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出自晚唐诗人曹松的《己亥岁感事》,其中“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被人称作唐诗中最血腥的诗句。
它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意味着一个将军的功成名就,往往建立在成千上万士兵的牺牲之上的。
反过来说,一个不成功的将军,也必然导致更多的“万骨枯”,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所以培养出一个能打胜仗的将军,对国家、对士兵是多么地重要。
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因人的天分、际遇乃至性格不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将军的。
在西汉时期,就有一个鲜活案例,“飞将军”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可是到了60多岁了、将军白发,还是封不了侯,最后一战悲愤自杀。
而一个叫霍去病的年轻小生,才17岁,第一次打仗就封侯了,“随随便便成功”,根本不需要什么“万骨枯”。
那么问题来了,17岁的小将霍去病,为什么能首战即封侯?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②
公元前140年,霍去病出生于一个奴仆世家,他的母亲叫卫少儿,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同其母亲卫媪一样,也是平阳侯府中的奴婢。平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
汉武帝的姐姐嫁给了第四代平阳侯曹寿,称为平阳公主。平阳侯府上生活着这么一家奴仆,丈夫姓卫,妻子姓氏不详,史书上称之卫媪。夫妇二人一共生了一男三女:长子卫长君,长女卫君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
卫家三个女儿个个天生丽质、花容月貌,特别是三女卫子夫最为突出,她风姿绝世、美艳不可方物,而且还能歌善舞,是平阳公主歌舞团的当家花旦,她的哥哥、姐姐们都要端便倒粪,只有她像个白领,唱歌跳舞就是工作。
后来,卫姓男主人病死了,卫媪一家仍留在平阳侯府上做奴仆。丧夫寡居的卫媪和平阳府中一个叫郑季的县吏私通,生了两个私子,其中一个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卫青。
卫青本来随父姓,叫郑青。因为做奴仆的生活太苦了,不仅常常挨打受骂,而且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卫媪就把卫青送到亲生父亲郑季的家中,希望郑季能念父子之情,好好培养卫青,将来能有个好前程。
但对于这个私生子,或是慑于老婆的淫威,或是压根就不喜欢,郑季对卫青相当刻薄,不但不供卫青读书,还把卫青当成半个劳力,让他去山坡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当兄弟,经常欺负他。
卫青实在受不了,一气之下又回到母亲的身边,并且改叫卫青,他宁愿在平阳侯府做奴仆,也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回到平阳侯府的卫青,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那么霍去病的父亲是谁呢?我们知道,奴仆的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西汉为了增加人口,规定:平民到了15岁就得结婚,否则就要交单身税。
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转眼就到了16岁,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但因为是奴婢,想嫁人也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卫少儿与在平阳侯府听差的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私通,生下了霍去病。
霍仲孺自然不敢承认自己跟平阳侯府的奴婢私通。“我是叫你来我府上听差的,你竟然敢泡我的妞,是不是活腻歪了?”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霍仲孺在平阳府当差一结束,就溜得无影无踪,卫少儿只能一个人抚养霍去病,不但生活过得艰难,还得忍受别人的指指点点。
没想到,霍去病和舅舅卫青的身世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又有谁会想到,这两个私生子会成为未来的“帝国双璧”,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英雄不问出处”吧。
如果不出现什么意外,卫青、霍去病将继承家族衣钵,成为“根正苗红”的奴二代、奴三代,在平阳侯府打工到底,这应该就是他们的人生剧本。
但生活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她总是充满着各种魔幻。就像有人说的那样,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的一块是什么味道。
偶然的一天,一个人的偶然出现,彻底改变了卫子夫的命运。
卫子夫就像那只美丽的蝴蝶,轻轻地扇动了一下翅膀,随后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她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卫氏一家的命运,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西汉帝国的命运,甚至也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③
公元前138年春的一天,汉武帝在霸上举行完开春祭典后,一时兴起,就到平阳侯府看望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操心汉武帝多年没有子嗣,就给他安排了好几个美女,但汉武帝一个都没看上。
