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望奎县皮影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望奎素有“皮影之乡”的美誉。望奎皮影可追溯到清代同治年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80年代,皮影艺人在乡村露天场地演出时的场景,有的村民甚至趴在栏杆上看后台演出。(图片由望奎县委宣传部提供)

穿越百年的时光,民间故事用光与影呈现,传统的艺术形式以别样的魅力被关注、被讲述、被传承,在这传承中,也镌刻出一座城与一段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刻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宝珍展示现代声光电皮影

目前,望奎现有皮影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3人、县级传承人15人。同时,还成立皮影研究所,建设皮影广场、皮影博物馆及皮影展演厅,让地域特色文化元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谷宝珍和关海英是望奎县皮影戏“江北派”第四代和第五代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皮影表演

经过多年的抢救性保护,望奎皮影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在新建的皮影展演厅观赏新编皮影剧目

在多年的影艺嬗变中,望奎皮影在“边外东北影”唱腔基础上,吸收河北“乐亭影”腔调,形成独具韵致的皮影风格,被称作“江北派”皮影。针对皮影戏独具的艺术价值,为保护传承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望奎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培养传承人、完善主阵地、推进市场化、扩大影响力等措施,稳步推进皮影保护传承工作。录制“江北派”皮影戏唱腔集锦光碟,改编整理多部经典剧目、皮影唱段及曲牌,编创了皮影舞蹈。针对表现形式单一的实际,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利用声、光、电技术和电影蒙太奇手法,赋予望奎皮影新的时代色彩。

通讯员:富士权;记者:董新英;摄影:富士权 董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