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老机构开展的舞蹈课程。  刘雪涛供图

【96466记者帮办】

本报记者 叶永春 实习生 彭瑰

年轻人看到的养老,会是个什么样?在苏州就有一群年轻人关心起了养老,在一年时间里,他们走访全国多个地方,最后让视角回到苏州,用新闻纪录片讲述苏式养老。他们说,这次走访苏式养老,颠覆了他们对养老的印象。

“老年宫”来了一群年轻人

这群年轻人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从去年春末到今年夏天,他们关注起养老机构,拍摄新闻纪录片,初衷只是想做一些研究。然而走访下来,所见所感,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刘雪涛是新闻纪录片的导演。早在2年前,她就对养老产业的生态产生兴趣,和同学去了无锡、南京、绍兴、西安等地,“希望能呈现和传统刻板印象不一样的老年生活,不是过于概念性的东西,可能会让更多人不那么养老焦虑,不觉得养老那么无聊。”

机缘巧合,拍新闻纪录片的刘雪涛遇上了王庆伟博士,并加入其科研小组成为科研助理。王庆伟博士,西交利物浦大学和谐管理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目前正专注于“养老政策和健康老龄化”等课题的研究。“苏州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苏式养老什么样?应该是具有一定前沿性的。”2023年春末,王庆伟博士和赵凤枝博士以及3位学生启动了“苏式养老”科研项目,获得了学校暑期本科生研究项目和研究发展基金的支持。

“大家跑了几个城市,后来专注于苏州姑苏区,得到了姑苏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苏州)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为同学们提供了体验、观察和研究的平台。”这次科研项目,王庆伟博士主要负责统筹和协调,几位学生作为科研助理,对养老机构开始了“零距离”观察,“他们和老年人几乎生活在一起。”

姑苏区,刘雪涛和同学们走访了多个点位。最终位于姑苏区潭子里、劳动路以及宝运路的3个为老服务中心,成为他们跑动最多的地方。“这3个点位比较特别,有代表性,给人一种老年人的少年宫的感觉。”

“在这里感觉不到自己老了”

在“老年人的少年宫”里,给刘雪涛留下的最深的感触是,“在这里老年人感觉不到自己老了”。

刘雪涛走访次数最多的是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来自北方的她在这里感受到了江南的温婉。“老家的养老机构可能没这么特别,这里很漂亮,和园林一样,被吸引到这里来的大多是住在四周的老年人。”刘雪涛的镜头,记录下了“文化+养老”,其中有扇艺体验、香包制作体验,还有学八段锦等。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为老服务中心居然有个自己的IP(品牌),围绕IP推出了多个服务项目。还让刘雪涛有所感触的,是院子里的一棵百年大树,“很多老年人从小就在树下长大的,所以在这里大家感到很亲切。”

在潼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刘雪涛注意到,这里较为独特的是,还有适老化改造展厅,就像是个样板间,时常有团队前来参观。“具有教育功能,不光是硬件装修,更多的是传达观念,是意识上的,这方面我觉得更为重要。”刘雪涛感叹。此外,她觉得颇具创意的还有这里的服务,有朱新年非遗手工活态馆,有舞蹈房、书画室等,且与外界是打通的。“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护理院,老年人在这里,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养老机构,和在外面一样,外面的人也可以到这里来体验和品尝苏式美食。”刘雪涛说。

在悦龄健康综合服务中心,刘雪涛注意到了一个咖啡机。“老年人会去买咖啡喝,感觉蛮特别的,很自然,会让人意识到,真没必要去定义老年人应该吃什么喝什么,他们的生活可以丰富多彩,有运动场所,还有老师教大家跳舞。”走完3个点位,刘雪涛记录下了居家、短托以及全托三种养老模式的“苏式特色”,她和同学们将其制作成了一部7分多钟的新闻纪录片,片名就叫“苏式养老”。

转变先入为主的“误读”

“就觉得这里是个家。”刘雪涛等完成的“苏式养老”纪录片,以这句话作为文末的注脚。出现在视频中的“家”的成员,有退休之后从事养老服务的健康养老中心服务员,她已完全融入老年人群体,如同亲人一般;有到养老机构教学的年轻老师,教老年人插花、包粽子;还有参与到养老服务工作中的年轻的管理者,希望通过丰富养老机构的苏式韵味,将其打造成向游客等输出苏州文化的平台。

镜头之外,还有养老机构里一位位年轻的站长,他们策划的“乘风破浪的爷爷奶奶”“游戏+养老”等活动,都给刘雪涛等留下了很深印象,不断刷新着他们对养老的观感。

改变人们对养老先入为主的想法,正是开展这次“苏式养老”科研项目的目的之一。“在社会调查中,发现很多人并不了解养老,不知道什么是养老,不清楚养老服务有哪些。甚至还有人认为购买养老服务是违背孝道的,这些先入为主的想法不是很好。还有很多人到了接近退休年龄,会有养老焦虑,其实很多焦虑源自未知,相信同学们的科研成果和视频短片,对缓解养老焦虑是有积极作用的。”王庆伟博士表示,这次让年轻人走进养老机构,只要对人们正确看待养老起到普及意义,就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