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多年不育,心里本来就烦,如今又被姐姐逮住一波催生、碎碎念,汉武帝有点不太高兴。
看着汉武帝意兴阑珊的样子,为哄他开心,平阳公主马上安排歌舞表演,其中就有领舞的卫子夫,她墨发如瀑、薄施粉黛,扭动着纤细腰肢,翩翩起舞,就像风中的一朵白莲花摇曳生姿,风情四溢。
汉武帝看到卫子夫的第一眼,身体不由前倾,两眼放光。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平阳公主一看,秒懂,心中窃喜,歌舞表演一结束,马上安排卫子夫给汉武帝更衣,汉武帝就在平阳府上临幸了卫子夫。
卫子夫有幸被带回宫中,其后又发生一系列“宫斗”,卫子夫渐渐站稳脚跟,在她为汉武帝生下太子刘据后,被册封为皇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随着卫子夫的得宠,卫氏一门也跟着升天了。
比如卫子夫的同母异父弟弟卫青,卫青早先在平阳侯府给平阳公主当骑奴,伺候公主出行。
三姐卫子夫入宫后,卫青随同入侍,作为外戚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他第一次出战匈奴,就取得了龙城袭击战的成功,最后因屡建战功而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
后来平阳公主的两任老公身故后,卫青成了平阳公主的第三任老公,从奴仆变成附马爷,这属于真正的草根逆袭,估计连编剧都没想到。
霍去病比他的二舅卫青就幸运多了,他既不用放羊,也不用当骑奴,因为他出生的第二年,他的三姨卫子夫就入宫了,他也就成了当时最重要的外戚家族子弟,家中奴仆成群,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所谓“生为奴子长绮罗”。
稍微梳理一下霍去病的家庭裙带关系,他的二舅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二舅妈是平阳公主,大姨卫君孺嫁给了九卿之一的公孙贺,三姨卫子夫是皇后,三姨夫是汉武帝刘彻。
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后来又与陈平的后人陈掌私通,汉武帝就任命陈掌为詹事府的詹事,让他娶了卫少儿。
最没用的就是他的亲生父亲霍仲孺了,霍仲孺只是平阳县一小吏,他对霍去病也没有尽到抚养义务,他最大的贡献就是,除了生了霍去病外,还生了一个儿子叫霍光。
那么,霍去病人生平台这么好,起点这么高,在平常人的眼中也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吧,那他又是如何封侯拜将、名垂青史的呢?
④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霍去病的童年是在优渥的环境中度过的,随着卫氏家族命运的急剧改变、加上舅舅卫青军事生涯逐步辉煌,不断加官进爵,整个卫氏家族官高爵显,富贵逼人。
霍去病虽说出身于富贵之家,但他没有像很多的纨绔子弟那样,纵情享乐,不学无术,相反,他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
汉武帝,公认的千古一帝,雄才大略,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汉武盛世”,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开辟了辽阔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中华文明的稳固和繁荣,也是从汉武帝手中拉开序幕。
这是一个开疆拓土、武功烈烈的时代,这是一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代,霍去病恰逢其时。
而霍去病天生就是为战争所生,他既武力高强,又冷静寡言、有气魄敢担当。《史记》说他“善骑射”、“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受舅舅卫青影响,霍去病时刻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汉匈战争,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舅舅一样,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封侯拜将。
看到霍去病平时酷爱耍枪弄棒的,还经常嚷嚷要跟自己上战场,卫青就将霍去病送到皇家高等专科军事学院——“羽林骑”深造。
羽林骑是西汉专门培养骑兵人才基地,汉武帝不惜血本,花重金聘请了大批擅长骑射的匈奴人做教官,对学院学员进行弓马骑射训练。
“长安年少羽林郎,骑射翩翩侍武皇”霍去病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在他14岁那年,被汉武帝选为羽林郎,随侍皇帝左右。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霍去病对战争的感觉本来就异于常人,又时常从舅舅卫青那里取经,已具备一定的军事理论素养。
如今又跟随在汉武帝身边,每天听到的都是军国大事,尤其是汉武帝指挥战争时气定神闲的样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武帝就是霍去病的精神导师。
对于外甥霍去病,汉武帝是打心眼里喜欢,除了霍去病跟自己是亲戚外,汉武帝更多的是看中霍去病的身上那种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
有一次,汉武帝想教霍去病孙、吴兵法。如果换作是别人,那还不是受宠若惊,赶紧下跪,对皇帝输出一大波彩虹屁。
可在霍去病眼里,没有皇帝只有三姨夫刘彻。他狠狠地怼了回去:“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打仗要根据战场的形势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拘泥于什么古兵法-----
平时少言不泄的霍去病,一聊起军事,瞬间就成了话痨,他对着汉武帝bala~bala一波强输入,汉武帝傻眼了,我去,这叫什么臣子,汝敢教朕做事?看来还挺有个性的嘛,下次送你上战场,看你还吹牛逼不?
