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单方面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利益攸关国之一,坚决反对这一不负责任的做法。同时,我们敦促日方认真回应国内外关切,切实履行自身责任,全面配合建立利益攸关国实质参与、独立、有效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并同意中方独立取样监测。两国主管部门近期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持续进行多轮磋商,达成共识。
截至2024年7月底,日本已分7次向海洋排放了约5.5万吨经过处理的核污水。东电计划在30年内完成排海工作,以继续冷却熔融的核燃料。放射性物质与监测: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余种放射性物质,包括氚、碳-14、锶-90、铯-137等。日本对核电站附近的海水进行了1000多次快速检测,声称放射性物质氚的浓度符合标准。但国际监测机制尚未建立,且核污水排海的安全性尚未得到科学验证。
在中国和有关国家的呼吁之下,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福岛设置常驻办公室,并在福岛核电站内和周边海域对排海开展监测,在机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围绕福岛核污染水对海洋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一些课题,被纳入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2025年至2029年的优先和紧急项目。此次共识更是明确日方要确保中国等利益攸关国有效参与长期国际监测安排和独立取样监测。
这一结果的达成,可以说是在你争我夺中的一个折中妥协。日本作为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当事人",一直试图单方面主导核污水排放问题的处理。不过,在中俄等国家的强烈反对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下,日本政府最终不得不接受引入"第三方监督"的安排。对于日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妥协和让步。但从长远来看,这也许是一个可以增强国际社会对日本可信度的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日本领导人,还是其他官员,在同中方对话时的一大重点,就是希望中国能够解封日本的水产品。失去中国市场,对日本渔业的打击太大,但中方的态度很坚决,日方不得不放弃强硬态度。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日本愿意放低姿态,中方自然也会有所回应。当然,中方可不会拿安全问题开玩笑,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前提是符合规定,日本需要全面透明、接受安排降低影响,才有可能得到中方的认可。
在中方看来,日本政府片面强调核污水排海的“必要性”,却对国际社会的关切和质疑置若罔闻,这种做法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国际社会的担忧,与周边国家和国际机构加强沟通协商,共同寻找安全、可靠、可持续的核污水处理方案事实上,除了排放入海,国际社会还提出了其他可行的核污水处理方案,将核污水长期储存,待技术成熟后再进行处理;或者将核污水固化后深埋,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骆志平看来,当前这个阶段达成共识,比较符合现实的做法。“因为国内民众普遍比较关注水产品安全和排放的环境问题,因此既然日方能同意我们独立取样、监测,就能确保获得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口附近的相关数据准确性,而且国内诸如海关、食品检验检测等相关部门都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公众可以相信测量的数据。”他说道,“放射性是否达到危害的程度,最大的支撑就是取决于食品包括水产品中放射性元素的测量结果。”
仔细研读新闻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共识”并非放弃排海,而是双方在“如何降低核污水排放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方面达成一致。换句话说,日本排放核污水已成定局,现在只是在讨论如何“安全排放”的问题。这种“共识”真的能让人安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核污水排放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即使经过处理,也无法完全消除其中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海洋生态系统,将会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最终危及人类健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