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在延安开展的整风运动,距今已经整整七十多年。

风雨沧桑,当年延水河畔的青年在岁月的侵蚀下,都成了冢中枯骨。

前开国将军贺晋年回忆起1942年,留下了不少的历史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到1942年,贺晋年曾动容地说道:“我是1941年秋冬时分,到中央党校军事队学习的。由于还任警备三旅旅长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有军事任务,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所以就在学校和部队两头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即便这样,贺晋年还是仗义执言,为死去的刘志丹抱不平。

这年深秋,北风呼啸,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轮到贺晋年发言时他就说道:“几年前,刘志丹同志结束审查,出狱后,为何只给了他一支老弱部队。若让他统领陕北老部队,何至于魂归三交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领袖——刘志丹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广大的陕北地区,流传着一首朗朗上口的民歌:“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带着队伍上横山……”。

民歌是老百姓内心的真实呼声,陕北更是民俗文化的兴盛之地。

民歌、梆子、腰鼓、信天游、剪纸等各种艺术形式数不胜数。

人们发自肺腑,歌颂刘志丹,足以说明刘志丹在陕北人民心中的威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3年,刘志丹出生在陕西省保安县(如今为了纪念刘志丹,改为志丹县)。少年时期,刘志丹家境较为富裕,能够接受新式教育。

1922年,18岁的他考入了榆林中学。

那时,中国社会还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年代,人们普遍希望能有一个政党、一个英雄能结束乱世。

于是知识分子群体从西方引进了各种思潮、主义,当药方,来给生病的中国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北靠近北方,苏联的马列主义就从北京向四方传播,来到了陕北地区。

刘志丹在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等进步教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

从陌生、到了解,再到信仰马列主义,刘志丹花费的时间并不长,这和当时紧迫的国内局势分不开,同时也和其本人的年龄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