⑤
说到西汉的对外战争,那匈奴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坎,匈奴和西汉死掐,掐到西汉灭亡了,接着和东汉掐,东汉灭亡了,匈奴还是不眠不休,继续和接任的其他王朝掐,一直掐到南北朝。
最终大约在460年的时候,才被北方另一个游牧民族柔然消灭、驱离。可以说,匈奴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中原王朝不断为敌的历史。
秦末汉初,匈奴崛起于蒙古高原。其实匈奴的先祖是夏王朝的末代国王夏桀的遗民,与华夏民族同出一源,都是黄帝的后裔。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军,北击匈奴,不幸中了匈奴诱敌深入之计,被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好在陈平献计刘邦,重赂匈奴阏氏。在阏氏的劝说下,冒顿解围之一角,刘邦可怜兮兮地被放了出来。
此一战,刘邦见识到了匈奴的强大,也给他后面的几代帝王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汉高祖之后的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对匈奴都实行和亲政策,想以妥协的方式来减轻匈奴对北方边境的危害。
但和平从来就不是乞讨来的。尽管西汉对匈奴伏低做小,公主、金钱都送出去了。但匈奴显然不满足这种小恩小惠,每年都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大规模的抢劫活动,南下侵掠西汉边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弱国无外交。当时的冒顿单于,还以国书的形式公然写信调戏吕后:-----太后陛下,你现在丧夫寡居,漫漫长夜,想必很寂寞吧,我现在也是光棍一条,寂寞得很,不如咱俩互通有无,共修百年之好-----
语气极尽轻佻、放荡。吕后看后,气得差点没背过去。可是实力不济,吕后只能忍辱含垢,回信讨好:-----谢谢您啊单于,劳烦您还记得我们这个破败落后的小国。
我年老色衰,发齿堕落,行走困难,让我服侍您,是玷污您的身份。现献出御车两辆、御马八匹,供您享用。
此事记录在《后汉书》,史称“嫚书之耻”。
在匈奴的淫威下屈辱了60多年的西汉王朝,经过了数位皇帝的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你特么地,我忍你很久了,该血债血还了!”战争狂人汉武帝终于对匈奴亮剑了。公元前133年六月发生的“马邑之谋”,全面拉开了汉匈战争的序幕,从此,西汉由被动防御转为战略反攻。
⑥
公元前129年秋,龙城之战爆发,这是汉、匈两大政治集团的初试身手。汉武帝派出车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和骁骑将军李广,各率军一万,分四路迎击匈奴。
但汉军初战不利,李广部与军臣单于主力相遇,李广力战不敌,全军覆没,李广受伤被俘后又奇迹般地脱逃成功。
公孙敖部也与大队匈奴骑兵相遇,在损失7000名骑兵后,狼狈逃回西汉边境;公孙贺部行军途中竟然没有遇到一个匈奴兵,最后带着一万大军打道回府。
四路大军中,唯有车骑将军卫青取得了胜利。本来卫青也像公孙贺一样,一路上也未遇到匈奴兵,但卫青不甘心空手而归,他果断下令,千里奔袭,穿越广袤的草原,直捣龙城,斩首匈奴700人,取得了难得的一次胜利。
卫青在龙城一战成名,率先开启了其开挂的一生。
唐代诗人王昌龄赋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把卫青赞誉为“飞将”是实至名归的。
接着卫青又在雁门之战中斩首匈奴精兵数千人,这是开战以来,卫青取得的第二次胜利。
公元前127年,卫青率三万骑,轻取河南之地,将匈奴逐出河套地区,从而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同时汉军“得陇望蜀”,欲以此地为跳板,向北直捣匈奴帝国的心脏。
公元前127年,卫青又取得漠南大捷,歼敌1万多人、俘虏1.5万,还缴获牛羊100万头,给匈奴右贤王部以沉重打击。
汉武帝接到捷报后,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不等卫青回朝,直接派出特使,到边境上拜卫青为大将军,节制天下所有兵马,就连卫青还在襁褓的儿子都被封了侯。
