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最近,大火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将人们的视角拉回到了祖国西北的小角落——阿勒泰。

人们被阿勒泰细腻感人的故事所吸引,又憧憬于阿勒泰旖旎的自然风光,大有背起行囊前去探索一番的冲动。

不过,影视是影视,现实是现实,两者绝不可混为一谈,不然可要承受失落情绪的一番折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谈起阿勒泰,生活在内地的居民大为陌生。的确,内地距离阿勒泰太远、太远,足足有几千公里,还跨越了时区。

不论是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亦或是地貌上,都和内地迥然不同。

回顾历史,阿勒泰融入祖国,成为大家庭的一份子,要归功于清朝统治者开疆拓土之功。

由于晚清不思进取,打断了近代化的进程,因而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导致人们对于清朝没有多少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中华海棠叶”地域版图的塑造却是在清朝手中完成,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更让后世值得铭记的是,在清朝覆灭前,阿勒泰地方官员的一个无意举措,竟为中国保存了一个面积多达11.8万平方公里的叶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间仙境——阿勒泰

阿勒泰今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遥望塔城。阿勒泰处于天山北部,枕着阿尔泰山脉,南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准噶尔盆地,是新疆最北端的地区。

流经阿勒泰地区的大小河流总共有56条,像一条条银色的丝带。

同时,在阿勒泰还有国内的第2大内陆湖——乌伦古湖。北面阿尔泰山脉友谊峰的西南面就是被称为“东方瑞士”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这是旅行者来新疆探索的首选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疆人的认知中,阿勒泰地区意为“金山银水”,“金山”,显而易见就是阿尔泰山,“银水”,指的则是额尔齐斯河。

阿勒泰,千年以来就是绝佳的自然放牧区。

早在公元3世纪前,塞外人纵横驰骋,接着便是匈奴人跃马扬鞭,然后是突厥人载歌载舞,先后统治过这片地区的各类民族不胜枚举,最后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阴就像一匹永不停歇的骏马,飞奔到1754年,统治阿勒泰的乌梁海、札哈沁等部落归属了爱新觉罗家族,正式纳入清朝版图,归乌里雅苏台将军下辖的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

一百年间,清朝国力蒸蒸日上,阿勒泰地区也相安无事,牧民只管安心放牧。

可鸦片战争的爆发,让爱新觉罗家族对于帝国疆域的控制渐渐力不从心,北方沙俄帝国对于土地肥沃、水草鲜美、地势平坦的阿勒泰始终虎视眈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约记》签订,这份和约带有一定的妥协成分,对清王朝不是很友好,失去了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下,西北地区就仿佛是被沙俄用刀削去了一层表皮。原本居于二线地区的阿勒泰一夜之间就成了第一线,暴露在沙俄面前。

定约后,游牧于斋桑泊附近、原归塔尔巴哈台管辖的哈萨克人一万余户,在部落首领阿吉公的带领下迁到额尔齐斯河以北阿勒泰境内放牧。

该部落和清王朝关系不错,清政府这才准许他们借用哈巴河作为游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