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茶会

撰稿:郑宪

农历夏至后的一个下午,我们往昆山一茶舍去赴一个茶约——申时茶会

茶舍周围有一片片农田,稻子泛青,花树美丽,浓黄远处近处泼洒,红叶簇簇旺盛。有小河弯曲,河里有静止的农家木舟,有一群群划水的鸭子,母鸡公鸡在田埂竹下漫步。雅致的茶舍在美丽乡村包围中——是我们向往追求地。

那天我们共24个品茗人,年龄不等,高龄有耄耋者,低龄20岁出头,女多男少,聚于一室,分四排,一排六人,竹子木桌椅,一人一座,一座位边一小桌,桌上有一盏小茶杯。

入喝茶室前,先净手,每个人用毛笔字(不管字好坏美丑)签到,集体排队候场,还被要求交上须臾不离的手机。有人提异议:即便在上海大剧院听音乐会交响乐,也不用交出手机的,只需将其静音。但组织者坚持:给真正的慢生活一个彻底宁静的机遇吧,也就两小时不到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赴茶约的我们甫一鱼贯入场,即刻看到:四位穿中式唐装的白衣黑裤者,一男三女,均年轻,齐齐向我们深度弯腰行礼。我们入座,雅乐声起,问我们“申时好”,立时让我们肃然,似回到了唐朝宋代。四人中有一女主持,一女泡茶师,一默默送水壶的男水师。再有是送茶师,将泡好的茶,一次次倒入你座位左边的小茶杯。主持人请大家正襟危坐,臀部只能沾座位三分之一,挺胸,收腹——是对种茶人、泡茶人、送茶人的敬重。温和的十年老白茶叶,由静美的女茶师安静地一壶壶泡出。喝茶时,是“杯找嘴,非嘴找杯”。左手持杯,右手托(杯)底,喝下去的茶,一小口一小口,随腹式呼吸而咽入。茶不太烫,亦不太温。

“喝下一口时,舌抵上腭,不急不缓。”我们一口口喝茶后,还微闭双目。一碗,两碗,三碗,慢慢饮。喝到第四碗茶后,已入佳境,微发轻汗,感知身体的上通下达,百害似在慢慢清除。至第六碗茶喝完,说你已成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神仙,静静地坐与思,遐想天外。优美的音乐在此时很轻柔细婉,内里与外尘有完全隔离的感觉。最后的第七碗茶喝下,女主持道:“随着你们每位喝下的500毫升的七道茶水,有没有羽化登仙的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碗茶,七道茶,加之营造的环境,服务者的仿古衣着,蓦然让我惊喜开悟:这不就是形象地复盘了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嘛!当年的卢仝有一尊号:茶仙。著名诗作《七碗茶歌》中,写出喝七碗茶的过程及境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文浅显易懂。对卢仝,喝茶不只是口腹之享,而是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一种非凡境界——专心地喝茶,可以不计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此诗对茶的功效和对茶饮的审美愉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申时七道茶,时长一个多小时,一口一口喝下,是热的,但因专注,静定,便获得了一抹清凉,一份轻安。饮茶毕,年轻的女主持请大家分享茶后甘味。可能我喝茶品茗时很投入,故第一个被她点名。我想一想,说,首先这茶舍选得好,在广阔田野中一个雅致的点,让焦虑尘世中的我们一下心旷神怡。二是营造了喝茶的内部环境,掺入历史文化元素,提升了饮茶品位。三是仪式感满满,包括一开始不被理解的“没收手机”、毛笔签名、一刻钟的排队候场等。总之,一次很舒服的茶会,让我得到了一次精神沐浴,一次心灵的修复治愈,在一段安静时光里,静心,放松,放空。

申时茶,真可以养成一个生活中的习俗,让其滋养我们身心。喝完这七碗茶汤,完成一次身体通达至精神的曼妙体验。我们互望——喝茶后的脸色红润润,眼光明亮亮。年轻的女主持说:“大家还可以看自己的手掌手指,有没有比没喝茶时也红润许多?”引来一片松弛的笑声。作者:郑宪

图文:《城市季风》编辑/初审:高淑婷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