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GB/T 44500-2024)(以下简称:新规)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3月1日开始实施。值得注意的是,新规不仅适用于纯电动汽车,也适用插电式混合动力(包含增程式)汽车。至此,国内首部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检测标准正式落地,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年检制度进入了高标准、专业化的全新阶段。
电池安全引发关注,新能源汽车年检新规是大势所趋
关于新能源汽车年检制度,相关部门早在两年前便开始规划。2022年7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明确了研制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检验的系列装备,制订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检验技术标准,实现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检验和监管体系示范应用等要求。
进入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走高,根据汽车流通协会最新的统计数据,8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同比增长43.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3.9%,连续两个月突破50%。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18%,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高达73.35%,数量达到1813.4万辆。
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也暴露出一系列安全隐患。比如新能源汽车起火、自燃等事故频发,与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的安全性能密切相关。据车质网数据显示,近五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故障集中在“动力电池故障”和“充电故障”,投诉量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23年这两类故障问题的投诉量均超过了千宗,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首要因素。
根据现行的汽车年检标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 38900-2020),对包含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载客汽车年检,主要检验内容包含了车辆外观、安全装置、底盘和制动等部分。对于传统燃油车,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能够安全上路行驶,但对于新能源汽车核心的三电系统并未得到有效排查。因此,推出专属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检测标准势在必行。
电池、电气系统为必检项目,从源头排查安全隐患
考虑到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在新能源汽车所有关键部件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新规中将动力蓄电池安全充电检测和电气安全检测列为必检项目。对于除非营运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以外的其他类型载客汽车,还增加了动力蓄电池安全放电检测这一必检项目。此外,包括动力蓄电池容量保持率检测、驱动电机安全检测以及电控系统安全检测均为可选项目。
具体来看,新规将动力蓄电池安全检测列为必检项目,涵盖了充电安全、放电安全、热失控防护等多个方面。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排除电池安全隐患,防止因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爆炸等事故。新规明确要求,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充放电最高温度分别不超过65℃和60℃,该温度限值符合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合理区间,也远低于电池系统“热失控”的临界温度。
规程对电气安全检测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直流和交流充电插座绝缘电阻测量、电位均衡测量等。这些检测有助于确保车辆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因电气故障导致的车辆失控等安全问题。
此外,新规还对驱动电机的工作温度设定了上限,以防止因电机过热引发的故障或事故。其中,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温度不得超过175℃,电机控制器和DC/DC变换器的温度不得超过95℃。
安全标准升级 新规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越燃油车,成为消费者选购的主力车型,新能源汽车检测规范标准的出台是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正向反馈。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新能源汽车年检相关政策非常必要且及时,通过制定专门的年检标准和流程,能够确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合规性。同时,这一政策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整体行业的安全标准和竞争力。
新规明确新能源汽车在动力蓄电池、电气安全、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等方面的检测要求,促使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减少因技术缺陷导致的安全隐患。为了满足规程的要求,企业还需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例如,改进电池管理系统、优化电机控制策略、提升电气系统的绝缘性能等,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伴随技术升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准入门槛也将提高。只有符合安全性能要求的企业和产品才能进入市场,这将推动整个行业加速 优胜 ( 参数 丨 图片 )劣汰,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新规实施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检测机构通过加强与车企、零部件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检测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不断发展。维修保养企业也将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
新规还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检测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依据,要求企业按照规定进行产品检测和认证,以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规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减少不正当竞争。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也将更加信任,购买意愿更强。
除此之外,随着新规的落地,对于汽车保险、动力电池回收以及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也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新规提供了详细的检测项目,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准确地评估新能源汽车的风险,从而开发更符合市场需求和风险特征的保险产品;同时,也可以提高理赔定损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理赔纠纷。
另一方面,新规包含完善的动力电池安全检测项目,可以全面展示动力电池的性能状况,对于电池回收行业也将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推动电池回收企业加强对电池回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电池资源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回收成本。
此外,新规还可以针对新能源汽车提供全面的检测报告,包括电池的健康程度、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的运行情况等,将显著提升新能源二手车的价值评估精准度,车辆保值率也有望因此上升。这对于准备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来说尤为重要,有助于他们做出更准确的购车决策,从而提高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活跃度。
“双刃剑”效应凸显,压力与挑战亟待破解
不过,现阶段新规实施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新规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非常严苛,长期使用或频繁充放电都将对电池性能造成影响,一旦车辆被检测为不合格,将无法继续上路行驶。对于老旧新能源汽车和营运新能源汽车而言,淘汰风险无疑更高。同时,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年检由于新增了多个检测项目,且需要使用更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年检费用可能会增加。另外,如果车辆在年检中被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不符合标准,车主需要花费更多的费用进行维修或更换相关部件。特别是对于老旧的新能源汽车而言,其电池等关键部件的维修或更换成本可能更高。
其次,现行的汽车年检标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 38900-2020)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也是车企必须严格执行的生产制造标准,具有法律属性,违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而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GB/T 44500-2024)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依赖于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来执行,并不具备强制力。如此一来,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一些问题。一方面,如果车主了解到新规仅为推荐性标准的话,对其权威性会产生质疑,甚至会拒绝新增的年检项目,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进步;另一方面,如果按照新规进行年检时发现车辆存在故障问题,车主维权时,即便车辆在质保期内,车企也很可能会以此为由拒绝承担相应责任,从而导致双方扯皮的情况,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最后,新规实施后可能会令检测机构压力倍增。检测站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增购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满足检测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种类不同,包括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每种电池的性能和检测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检测机构需要掌握多种电池的检测技术,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总结:
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年检制度的实施对于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增加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安全检测,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速技术迭代升级,实现优胜劣汰。统一的检测标准也有利于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企业之间良性竞争,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然而,新规在检测标准性质方面依然存在争论,另外在监管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划分上也存在不明确的问题,亟待解决。相信在国家有关部门、汽车企业、检测机构多方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年检制度将会不断得到完善,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健康、有序以及可持续性地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