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沉迷手机。平时上学,孩子刷手机的机会比较少,可到了假期,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往往一拿到手机就停不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一旦沉迷手机,不仅会影响假期生活和专注力,还会因为家长管制而引发冲突,影响亲子关系。

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给孩子手机?如何避免孩子陷入虚拟的网络世界?今天,合卫小编请来了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程君副主任医师,和各位家长们聊一聊。

一、玩手机为什么容易上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手机产生以后,逐渐成为了人们须臾不能离身的物品。尤其是短视频兴起以后,一刷起短视频就忘了时间,已经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各种手机应用软件容易上瘾的原因大同小异,以短视频应用为例,主要原因包括:

1.即时满足: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用户能迅速获得愉悦感。

2.感官刺激:视频结合视觉和听觉元素,提供强烈的感官体验。

3.未完成感短视频的短时性和连续性设计,让用户总想“再看一个”。

4.社交需求:短视频平台提供了社交互动的机会,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

5.逃避现实:用户可能通过观看短视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问题。

6.奖励机制:平台的点赞、评论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即时的奖励和认可。

二、手机成瘾有哪些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研究人员发现,儿童收到第一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时的年龄越大,他们成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而那些在更小的时候就拥有第一部手机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一些不利于健康成长的问题。

首先,过度使用手机会占用大量时间,使人无法专注于其他重要任务,影响学习、工作效率以及与家人朋友的相处。

其次,沉迷于手机也可能会影响入睡时间,导致作息不规律。这不仅会引发睡眠不足、疲劳等问题,还可能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同时,过度使用手机也可能会对人的视力、手部肌肉和颈椎等产生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过度依赖手机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长时间的手机使用可能会让人感到孤独、无聊和空虚,影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三、什么时候可以让孩子拥有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家长大多不希望孩子太早使用手机,但是却常常面临孩子看到身边的同学都有手机时,自己也想要的情况。这时候家长该怎么做呢?究竟什么时候才可以给孩子使用手机?

程君主任建议,孩子自制力有限,不宜过早拥有手机。为了方便联系,家长们可以给年龄小的孩子准备一部非智能手机,保证基本沟通的需要。其次,家长还要多鼓励孩子在现实中与同伴交流,减少使用社交媒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决定为学龄孩子买智能手机之前,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你会用手机做什么?你为什么需要它?你认为你每天可以使用手机多长时间?你认为一天中哪些时间不应该使用手机?在学校里,你将如何处理手机?你们学校对手机使用有什么规定?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你最喜欢做哪些事情?你如何在使用手机和其它事情之间取得平衡?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来判断孩子是否拥有足够成熟的心智和科学使用手机的计划,然后再共同作出决定。

如果通过对话,您觉得还不宜给孩子买手机,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原因,以及什么情况下可以买等等,和孩子进行理性深入地沟通,争取得到孩子的理解。

四、如何帮孩子平衡网络和虚拟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孩子拥有手机之后,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平衡手机里的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呢?程君主任建议:

1.花时间和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中交谈和玩耍,和孩子一起寻找静谧、微小的声音,在安静、空旷的地方多和孩子说说话,培养内心宁静的能力。

2.避免孩子使用手机接触不良信息,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3.要提醒孩子,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他们每次在手机上点击“发送”时,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4.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如果整天抱着手机沉迷于网络,孩子耳濡目染之后也会养成同样的习惯。所以家长们要以身作则,约束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是合肥市第七周期重点培育专科,拥有合肥市“成瘾医学”名医工作室。学科采用药物、心理、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时开展工娱疗法、音乐治疗、语音冥想等控制力训练项目,对酒精依赖患者、网络依赖患者、药物依赖患者、烟草依赖患者及病理性赌博和各种成瘾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等进行治疗,可为广大市民提供专业诊疗服务。

专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君,男,副主任医师。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成瘾医学会委员,安徽省戒毒康复研究会理事兼秘书,合肥市医疗机构现场评审精神卫生专业专家库成员,合肥市精神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多年来专注于物质使用障碍的临床诊治及心理治疗。参编《心理健康百科丛书》(编委)、《酒瘾那些事儿-酒精依赖65问》(副主编)。

咨询电话:0551-63616124,0551-63616125

心理援助热线:0551-6366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