卫青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不断加官进爵,满门富贵,而在卫氏府邸成长起来的霍去病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那么,接下来即将出场的霍去病,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⑦
公元前123年二月,以卫青为统帅率六路大军共10万人马,第一次出定襄寻找匈奴主力作战,但只斩杀了几千人而回,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经过一个月的短暂休整后,汉武帝下令,让原班人马再接再厉,继续对匈奴本部用兵,这就是二出定襄作战。而我们的主人公、17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票姚校尉,统领800人马随军出征。
由于霍去病是初次出征,卫青怕有什么闪失,将他留在大营负责警戒,但战斗打响后,霍去病按捺不住,就带着自己的800骑杀入敌阵,一时杀得性起,竟然深入沙漠数百里。
遥见一片匈奴人的营帐,炊烟袅袅,芳草青青,牛羊呦呦,远山如黛,一派青山景色幽,显然这是匈奴人的大后方。
但霍去病显然不是来观光旅游的,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声令下,众将士冲杀过去,不一会儿就杀死匈奴2028人,其中包括单于祖父辈的籍若侯产及匈奴的相国、当户等官员,还带回一长串的男女俘虏,其中还有单于的叔叔罗姑比等。
二出定襄之战,共歼灭匈奴精锐1.9万人、俘虏2万人,给匈奴本部以重创,汉武帝除了给各将领封侯外,又拿出20余万斤黄金进行奖励。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年仅17岁的霍去病初出茅庐,一不小心就打掉了敌军的后方基地,汉武帝以其勇冠三军,浑身是胆、勇气可嘉,特地封其为“冠军侯”,食邑1600户。
所封的冠军城在今河南邓州市,邓州市张村镇冠军村有霍去病衣冠冢。我们今天经常讲的“冠军”一词即来源于此。
二出定襄之战虽然重创了匈奴,但西汉也损失惨重,除了人员上的损失,这次战争几乎花光了国库储备的钱财和当年的赋税收入。
如果要问二出定襄之战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么无疑是霍去病的惊艳亮相。
本来汉武帝让霍去病随卫青出征,主要想让他到战场上历练历练、感受一下实战的氛围,没想到,霍去病一出场就不讲武德,直接端了人家老窝。
就好比说,我让你去打酱油的,没想到,你回来给我上了一桌子硬菜,怎能不让人惊喜呢?出道即巅峰,霍去病从此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一颗将星也将冉冉升起,很快成长为与卫青齐名的“帝国双璧”。
⑧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因位于黄河以西,夹在南北山脉之间,形似走廊,故被称作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沟通中原和西域诸国的咽喉要道,同时河西走廊也是一块水草丰美、牛羊遍地的风水宝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河西走廊起先既不是西汉的地盘,也不是匈奴的地盘,而是月氏的地盘。
公元前二世经中叶,匈奴人从月氏手中夺取了河西走廊,灭国后的月氏人大部分被迫西迁,称作大月氏,一小部分人留在河西走廊,沦为匈奴的附属,称作小月氏。
作为雄才大略的战略家,汉武帝自然知道河西走廊对西汉的重要性,他决定发动一次对河西走廊的试探进攻。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是仅次于大将军的武将封号),率一万精兵进攻河西走廊。
霍去病主动避开把守东线的休屠王部队,绕道青藏高原,从南侧突入河西走廊中部,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六日破五国,胡尘千里惊。”
霍去病用了区区6天时间,转战千里,踏破匈奴五个部落,几乎洞穿了整个河西走廊,杀死了折兰王和卢侯王,抓获了浑邪王的儿子及匈奴相国、都尉,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歼灭匈奴生力军8900人,给河西匈奴以沉重打击。
