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乌兰察布10月1日消息(记者刘晓祺 见习记者邵玉琴)水,生命源头。节水用水,济达苍生。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
在我国农耕文明发展的漫长进程中,演绎了古人治水的千古佳话。为天地疏经脉,为江河定安宁,为百姓兴水利,为万世送甘霖,故善治国者必先治水。
经治理后的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磨子山河(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
进入当代,水资源保护被提到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国家自上而下形成了管水、用水、节水的“一盘棋”治水模式,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内蒙古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2023年,粮食生产迎来“二十连丰”。
那么,作为中国“粮仓”,在科学节水方面,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怎样的经验做法和节水模式?金秋时节,记者随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工作人员走进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聚焦该市的节水举措。
走进察右前旗玫瑰营镇古营盘村党群服务中心,展现在眼前的是农业水价管理的电子显示屏,里面装着的全是“科技活儿”。
“这是我们2019年重点打造的智能化水权水价改革平台,可以随时查看全旗灌溉面积、水权水量、使用水量、机电井使用的实时更新数据。”察右前旗水利局局长贾志刚告诉记者,该平台旨在落实国家节水战略,促进农业灌溉用水改革,达到农业节水增效目的,确保国家水资源安全。
据介绍,该平台是由乌兰察布市打造的农业水价管理平台。目前已在各旗县同步启用,计量用水覆盖率达90%。
玫瑰营镇副镇长尤志宏介绍各村灌溉井分布情况(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
在乌兰察布市,活跃着由农户、“井长”等成员组成的社会非利益性互助合作组织“农民用水协会”。他们行走在田间地头,管理着每一眼机电井的正常运行。在各村,还建有用水工作站。工作人员“监护”水电双控计量设备的数字能及时准确上传至农业水价管理平台。
地处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市属于典型的缺水地区。曾经,该市多个旗县靠老天爷赏饭吃。由于没有机井,农民的土地无法灌溉。
“年景好时,种下的庄稼还有收成,要是降雨量少了,连种子都收不回来。”玫瑰营镇副镇长尤志宏感慨地说,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政府主导下,逐渐扩大水浇地面积。因农民习惯于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浪费严重。
记者得知,2019年,国家推进实施水价综合改革,借助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东风”,乌兰察布市拿出专项资金,在各旗县区安装水电双控设备,实施了水肥一体化的精准滴灌高标准农田,确定每亩定额为80立方米,有效解决了“有多少水、可用多少水、用了多少水”的问题。
“以电折水”计量模式实现了土地增产、农民增效、国家节水的三赢目标。
在水肥一体化的机井房里,一位村民演示了用卡取水的场景。他表示,一张小小的水卡不仅引导他们科学种植,也培养了他们节水用水的习惯。
村民进行水卡取水演示(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
据了解,在水价改革之后,村民们已经习惯了依据水的计量来选择农作物品种的种植,自觉节水降本。
察右前旗玫瑰营镇古营盘村村民李晓伟说,他种了多年的地,总以为大水漫灌后的土地抗旱,直到引进滴灌后,才明白精准给水才是最科学最省钱的灌溉方式。
农业是用水大户,节水灌溉是农业节水的重要抓手。如今,该水肥一体化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正以规模化方式推广,应用于田间地头,助力农民的丰产增收。
经过五年水价综合改革的实践,察右前旗的农业节水取得显著成效。
这里,用水节水蔚然成风。而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是关键。察右前旗2023年出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及奖励办法,对定额内实现节水用水主体进行奖补,带动农户从“要我节水”向“我要节水”转变。
2023年,全旗累计兑现用水补贴和节水奖励36户,合计6.25万元,农业灌溉定额内节水8.7万立方米。
黄旗海是察右前旗水资源的“晴雨表”。近年来由于地下水补给不足,水域面积逐年收缩。
日前,记者专程来到黄旗海自然保护区,一睹黄旗海的烟波浩渺。远望黄旗海,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平铺在地平线上。
“几个月前,水面还很小。”贾志刚向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据9月22日测算显示,黄旗海从原来11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增加到现在的37.12平方公里。
贾志刚认为,黄旗海水域面积的增加,一方面与今年秋季充沛的雨水补给有关,另外也离不开水价综合改革的涓滴之力。
黄旗海碧波荡漾(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必然要求,既是现实之需,更是长远发展之要。”乌兰察布市水利局农牧水利建设科科长王晓霞说,乌兰察布市水浇地面积430.99万亩,现有农灌机电井31029眼,已安装计量设施28962套(其中25761套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安装),对不具备安装计量条件的2067眼机电井实施“以电折水”,实现一井一系数,达到灌溉取水计量全覆盖。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牛鼻子”,大力推广适用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建立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水价形成机制,大幅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数据显示,2023年,内蒙古新增农业节水能力3.73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73个大中型灌区完成新一轮定调价,并实现取水口在线计量,65万眼农灌机电井实现“以电折水”计量。
目前,全区已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4665.7万亩,将于今年提前一年完成改革任务目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