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
档案里的改革发展故事(七)
“小烧饼”撬动“大产业”
缙云是浙江省首个“小吃文化地标城市”,其中以缙云烧饼最负盛名,素有“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的美誉。据《缙云县志》记载:“烧饼,亦称桶饼。拌和面粉,搓揉,擀薄,涂油,卷筒,摘成小段,后以掌压扁,馅入菜干肉,擀而成饼,然后贴在桶炉内壁烤成焦黄。此饼既酥又糯,满口生香”。
缙云烧饼(2021年摄)
在缙云,卖烧饼是千百年来人们赖以谋生的手段。父携子、夫携妻,人们挑着烤桶远赴他乡,以烤饼为生。与众多土特产一样,缙云烧饼尽管在丽水周边地区有一些影响,却一直属于小打小闹,缺乏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缙云烧饼究竟如何发展?为了把“小烧饼”发展成“大产业”,2014年,缙云县委专门成立缙云烧饼品牌建设领导小组,打造缙云烧饼品牌,出台《关于缙云烧饼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把烧饼产业作为富民工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强力推进缙云烧饼产业发展壮大。先后成立“烧饼办”、组建“烧饼协会”、开办“烧饼班”、举办“烧饼节”,服务烧饼行业发展,让“小烧饼”成为富民“大产业”。
《关于缙云烧饼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2014年6月3日)
缙云烧饼师傅培训
近年来,缙云烧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缙云烧饼产值达到34.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4万人,烧饼师傅人均年收入15万元。而在2014年之前,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不过2000人,产值仅2.1亿元。经过10年时间,无论从业人员还是产值都增长了10倍之多,不仅在全国开了8000多家门店(点),还在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阿联酋等16个国家和地区开了店铺,传播中华美食文化。
“小烧饼”撬动“大产业”,缙云烧饼带动了小麦、土猪肉、缙云菜干、烧饼桶、炉芯、产品包装等全产业链的发展。如缙云菜干产业,单项产值就近亿元。同时,缙云烧饼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提升了农民收入,助力了乡村振兴。
2014年以来,缙云烧饼屡获殊荣,先后获得中餐特色小吃、全国乡村特色食品、中华名小吃、首届中国旅游金牌小吃、浙江省十大农家特色小吃等荣誉称号。2016年,缙云烧饼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缙云烧饼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欧盟商标。2019年6月,在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缙云烧饼师傅创业培训”项目获得“优秀项目奖”。2020年,缙云烧饼入选浙江省精准扶贫十大案例。2021年,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期间,缙云烧饼成为浙江“百县千碗”唯一入选亚运“菜谱”的特色小吃,也是唯一现烧现制的“中华名小吃”,获得广泛赞誉。
2021年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杭州亚(残)运会组委会办公室的感谢信
缙云烧饼蕴含着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人生道理,代表着不畏艰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象征着团结包容、携手创富的美好愿望。烧饼师傅多为白手起家,在走街串巷中潜心琢磨技艺,代代传承,“小烧饼”撬动“大产业”背后承载着烧饼师傅们勤劳致富的传奇,诉说着山区发展创变、创新、创造、创富的生动故事。
文章来源:市档案馆、缙云县档案馆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柳梦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