霍去病一战河西,尽管也损失了七千人,但取得的成果相当丰硕,汉武帝相当满意,他决定趁河西之敌惊魂未定之际,再给其致命一击,彻底斩断匈奴右臂。
这年秋天,汉武帝下令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领数万骑进攻河西。为了配合河西作战计划,汉武帝同时任命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率万余骑兵出右北平,进击左贤王。
出击的目的,是牵制左贤王,使其不能破坏霍去病西征的军事行动。
霍去病和公孙敖分头行动,作战计划是两军在匈奴大后方会合后,由公孙敖负责正面进攻,吸引敌方注意力,掩护北路的霍去病完成迂回包抄的任务。
霍去病带领大军出北地后,渡过黄河,跨越贺兰山,横穿浩瀚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到居延海后转向西南,经过小月氏,再由西北转向西南,长驱直入二千余里,绕到了匈奴军队的后方,在这里等待公孙敖部前来会师。
不料西进的公孙敖部出了北地后,最终在乌鞘岭东迷失了方向。霍去病和公孙敖部分进合击的计划化为泡影。原本计划好的两军配合作战,现在变成了孤军作战,怎么办?退兵?
霍去病又一次展示他作为军事统帅的才能与气魄,他果断下令按照原计划出击。他们犹如神兵天降,从浑邪王、休屠王军侧背发动猛攻,匈奴军队仓促应战,根本就不是汉军的对手,匈奴军队很快就被打得丢盔弃甲,一败涂地。
霍去病在没有友军配合、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大迂回、大纵深,长途跋涉二千多里,歼敌三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匈奴部署在河西的主力部队。
听到河西兵败的消息,伊稚斜单于怒不可遏,命令浑邪王、休屠王二王到漠北的单于王庭开会,准备借机杀掉他们。浑邪王、休屠王顿感不妙,他们在为投不投降西汉问题上发生争执,浑邪王杀掉了休屠王,率众5万人向霍去病投降。
黄河岸边,霍去病率一万骑兵接受浑邪王投降。不料匈奴人看到对岸汉军阵容强大,想起了曾被霍去病追杀的恐怖,误以为霍去病会趁机将他们全部杀掉,先前整齐的队伍发生混乱,有的裨将掉转马头,带领部众向西狂奔。
霍去病一看情况不对,立即率领精锐突入匈奴军中,将浑邪王置于自己的监护之下,同时对逃跑的匈奴降众进行追杀,一气斩杀了8000多人,才压住阵脚,完成了受降。
至此西域被汉武帝收入囊中,霍去病“张中国之左掖,扬汉家之武威”,到西汉末年最终形成了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四郡,这就是著名的河西四郡。二千多年过去了,这四个城市还是最初的名字。
失去西域的匈奴人只能为之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我们今天说起丝绸之路,一般人总会想到张骞,但我们也不能忘记霍去病。
对河西大捷的功臣霍去病,汉武帝除了给予其封户嘉奖外,还特意命人在长安繁华地段,为他建造了一处豪华住宅,但霍去病婉拒了汉武帝的好意,并留下了那句响彻千年的名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⑨
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后,汉匈之战的攻守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汉军取得了战略主动权,寻机对匈奴展开新的更大的打击。
匈奴则北撤,实行战略收缩,企图引诱汉军深入沙漠腹地,利用严酷的自然条件拖垮汉军,然后聚而歼之。
宜将剩勇追穷寇。河西之战后,汉武帝决定进入漠北与匈奴人决战。对此,朝野上下极力反对,认为漠北旷野千里,黄沙漫漫,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寻找匈奴主力无异于大海捞针,说不定正中了匈奴人的“诱敌深入”之计。
但伟人就是伟人,不能因为你们都反对,就很慈祥地说:好滴,根据议事规则,少数服从多数,就按你们的意见办吧,来呀,探秘书,按此意见传达下去-----
这样的领导充其量只能叫“开明”,但成大事者,不需要开明,而是“独裁”。
对于群臣一边倒的反对,汉武帝霸气地说道:寇可往,我亦可往!
