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拓本不可学”,可是这一句话没有“绝对性”,我们首先从石碑分析,古人刻碑之前,要选择没有石钉,且耐腐蚀性高的的材料,然后进行打磨,把表面处理的非常光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工匠镌刻时,才能保证点画精准、流畅,当然这种优质的石材,只能身居高位的人,才可以使用,而且他们刻碑时,大多选择名匠,古代优秀的镌刻家,能悟透点画的细节处理,将其巧妙转化于石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不夸张的说,这种石碑作品,与真迹风貌相差无几,而且墓志铭一类的作品,完工之后,接着就埋藏地底,没有受到风韵侵蚀,字迹保存良好。

特别是刚刚出土的时候,字迹直观清晰,风貌和神韵尚存,此时进行拓印的字帖,最是完美,因此若想学习碑作,可以选择古代名碑的“初拓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譬如溥仪卖给日本一件“初拓孤本”,由唐代“写碑圣手”所作,字字清晰完善,堪为书法界的“国宝级”文物,此前一直秘藏日本,几乎没人见过,如今首次公布于世,可谓轰动整个书法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幅作品就是《高延福墓志》,高延福乃“千古第一太监”高力士的养父,高力士由他“亲手提拔”,当时手眼通天,权威和地位崇高,他对于父亲高延福,自然是感激不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延福去世后,特命技艺高超的苏灵芝写碑,并专门寻找熟悉作者的工匠,对石碑加以镌刻,最大程度保留,苏灵芝字迹的美感和笔法,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完成,共计700余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灵芝以“雄浑”书风为主,气貌丝毫不输名家,时人曾说“视北海(李邕)则加庄,视太师(颜真卿)又多隽”,卷中字体舒展宽阔、灵活曼妙,比颜真卿的雄浑势态,其字更加俊逸飞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府”字,上方一横形态波折,起笔尖峰入纸,运笔换为中锋,不断衄错,收笔再次换锋,呈现起伏之态,并顺畅连接下一个撇画,带有行书的流动感,不过相比李邕的飞逸姿态,其字更显端庄稳健,笔画凝厚,格调丰富且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延福墓志》清代乾隆年间,于陕西西安出土,毕沅游历至此,无意间发现了它,以两万钱购得,并详细研究,制作初拓孤本,于卷中题跋:“此碑向在农家,几为柱礎者数矣。乾隆辛丑五月,余以二万钱购得之,今移置灵岩山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传到清内府,历经辗转流入日本,很多学者推测,可能是溥仪逃难时带走,后来卖给日本人,自此销声匿迹,时至今日,才得以传入国内,获得关注。

时常临摹此作,可以掌握正宗的唐代“楷法”,开阔字体势态,兼得灵妙变化,不被“欧楷”,或者“二王”笔法束缚,感受多重风貌,真正的出规入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我们对《高延福墓志》初拓孤本,进行1:1超高清复刻,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辅助初学者识读,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