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9月30日讯(记者 王向荣 摄影 李刚)科技强市建设“干什么、怎么干”,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给出清晰答案。在9月30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十三场发布会上,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杰介绍了《实施意见》的政策内容和亮点。
“《实施意见》及配套若干政策措施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四大方面,推动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李杰说道。
在强化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构建具有烟台特色的创新平台体系。深入实施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行动和产业创新平台提质升级行动,推动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到2027年,全市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500家以上,构建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3331”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山东省实验室、30家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00家烟台市重点实验室。在政策上,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最高支持1000万元、100万元、 20万元。
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设立市自然科学基金,强化共性基础技术供给。持续开展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聚焦16条产业链、“9+N”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深入推行“揭榜挂帅”项目遴选制度,探索实行“赛马式”资助制度、“里程碑式”考核制度,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到2027年,组织实施100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以及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建立健全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强化科技孵化载体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开展科技信贷支持,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到202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省级以上孵化载体数量达到5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每年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科技贷款20亿元以上。在政策上,对孵化载体最高给予200万元认定补助,对高企给予20万元认定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增长额给予补助。
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市场化成果转化体系,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打造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探索建设“科创飞地”,支持国内外科研人员带科技成果来烟落地转化;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示范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创业投资发展。在政策上,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示范基地、人才飞地等机构最高支持300万元。启动市级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评选工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引导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财政科技资金引导,支持联合社会资本等设立科技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李杰还从三方面分析了政策亮点。一是坚持系统导向。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通过普惠性与竞争性支持政策,从项目、平台、企业、人才、金融等多个维度一体化布局,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二是坚持链式发展导向。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方面,聚焦我市16条产业链创新发展需求进行布局,将科创平台建在产业链上,将技术研发用在产业链上,打造具有烟台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三是坚持成果转化导向。紧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一关键环节,新增了市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创新政策,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切实发挥好市委科技委办公室作用,坚持“四个面向”,抓实抓牢各项任务,坚定不移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支撑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为全面建设科技强省贡献烟台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