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就“两路”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弘扬“两路”精神10周年。穿越世界屋脊的两条公路,宛如洁白的哈达,将雪域高原和祖国大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

70年前,绵延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穿越历史和未来,同时通车拉萨。11万藏汉筑路军民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跨怒江天险,攀横断山脉,渡通天激浪,越巍峨昆仑,创造了世界公路建筑史的不朽奇迹。

70年来,“两路”已然由交通物流大动脉,发展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大走廊、文化交流大走廊和民族融合大走廊。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频道走进甘孜推出“两路上高原”融媒体特别报道;四川日报社、西藏日报社和青海日报社联合推出“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大型行走调研报道;中共四川省委党刊《四川党的建设》、中共重庆市委党刊《当代党员》联合推出“行走川藏看变化”主题采访。各家中省媒体行走川藏路看甘孜巨变,用镜头和笔触聚焦甘孜,深度深入川藏线上甘孜州的每一个角落,以媒体视角生动展现了一代代甘孜儿女顽强拼搏、切身传承“两路”精神和甘孜州这70年在经济、文化、旅游、医疗、教育以及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巨大变迁和发展。

甘孜州传媒中心《“两路”精神 甘孜印记》栏目分期展示中省媒体的报道,用文字、图片、短视频、AIGC等多元产品形态,展现川藏公路甘孜沿线发展新亮点,探寻民族团结新风尚,挖掘“两路”精神新表达,向世界呈现一个新时代川藏路上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甘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路”精神 甘孜印记

跟随《四川党的建设》《当代党员》联合推出的

“行走川藏看变化”

一起看看

在“生命禁区”管养公路 德格公路分局以前辈为榜样

扎根高原无私奉献

“我通过社会招聘进入德格公路分局。最开始这里什么都没有,缺水,缺电,热天全部是一身灰雨天全身的泥巴,海拔高,晚上睡不着,还曾经被渴醒过,现在条件好多了……我们经常去擦拭张福林班长的墓碑,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主要做好G317线公路、隧道管养……”今年47岁的罗启勇是德格公路分局的养路护路工人,已在这里工作20多年的他,长期受高原雨雪的洗礼,头发已微微发白。提起这份工作,他说是责任,是前辈的精神激励。他的同事刚入职的1997年出生的小姑娘泽旺拉姆在旁边附和。在十八军川藏线雀儿山纪念馆门口,罗启勇和同事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雀儿山,在甘孜州德格县境内,是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的咽喉路段,是西藏连接内地的重要通道。2017年正式通车的雀儿山隧道,长7079米,洞口海拔4370米,是世界上第一座海拔4300米以上的超特长隧道,隧道通车后,只需10分钟左右就能穿过雀儿山,而不用再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雀儿山隧道旁边,修建了川藏公路十八军红色教育基地,矗立着张福林烈士纪念馆、张福林烈士陵园、张福林烈士墓,还有十八军纪念广场及纪念馆、十八军英雄纪念碑,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来参观学习,雪域天路的历史和英雄事迹时时感召着每一个人。

养护作业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

“多年来德格公路分局始终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以公路的畅、安、舒、美、洁为工作责任,高质量推动公路养护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传统的养护管理模式和落后的养护作业方式逐步走向市场化、机械化、信息化养护,养护人员向专技化、专职化、专业化人才队伍方向发展。”德格公路分局养路护路工会主席呷绒拉姆介绍说,德格公路分局成立于2008年,属于甘孜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的派出机构,现有干部职工61人,管养公路270km,隧道3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格公路分局加大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力度,科学配置适用于高原养护的机械设备,不断提高公路养护和应急抢险的机械化程度,降低养护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公路养护作业质量和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做好日常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及大中修等工作,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同时,德格公路分局还加强汛期及冬季道路保通保畅工作。汛期加强道路巡查,积极消除滑坡、泥石流、垮方、落石等自然灾害;冬季打冰除雪,铺撒融雪剂、防滑砂、劝导及帮助过往车辆悬挂防滑链条等,全力做好道路保通保畅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德格县的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显著提高,德格公路分局因地制宜,行业管理日趋规范,充分发挥了公路养护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带动作用,为甘孜州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养护职工,陈德华同志为代表的先锋模范。

以前辈为榜样,传承公路养护事业的优良传统

十八军官兵们大战雀儿山,住的是5000米高度,睡的是斜坡30度,气温是零下30摄氏度,开水的沸点是70摄氏度,可十八军的劳动热情却到了100度,智慧和力量没有限度。模范共产党员张福林烈士,是十八军筑路英雄中的突出典型,是为修建川藏公路而牺牲的三千余名英烈中的代表,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陈德华和同事们以张福林的事迹为榜样,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雀儿山五道班驻地海拔4889米,是川藏公路线上海拔最高的一个道班。人们都说,海拔4500米以上就是“生命禁区”,陈德华和同事们就驻扎在这“生命禁区”之上,陈德华更是在这里驻守了20多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雪山铁人”养路工。养路工们都说:“雀儿山,大险关,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天穿棉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陈德华成为雀儿山五道班第十六任班长,也是第一任藏族班长。他带领全班人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公路上,早出晚归,辛勤劳动。饿了,啃干硬的馒头;渴了,抓把雪塞进嘴里,日复一日铺路清障。

陈德华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继承和弘扬着“甘当高原铺路石”的雀儿山精神,团结五道班的工人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异常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出色的完成了山顶10公里养护和16公里除雪任务;他还积极组织职工对危险路段进行改造,除雪打冰,及时排除道路险情,维护交通秩序,救助抛锚车辆,保障车辆安全过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有一批批优秀的前辈为榜样,德格公路分局的职工们把公路养护事业的优良传统和团结奋进的精神传承下去,将“两路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专题讲座、主题党日、实地参观等形式,让广大党员深入了解“两路”精神的形成背景、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德格公路分局自成立后便以“两路”精神、雀儿山精神为思想指南,发扬十八军将士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扎根高原,促进民族团结,守护好民心路、畅通路、幸福路。今年是“两路”通车70周年,为热烈庆祝通车70周年,德格公路分局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以“寻找红色记忆 重走十八军进藏路”的“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不断增强对“两路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将“两路精神”融入到思想和行动中。

来源/ 藏地阳光

编辑/ 风风

责编/ 王凤

审核/ 贺文怡

监制/ 谭荣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