为了准备这次战争,汉武帝梭哈了一把、掏空了六个钱包,光后勤保障就征调了50万兵卒,为这次大战准备的粮草兵器更是堆积如山,不计其数。
汉武帝也毫不客气地祭出了帝国双璧。公元前119年,已经卸甲数年的大将军卫青重新披挂出征,统帅5万骑兵作为一路大军。
配备了前军将军郎中令李广、左军将军太仆公孙敖、右军将军主爵赵食其、后军将军平阳侯曹襄、西河太守常惠、云中太守遂成为部将,如此配置堪称全明星阵容。
另一路,骠骑将军霍去病当仁不让,也统帅5万骑兵,这5万骑兵都是精锐之师,勇猛好战,与主帅霍去病的作战风格极为相似。
霍去病打仗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开打,整个部队就相当于吹了冲锋号,而他总是一马当先、英勇无畏,永远冲在队伍的最前边,身边将士受其感染,无畏生死、纷纷冲锋。
整个大军犹如怒海惊涛一泻千里锐不可当,这是一支让匈奴望而生畏的铁血劲旅。
西汉声势浩大的整军备战,匈奴方面也早已得到了消息,也开始战争动员,储备物资,收拢精兵,整顿兵马,决定和西汉一决高下、一雪前耻。史上极具传奇的漠北大战一触即发!
漠北大战开战前夕,霍去病大军路过河东时,让下属将霍仲孺请到临时休息的馆社,倒头便拜说:“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早已愧疚万分的霍仲孺,连忙匍匐在地,连连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
虽然霍仲孺抛弃了自己和母亲,对自己更无半点养育之恩,但霍仲孺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霍去病没有记恨他,反而出钱为霍仲孺置办了大量田产、配备了奴仆,霍仲孺瞬间就成了当地的富家翁。
后来霍去病班师回朝时,又将自己的同父异母弟霍光带到长安,悉心培养,后来霍光也成为西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权臣。
这次漠北作战的目的,就是深入匈奴腹地,消灭匈奴主力,根除威胁西汉帝国的战略后患。要实现两个作战目标,一个是匈奴本部,由霍去病率领的汉军精锐完成,一个是匈奴左贤部,由卫青部予以解决。
很多网友喜欢讨论,卫青和霍去病到底谁更厉害,这既没必要,也没有答案。但从这次事关帝国兴衰的漠北大战来说,汉武帝显然是投了霍去病一票,让霍去病去对单于本部。
因情报失误,阴差阳错,卫青遭遇了单于伊稚斜,霍去病则对上了左贤王。
先说说霍去病大战左贤王。霍去病大军从代郡出发,到达兴城后,霍去病对所部官兵重新进行了整编,命令骑兵只带3天干粮,将后勤辎重全部留在边境线,很有点背水一战的意思,想要填饱肚子,就从匈奴人那里抢吧,所谓的“取食于敌”。
霍去病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因为他的对手是匈奴,一个极其擅长逃跑的对手,动不动就单于夜遁逃。
可以说,霍去病作战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主打一个“快”字,对匈奴作战以快制快,用你最擅长的方式、在你的主场,将你打败、打垮、打服,进而彻底摧垮对手的抵抗意志。
在匈奴向导的指引下,霍去病军渡过弓卢水,击溃兰氏部落,活捉了章渠,诛杀了比车耆王。
然后继续北上,途中消灭了匈奴左大将,接着翻越离侯山,继续向匈奴重地深入出击,所向披靡,汉军连续活捉了屯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
这次大战,汉军以1万兵力的损失,斩获胡虏70443人,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没,只带了少数亲信逃走。快要跑岔气的左贤王,郁闷死了,发出了灵魂拷问:你特么地,到底谁才是游牧民族?!
