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MetService发布预警:

预计本周三、周四新西兰将迎潮湿天气

明天(10月2日)将迎强降雨

MetService已升级并扩大恶劣天气警报范围,

覆盖新西兰北岛北部和西海岸!

一直以来,四面环海的新西兰都是

许多人心里的“世外桃源”。

不过,作为岛国,

也可能面临洪水、地震、海啸、

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不久前,一个报告就显示,

未来几十年内,惠灵顿(包括CBD)

将面临地面下沉、海平面上升的严重担忧,

“百年一遇”的洪水有可能变成每年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西兰国会社交平台

明天开始新西兰迎来强降雨

南岛再迎一波降雪

一位新西兰国家水文与大气研究所(Niwa)预报员表示,一个降雨系统的出现可能是十月间出现的暴雨的预兆——正在形成的拉尼娜(La Nina)气候模式意味着未来几个月,新西兰北方将迎来温暖潮湿的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将到来的降雨可能会影响人们在学校假期的安排,同时也预示着十月间的暴雨。随着拉尼娜气候的逐步形成,从Tasman海带来的潮湿天气系统预计将在明天早些时候席卷而来,给奥克兰带来暴雨和大风,随后在本周晚些时候会缓和成阵雨。

具体而言,中奥塔哥和皇后镇已发布大雪预警,南阿尔卑斯山山口也有四条道路发布了降雪警告。The Coromandel、丰盛湾、Gisborne北部和北地发布了暴雨警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克兰预计明天下午将有大雨。周三最高气温为19摄氏度,并一直保持在18摄氏度直到周末,预计下周将有降雨。

MetService发布的五天降雨预报图像显示,周三上午,Fiordland将受到塔斯曼海的大量降雨影响,迎来强降雨,而周四上午这一降雨过程将完全覆盖新西兰全国。

MetService气象学家Lewis Ferris表示,这是“学校假期首周的糟糕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10月1日)晚上11点开始,西海岸、尼尔森西北部的Tasman地区以及Richmond和Bryant Ranges包括Rai Valley将持续24小时橙色暴雨警告

丰盛湾周四开始的36小时将迎来一波强降雨,降雨量可能比整个9月份的降雨量还要多。

西海岸预计将迎来多达190毫米的降雨,可能导致河流水位快速上涨、出现地表洪水、山体滑坡和不利于驾驶的条件。MetService已呼吁人们清理排水沟做好准备,避免内涝。

道路降雪警告包括:明天(10月2日)上午11点在Milord路(SH94)、Crown Range Rd、Lindis Pass(SH8)和Haast Pass(SH6),这些警告将于周四凌晨3点全部解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iwa刚发布的2024年气候展望预测,新西兰本世纪的第四次拉尼娜事件60-70%的可能性在12月前形成。据悉,2023年初的极端天气中也有部分拉尼娜气候的影响。

展望还预测,北岛西部的降雨量将接近或低于正常水平,其他地区接近正常水平,全国气温则会高于平均水平。

同时,新西兰全国的干旱期可能会发展,特别是在南、北岛的西部,随着11月和12月更多的东北风,新西兰全国气温可能会升高至25摄氏度以上

海面翻倍上升,地面下沉

惠灵顿或每年发生洪水

相信很多人都对去年初的大暴雨、洪水记忆犹新。

今年初,一份名为 惠灵顿区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Wellington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Impact Assessment)的报告显示, “受洪水影响最大的主要地区是Petone惠灵顿郊区及Porirua部分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气候科学家还警告说,海平面上升可能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内每年都会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 年Petone洪水。照片/@LanihahL

气候科学家Tim Naish博士告诉NZME,惠灵顿地区的土地正在下沉。如果再加上全球海平面上升,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总体来看,陆地每年下沉2至4毫米,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约4毫米,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几乎翻了一番

气候研究人员估计,2005年至2040年间海平面可能上升30厘米,Naish警告说,这一水平将达到“阈值”,敲响惠灵顿地区的警钟。这将导致一些郊区经常发生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Mark MItchell

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报告全文:

去年以来,极端天气频频袭击新西兰,

引发了不少民众的担心:

新西兰未来还可能面对什么?

这些指南务必收藏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显示了自2008-2018年新西兰检测到的共计约2万次地震。

谁也永远无法精准预测

下次天灾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以及会给我们造成怎样的伤害。

我们能做的就是随时做好准备

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让灾害损失降到最小。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