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夜断魂

世事空蒙失蕉鹿,红尘一梦故槐根。

因循庄蝶无何有,雨断秋风夜断魂。

这首《七绝·夜断魂》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与感慨,融合了古典文学中的典故与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而又略带哀愁的意境。

首句“世事空蒙失蕉鹿”,借用了“蕉鹿之梦”的典故,源自《列子·周穆王》。原指真假难辨的梦幻之事,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如梦,纷繁复杂,真假难辨,令人在追寻中往往失去方向和目标,如同猎人追逐虚幻的鹿影一般。

次句“红尘一梦故槐根”,则是将“南柯一梦”的典故与红尘(即人世间)相结合。南柯一梦讲述的是淳于棼在槐树下做的一个梦,梦中他享尽荣华富贵,醒来后发现只是一场空。这里用“红尘一梦”来比喻人生如梦,而“故槐根”则是对梦境起源的一种隐喻,暗示着一切繁华与虚幻最终都将归于尘土,归于最初的平凡与宁静。

第三句“因循庄蝶无何有”,引用了庄子的“庄周梦蝶”典故。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飘飘荡荡,感到十分轻松惬意,完全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醒来后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这里用“因循庄蝶”来表达对人生真实与虚幻界限的模糊认知,而“无何有”则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指空无所有的境界,暗指人生如梦,一切皆空,无需执着。

末句“雨断秋风夜断魂”,以景寓情,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雨断、秋风,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夜断魂,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里,因对世事、人生的深刻反思而感到的哀愁与无奈。整句诗以景结情,含蓄而深沉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睦州东

诗尘壁下碧纱笼,寺火微燃吊冷枫。

欲破禅关风夜磬,月心飞过睦州东

“诗尘壁下碧纱笼”,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古寺或文化遗迹的静谧画面。“诗尘壁下”可能指的是写有诗句的墙壁,这些诗句经过岁月的洗礼,仿佛化作了尘埃,却依然散发着文化的光芒。“碧纱笼”则是一种装饰物,用以保护或装饰墙壁上的文字或画作,这里用来形容对诗文的珍视与保护,也增添了画面的古朴与雅致。

“寺火微燃吊冷枫”,此句进一步渲染了古寺的幽静与萧瑟。“寺火微燃”可能指的是寺庙中微弱的灯火,或是祭祀时燃烧的香火,它们在夜色中摇曳,为这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抹温暖而神秘的光彩。“吊冷枫”则是以冷枫的形象来映衬古寺的孤寂与凄清,枫叶在秋风的吹拂下显得更加萧瑟,与古寺的冷清相互呼应。

“欲破禅关风夜磬”,这句诗将笔触转向了禅意的探索。“欲破禅关”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境界的向往与追求,禅关即禅宗的门径,需要修行者用心去领悟与突破。“风夜磬”则描绘了夜晚的风中传来的磬声,磬声悠扬而深远,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灵,引导修行者进入禅定的境界。这里的风夜磬声,既是自然之音,也是心灵的呼唤,激励着诗人去探寻禅的奥秘。

“月心飞过睦州东”,末句以月光的流动作为结尾,将整首诗带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中。“月心飞过睦州东”中的“月心”可以理解为月光或月亮本身,它仿佛具有了生命与灵性,在夜空中自由飞翔。“睦州东”则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但在这里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或意象,代表着远方的未知与向往。整句诗以月光的流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漂泊,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世界的憧憬与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风流句

雨霁秋寒病骨谋,吟笺惊觉岁愁多。

才将杯酒风流句,早把年轮细打磨。

首句“雨霁秋寒病骨谋”,以景起兴,雨后的秋天,寒意渐浓,而诗人却因病痛缠身,不得不为身体的康复而谋划。这里的“病骨谋”三字,既表达了身体上的不适,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脆弱与坚韧并存的深刻认识。

次句“吟笺惊觉岁愁多”,转而写诗人的精神世界。在病中,他拿起笔来,想要通过诗词来抒发情感,却惊讶地发现,岁月流逝,心中累积的忧愁竟如此之多。这里的“吟笺”指的是写诗所用的纸笔,而“岁愁多”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无奈。

第三句“才将杯酒风流句”,诗人笔锋一转,似乎找到了排解忧愁的方式。他端起酒杯,借着酒意,吟咏出那些风流倜傥、洒脱不羁的诗句。这里的“杯酒风流句”不仅是对诗人才华的赞美,也是他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即使面对困境,也要保持一份风流与洒脱。

末句“早把年轮细打磨”,则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意识到,岁月如梭,年轮已深,他愿意将这份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细细地打磨进自己的生命中。这里的“早把年轮细打磨”既是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与规划。诗人希望自己在经历了风雨之后,能够更加成熟、更加坚韧地面对生活。

整首诗情感丰富而深沉,既有对病痛的无奈与挣扎,也有对诗词的热爱与追求;既有对岁月的感慨与忧虑,也有对生活的洒脱与坚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风骨与才情的诗人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晚来黄

疏篱菊外独凭觞,酒底霜痕渐鬓凉。

一叶云浮孤雁外,秋风忽忽晚来黄。

首句“疏篱菊外独凭觞”,诗人独自站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菊花盛开,他却手执酒杯,独自凭栏。这里的“独凭觞”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孤独身影,也透露出他内心的愁绪与感慨。菊花虽美,却无人共赏,唯有自己以酒为伴,更显其孤独与寂寞。

次句“酒底霜痕渐鬓凉”,随着酒意的微醺,诗人注意到自己鬓边已渐生凉意,仿佛被秋霜所染。这里的“霜痕”既是实指秋霜,也是虚指岁月的痕迹,暗示了诗人年华已逝,岁月不饶人。而“渐鬓凉”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受,让人感受到一种由外而内的寒意与凄凉。

第三句“一叶云浮孤雁外”,诗人将视线转向天空,只见一片孤云在孤雁之外缓缓漂浮。这里的“一叶云浮”与“孤雁”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孤寂而辽远的画面。孤云无依,孤雁独飞,都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漂泊。同时,“云浮”二字也给人一种轻盈而飘渺的感觉,仿佛诗人的思绪也随着这片孤云飘向了远方。

末句“秋风忽忽晚来黄”,秋风骤起,带来了阵阵凉意与枯黄的气息。这里的“忽忽”二字形容风势之急促与猛烈,而“晚来黄”则点明了时令已至深秋,万物开始凋零。秋风不仅吹黄了树叶,也吹散了诗人的思绪与情感,使得整首诗在一种凄清而深邃的氛围中结束。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孤寂景象,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感慨。无论是独自凭栏的诗人、渐生凉意的鬓发、还是天空中的孤云与孤雁、以及骤起的秋风与枯黄的气息,都共同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深邃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感知与深刻描绘,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