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肿瘤、结节以及囊肿、肌瘤等病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这些常见病症,其实都是西医领域的说法,而中医医家则对这类病症有着非常简单的认识,中医通常会将有形的积聚统称为“包块”。
而这些包块的形成,则大多与我们体内的气血流通不畅有关,因为气血是流动的,而经脉则是其主要流过通道,一旦气机通行不畅,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堆积,进而造成血液堵塞,久而久之,堵滞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并最终就诱发所谓的肿瘤、囊肿等病症。
那么,针对这类病症,究竟该如何化解呢?对此,中医有一个比较大的治疗思路,即“调畅气机”,将全身的气机运行起来,往往就会有助于瘀滞的化解,而相对应的方剂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十六味流气饮”。
十六味流气饮出自清代医书《医宗金鉴》,虽说不是一个包罗万病的方子,但在临床运用上却非常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十六味流气饮共由16味中药配伍而成,分别是青皮、木香、厚朴、乌药、苏梗、枳壳、防风、槟榔、桔梗、官桂、川芎、当归、白芍、人参、黄芪以及甘草,虽然组成有些复杂,但治疗思路却非常清晰,各种结节、增生、息肉、囊肿等病症,几乎都能使用。
总体来说,此方所用的药材基本都以气药为主,但也并非是简单的药材堆砌。首先是青皮,这味药材在中医里很常见,属于理气药的代表,药性辛苦,具有温性,主要归经于体内的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作用,古书上也说过,青皮专攻气滞,自古就是医家公认的行气良药,当体内的气机郁结太久时,便就会形成肿块,而青皮的作用,就是将肿块打散。
之后还用到了理气药材,方中的厚朴、枳壳、槟榔以及苏梗这四味药材,就是将体内的气机从咽喉降入胃肠,如此一来,体内的所有闷气就都有了出路,紧接着再用桔梗,桔梗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舟楫要药”,具有上行的特性,可以将体内的清气往上牵引,进而缓解病症。
而方中的木香和乌药可以理顺体内的所有气机,既能上行也能下降,可以将上面的浊气下引,把体内的清气上提,如此有升有降,气机才能正常运行,以更好地化解包块。
另外,中医还认为,气滞的主要原因多在于肝脏,因为肝主疏泄,具有疏泄气机的作用,因此,方剂里还用到了“风药”防风,金元医家李东垣也说过,“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防风可以让沉郁的肝脏恢复正常的疏泄功能,更有利于气机运行。
当然,破气、行气的药材过多,必然会对体内的气机造成耗损,所以方中还用到了补气药黄芪和人参,黄芪主要补充脾肺之气,而人参则能够补充全身元气,在补气药和行气药的共同作用下,攻补兼施,再加上补火助阳的官桂,就可以将体内的正气给培补起来。
十六味流气饮在气药的基础上,增添了少量的活血化瘀药,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体内的血块给化解出去,方中用到了当归、白芍、川芎,其中川芎以活血为主,白芍具有补血的效果,而当归则活血补血,是通中带补的药材。
纵观全方,可以说是仅围绕一个字“气”而展开的治疗,因为气机阻滞才是造成病症的原因,而包块的形成只是最终结果,所以,当气机舒畅了,那么病症自然就能得到缓解。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