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买书,就有人卖书。倘若一个读书人买了很多书,读过之后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就要卖掉,那么他的买书行为是一种风雅的表现,而卖书就有失斯文了。书商的卖书不一样,搞的是文化买卖,而不是纯粹买卖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的读书人大多比较穷,叫做“君子固穷”。隋唐以前没有科举制度,士族集团世代为官。民间读书人要想进入官僚系统,就要到权贵家里做门客,给权贵出谋划策,甚至要帮着权贵带兵打仗,做刺客,立功之后才可以接受封赏。他们没有出名的时候,只是自己买书来读,而那时候的书籍并不是非常便宜,需要他们祖上种粮食,积攒钱财,才可以买得起书。而读书读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有用,就看他们自己的领悟了。那时候的读书具有一定的功利属性,就是为了应用。苏秦读了书之后出去游说,没有成功,回家之后,哥哥不拿正眼看他,嫂子不给他做饭,弄得他狼狈至极。后来他发奋读书,头悬梁,锥刺股,终于有所领悟,出去游说,大获成功,骑着高头大马,随从们跟着一大帮,热热闹闹回家。哥哥给他牵马坠镫,嫂子早就给他做熟了饭,连同乡亲们都在村口迎接他,算是风光至极。那时候的读书人买书就是为了学以致用,而没有什么考试的限制。到了隋唐以后,有了科举考试制度,读书人照样得买书,而买书之后需要老师教育,只是自己看,却没有那么强大的领悟能力。权贵的孩子自不必说,可以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农民家的孩子就不行了,需要农民花费三代以上人的努力,辛勤劳动,还不能遭遇天灾人祸,积攒很多粮食之后卖掉,租地,再种粮食,成长为小地主之后,才有一定的钱财供养孩子读书。

隋唐以后的孩子买了书之后要进入私塾,给老师交学费,才能跟着老师读书。读书的功利目的仍然很明显,就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以后就可以做官,等于顺利进入了官僚系统,享受权力带来的荣华富贵。读书虽然辛苦,科学考试的录取率也很低,但大量的读书人仍然孜孜不倦,兀兀穷年,甚至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考了一辈子,都没有考中。到了明清时期,考八股文,限制了文体,也限制了书生们的思想。书生买书之后,不但要通篇背过,而且要背过注释,要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科举考试的时候,主考官从“四书五经”中挑出一句话,当做文章的题目,让书生们来写文章。书生们大多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话,还要引经据典,甚至说得头头是道,获得主考官青睐之后,就算是过关了。而主考官大多有个人的思想倾向,很容易根据个人好恶判断文章,甚至把写的并不好的文章弄成了好的文章。当然里面有银子的运作,只要主考官收了银子,就可以把送银子的那个考生试卷标注出来,点名通过。即便科举考试有很大的不公平,也束缚了书生们的思想,但民间读书的风气仍然很重,甚至有的家族专门开出一片田地,用来供养书生,供养私塾先生,让家族中的孩子都去读书。古代有藏书家,花费毕生的精力,弄了很多的善本、珍本,也写了藏书的心得。可是他死了之后,后代人并不珍惜,也读不懂,甚至很多人都是农民,根本不是读书人,就把他的藏书当成一笔财富,私下瓜分了,而瓜分之后并没有让书籍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大多都把书籍卖了,换了钱,补贴家用。到底卖给谁了,流传到哪里了,是否成了废纸,他们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生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古代的图书馆并不多,尤其是民间,基本上没有几个图书馆。富人家可能藏书多一点,穷书生就要到富人家去借书,甚至要“手自抄录,记日以还,不敢稍逾约。”他们越穷,就越要刻苦读书,哪怕书是借来的,也要刻苦阅读。有钱之后,他们会买书来看,甚至会藏一些书,给一些买不起书的书生阅读,算是实现了读书精神的薪火相传。现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都喜欢买书,鲁迅、郑振铎、老舍等人都喜欢逛北京的琉璃厂,在那里面买点古书,买点古董回去研究。到了现在,书籍出版已经完全市场化,很多书籍上市,却不一定写了真话,也不一定附载高深的思想,不一定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冲击,很多人都喜欢上网,而不喜欢买书来看了。虽然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从买书的层面来看,人们的精神消费还是太少了。人们大多被互联网内容吸引,却忘记了读书才是真正的进步。有些人家里有点书,时间久了,不读了,就转手卖掉。倘若觉得卖废纸很便宜,就挂到网上的二手交易平台,以几块钱一本的价格卖掉,也有一点读书精神薪火相传的意思。毕竟,读书人大多很穷,而不读书人大多富有。换句话说,买不起书的大多是读书人,想买却买不起;买得起书的大多不读书,还嘲笑读书人穷酸样。

倘若一个读书人买了很多书,都一一读过,过一阵子又去买书,买了更高层面的书,觉得思想提升了,而旧书早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就要把旧书打包出卖,算是有辱斯文了。不妨把旧书藏起来,让后代人继续读,做到诗书传家,也是读书精神的传递。可是,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很多人进入城市,买了楼房,居住空间不大,就要努力节省居住空间,宁可把书卖掉,也不可能把家具卖掉。买书的时候花钱不少,卖书的时候却忍痛割爱,以很便宜的价格处理掉,算是处理了一段曾经的岁月,也处理了一段曾经的思想。读书人很喜欢收藏,因为收藏图书就可以大量买书,不但买明码标价的书,而且可以买便宜书。真正的读书人喜欢买便宜书,尤其是打折的书,只要对自己有用,就可以买来读。倘若遇到比较宽容的书商,读书人就可以在书店里席地而坐,拿着货架上的新书阅读。书商并不会驱赶读书人,而是让读书人舒适地阅读,起码给书店增添一点活气,也算增添了人流量。读书人和书商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算是在买书和卖书的交易场所实现了精神的传递,也算给了读书人一点福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要想进步,就要买书来读。读过的书千万不要卖掉,隔一段时间再来看,会常读常新,起码书籍可以成为过往岁月的标记,让人时时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