霍去病率领大军继续向西北追击,在狼居胥山祭祀了天神,又在匈奴人的“圣山”姑衍山,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全体汉军意气风发,整齐列队,高声演唱了霍去病撰写的歌赋:“四夷既护,诸夏康兮。国家安宁,乐未央兮。载戢干戈,弓矢藏兮。麒麟来臻,凤凰翔兮。与天相保,永无疆兮。亲亲百年,各延长兮。”
随后,霍去病率军继续北上,兵锋直至贝加尔湖,大汉国威第一次播撒到极北的荒寒之地。霍去病这次远征军行军3000多里,纵横驰骋,犁庭扫穴,整个左贤王领地像是被深耕了一遍,被完全打残。
另一路,卫青部和匈奴单于伊稚斜狭路相逢,经激战,歼灭匈奴主力1万余人,纵火焚烧了匈奴的粮库给养,斩获不菲。
值得说一下的是,卫青部下李广又迷路了,没能和卫青会师,既错失了一次难得的封侯机会,还得接受军法处置,不甘受辱的李广悲愤自刎。
要说李广绝对是个悲情人物,“白首没三边”、“苦战功不赏”。李广自结发从军以来,与匈奴接战70多次,勇猛异常,也是令匈奴闻风丧胆的人物。
可李广时运不济,要么是生不逢时,要么就是每次打仗就碰到匈奴主力,关键时候还迷路。
参加漠北大战时,李广已经60多岁了,本来汉武帝并不同意他出征,是他软磨硬泡才争取来的机会。考虑到李广年事已高,出征前,汉武帝秘密叮嘱卫青,就让李广当个偏师、打打下手,不可担当主攻。
卫青也照着汉武帝的意思做了,把前军将军李广调开,让自己的好友公孙敖打前锋。李广认为卫青任人唯亲、给自己穿小鞋,心中极度不满。
看着自己的同事甚至部下都封了侯,自己已是60白发翁,戎马一生、出生入死,却在人生最后一战又错失封侯良机,这难道是天意吗?没脸再受刀笔小吏挫辱的李广,索性自尽了。
“但教英雄英名在,不得封侯也快人”李广之死,除了让当时的士兵、百姓悲泣不已,更让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唏嘘慨叹,比如王勃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维的“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等等。
后来,李广的儿子李敢,认为卫青处事不公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上门找卫青理论并打伤了卫青。“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对李广之死,卫青既怜悯又内疚,对自己被李敢打伤一事并没有声张。
舅可忍,甥不可忍。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得知舅舅卫青被打,寻思为卫青报仇。一次,霍去病、李敢等人在陪汉武帝打猎的时候,霍去病趁机射杀了李敢。汉武帝包庇霍去病,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擅杀李敢,或许是霍去病人生履历的唯一污点,至于司马迁说霍去病“贵不省士”,说他不体恤下属,食物放坏了都不发给士兵吃;士兵都饿得站不起来了,还得陪他踢球等等,实在不值得一提。
为什么许多人都爱跟着霍去病打仗?甚至很多匈奴人都投其麾下,因为跟着霍去病能打胜仗,能打胜仗就能封侯、发大红包。
你即使爱兵如子,但是老打败仗,士兵跟着你,不是丢命就是得不到任何好处,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大家聚在一起,不是来交朋友的,而是要完成KPI、是要拿绩效奖的。
漠北之战,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一次巅峰对决,帝国双璧卫青和霍去病联袂出场,取得完胜。
漠北一战基本上歼灭了匈奴主力,匈奴残余远遁西北,从此“漠南无王庭”,危害西汉帝国100多年的边患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这一战,打出了汉朝人的血性,打出了大汉雄风,打出了大汉民族,从此让世界谈“汉”色变。
大军班师回朝,汉武帝大为兴奋,对有功将士赏赐的黄金高达50万斤,相当于西汉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
我去,50万斤黄金?!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如此大手笔,汉武帝真的“壕”无人性了。
写得这儿,我想到了崇祯帝,李自成都兵临城下了,他还是舍不得从内府私库拨款犒师,弄得自己身死国灭,最后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私库银两,还是落到农民军手里。同样是帝王,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汉武帝对霍去病更是进行重奖,除黄金外,还益封5800户。霍去病部下将士也得到了丰厚的奖赏,封侯的封侯,发红包的发红包。
