说魏铎臣当年对革命有功,如今老糊涂了才做出这样的事情,教育一下就放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一语成谶,丁世方少将1965年6月在北京游泳时突发心脏病,溺水后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3岁。魏铎臣一家人很快就知道了丁世方去世的消息,魏铎臣的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自己日后性命难保。但即便是如此,魏铎臣依旧抱着侥幸心理多次参加“一贯道”的活动,他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反革命分子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所谓“会道门”往往勾结黑社会、间谍等反革命组织,大肆敛财且危害国家与人民的安全,晚年的魏铎臣也走上了这条道路。在丁世方少将去世5年后,全国开展了“一打三反”运动,数十年来都是“一贯道”头目的魏铎臣,被押上刑场枪毙了。那一年,魏铎臣正好75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叹息。

当年那样热心于革命事业的人,在晚年却变得如此冥顽不灵,以至于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魏铎臣的一生实在是难以评价,但这或许能够提醒我们——不忘初心,才是最重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