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处中原腹地,大致隔黄河相望的卫郑两国,同为周平王东迁成周的四大护法,可相对御赐大义的晋国、诸侯身份的秦国、政治地位的郑国,卫国所得寥寥。

特别是郑国,桓公寄孥后与卫国同处中原板块,地望相近。郑武公、郑庄公两代郑国君主,借着父辈余荫,相继担任王室百官之首——卿士,打着尊王旗号东征西讨,从一介寄人篱下的小国,发展为能与卫国相抗衡的大国。由此带来的心理失衡,及地缘政治的相冲,使得卫国看郑国非常不顺眼,最终演变为政治、军事冲突,矛盾重重。

卫郑政治地缘关系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722年,郑庄公兄弟反目,爆发“郑伯克段于鄢”之役,公子段政变失败前来投奔,对于原本就与郑国就有冲突的卫国来说是个不小的惊喜。

作为一个政治流亡者,公子段多年来在郑国培植的根基虽然已经被清扫一空,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多少还会有些隐藏的漏网之鱼。如果运筹得当,里应外合推翻郑庄公,扶公子段上位,必定会让他对卫国感恩戴德,从而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看卫国的眼色行事。就算事有不济,公子段无法入主郑国,也可以将他当作一张牵制郑国的大牌。端得是本小利大。

可是公子段不给力,估计是被郑庄公的凌厉攻势吓破胆了,直接跑共邑(今河南辉县市)当起了寓公。让卫国君臣气的直跳脚。

好在,同时投奔卫国的公孙滑(公子段的儿子)有找伯父一雪前耻的强烈欲望。卫国君臣想着他作为公子段的儿子也是一杆不错的旗帜,至于影响立小点就小点吧,总比没有得好。双方郎有情,妾有意,一拍即合。

延津大觉寺·万寿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公子段奔共的当年冬天,卫国以支持公孙滑归国的名义越过郑卫天然分界线黄河对郑国发动突然袭击,占领郑国东北部重镇——廪延,作为以公孙滑为首的郑国临时政府驻地。

廪延后世名之为“延津”,是郑国东北部的战略要地,兼黄河郑国段第一大港,属于和制邑战略地位相当、绝对不容丢失的城邑。

因此,公孙滑屁股还未在廪延坐热。身为王庭执政的郑庄公立马统帅王师、郑军、虢军(此为西虢国,东虢在东周初期已经被郑武公所灭)、邾军以及鲁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击。

联军势如破竹的攻下了廪延,之后乘胜追击,反攻入卫国境内,在卫国南境耀武扬威了一番才撤军。

此次军事行动中有一个特殊的细节需要说明下。当初郑国呼朋唤友一起去砍卫国时,只邀请了邾国(颛顼后裔的封国),没邀请鲁国。作为鲁国的附庸,邾国接到邀请后,感到自己国小力弱,便向鲁国大夫公子豫请示并希望鲁国一起出兵。公子豫也是个暴力分子,听到有架打欣喜异常,立刻向鲁隐公(名息姑)汇报请求一同出兵,没成想遭到鲁隐公拒绝。一看正常途径走不通,公子豫直接将代弟摄政,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鲁隐公抛到九霄云外,擅自领兵出征。

淇县朝歌古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冬,郑国又以卫国干预郑国内政,支持公孙滑作乱为由,再次对卫国发动惩罚性战争。

平定公子段之乱,两次出兵攻打卫国都顺畅无比,郑国安内、囊外两者做的堪称完美。其后郑庄公打着“尊王”的旗号“奉王自重”,通过连横合纵,将齐、鲁等国争取到自己旗下,将屡屡挑战自己权威的宋、卫等国压服。

而在春秋初期,与郑宋鲁并列为中原四大国的卫国,由于在春秋政治风暴中屡屡踏错,国力一衰再衰,从准一流大国沦落为陈蔡曹等并举的三流国家,成为诸侯称霸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