值得一提的是,随霍去病出征的李广儿子、校尉李敢因作战勇敢、在阵中夺取了敌军的军旗战鼓,被封为关内侯,赐食邑200户,也算是弥补了父亲的遗憾。
卫青虽然也立下大功,但因李广自杀,他要承担领导责任,所以没有得到赏赐。
漠北战役后,汉武帝加封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二人共同执掌西汉军政大权,同时汉武帝下令骠骑将军与大将军俸禄相同。卫青和霍去病并为大将军,加封大司马,位高权重,朝中无人能比。
卫子夫身为皇后,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公元前115年,卫青又迎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卫氏一门可谓满门富贵,权势显赫。
霍去病年纪轻轻就与舅舅卫青平起平坐了,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点,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他的未来一片光明。
然而-----
公元前117年秋的一天,未央宫,汉武帝正在办公,一太监匆匆来报: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了。
汉武帝听罢,震惊不已、难以置信,泪水悄然模糊了视线。
霍去病是他一手提拔培养的心腹爱将,其功昭日月,却英年早逝,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破天际,光芒四射,随即消失在茫茫黑夜,帝国双璧失其一,怎能不令他悲痛万分呢?
(Ps:关于霍去病的死因,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录,比如《史记》:“元狩六年而卒”;比如《汉书》:“元狩六年薨”。
此外,褚少孙在《史记》相关章节补记中提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绝无后----”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表明霍去病是因病去世。
正处巅峰的霍去病23岁就死了,且死得如此“平凡”,后世一直有人怀疑霍去病的死因,于是有各种猜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死于李广家族复仇;第二种,被汉武帝赐死;第三种,死于瘟疫。
探花郎综合相关意见,认为病死说比较客观。)
汉武帝为表达对霍去病的感情、表彰他对西汉帝国的杰出贡献,赐其谥号“景桓”,取自“布义行刚曰景,辟土服远曰桓”,勇武与扩地,非常全面地概括了霍去病一生的功业。
在茂陵东北,按照祁连山的形状为霍去病修建了坟墓,彰显他开拓河西的不世奇功。
汉武帝还以王的礼节安葬了霍去病,从长安到茂陵40公里的路上,旌旗蔽日,文臣武将着丧服,恭候迎送,属国军队黑衣铁甲,列队送葬。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这样评价霍去病:“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封狼居胥”也成为历代保家卫国武将至高荣誉和终极目标。
一花凋零,荒芜了整个春天。霍去病去世后,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再也没有取得像样的胜利。
直到今天,当我们遇外部势力挑衅时,仍会一声怒吼:“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种底气来源于祖先的荣光,具体地讲,来源于二千多年前,霍去病马踏匈奴带给我们的荣光。
纵死犹闻侠骨香。在最花样的年华猝然凋落,他的生命永远被定格在23岁,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刹那的光辉,已足够惊艳,一刹那的光辉,已代表了永恒。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朽的传奇,他建立的丰功伟绩也必将永载史册!
<终>
如果喜欢,请您点赞、在看和转发,谢谢。
参考资料:
1、《大汉战神•霍去病传》李继红、田玉洪 著
2、《史记》西汉•司马迁 著
《探花TV》公众号文章目录
一、#唐宋诗词篇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二、#争锋唐宋篇
7、
6、
5、
4、
3、
2、
1、
三、#王侯将相篇
9、
8、
7、
6、
5、
4、
3、
2、
1、
四、#民国风云篇
2、
1、
五、#感动中国篇
1、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