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三国时期的刘备,前期以人和而得到了三分天下,后期却人才凋零,难以为继,所以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说法。然而,蜀汉其实还有一个相当有个性的大将——魏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延的出生时间,史料中并没有记载,但从他后来在诸葛亮时期仍然生龙活虎的表现看,应该比关张等人小得多。当时,刘备手下人才济济,别人都关注五虎上将的表现,却将这位小将遗忘。不过,刘备对他却刮目相看,在入川之战后,让他担任了牙门将军。

据《资治通鉴》卷六十八胡三省所注,牙门将军是刘备创置将军号,魏国、吴国都有这个职位,但一直虚设,没有授予过任何人。这个官职与主公关系亲近,既要当参谋,又要为主公统领亲兵,不仅需要勇武过人,还要有出色的军事谋略。赵云在长坂坡救主后,也担任过此职。可见入川后,魏延在刘备心目中的分量也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当刘备称汉中王时,将治所迁到成都,汉中就要留下大将来镇守。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会让张飞担任汉中太守,张飞本人也准备任职。然而,刘备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了魏延。魏延结果这个重任,当场表态: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在汉中干得怎么样呢?史书也没有记载也没有评价,那就是相安无事。汉中是蜀地的“咽喉”,没有汉中,就没有蜀地,这是当时人的基本认识。在天下纷争之时,魏延所在的汉中,十年都平安无事,可见他的掌控能力有多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历史,可能并不太为人熟知,关于魏延,更多的人是从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开始了解的。最著名的故事,就是魏延提出奇袭长安的建议。

诸葛亮一共进行了五次北伐,每一次出征,魏延就向他提议自领一支精兵,从子午谷出发,奇袭长安。诸葛亮每一次都拒绝了这个提议,他更倾向于稳扎稳打,从斜谷而出,占领陇右。所以,魏延总觉得诸葛亮胆子小,过于谨慎,进而心存不满。

魏延因为年少就担任重要职位,又是蜀国后期最为依仗的大将,因此越来越高傲,性情越来越孤僻。诸葛亮是丞相,虽然有所不满,魏延也就忍了,然而,对于其他人,魏延就没那么好脾气了。尤其是他和杨仪关系很糟糕,魏延甚至多次摆出拿刀的架势,幸好每次都是诸葛亮的权威或者老好人费祎的调解才避免争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的时候,魏延担任先锋,出发之前,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头上长角。当时的人比较迷信,魏延就问占梦师赵直吉凶。赵直知道魏延脾气不好,不敢直言,还违心的说:“麒麟的头上有角,虽从来没有用过却是圣兽,这表明将军你此次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魏延听后,十分高兴。然而赵直却对别人说:“角字拆开就是‘用刀’两个字,头上用刀,十分凶险啊。”(《三国志》: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次北伐,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临终前,他吩咐杨仪、费祎、姜维带着大军回撤,让魏延殿后。他也料到魏延可能会不服命令,让这几个人别管魏延。

杨仪差遣费祎去告知魏延这个决定,魏延果然大怒道:这次北伐还没有建功,怎么就回师呢?丞相虽然没了,但还有我呢!再说了,我魏延是何等人物,是做先锋的,怎么现在反而要我来殿后?

说来说去,还是与杨仪有嫌隙。他看到杨仪带着大军徐徐撤退,又领着自己的人马,赶在大军之前,要发生内斗。此时,王平奉命抵抗魏延,他骂魏延的部队:“你们都是大汉的将士,丞相刚死,怎么能做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这番话,这支蜀军也觉得惭愧,相互逃散。最后人心离散的魏延身边,只有几个儿子相随。杨仪又命令马岱赶上魏延,斩杀了他,并将头颅送来。

魏延不但身死,头颅被杨仪踢来踢去泄愤,而且还被灭了三族。一代名将,却因自己的个性,最终惹祸上身,殃及满门,不得不发人深思。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