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穿越千年——那是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十六,时值上元节次夕。都城开封张灯结彩,烟火升腾,皇宫正门宣德门前更是光彩争华。

忽然,一群仙鹤翱翔空中,鸣声悦耳,盘旋良久,向西北飞去。人群仰首瞻望,惊叹称奇。

此时,宋徽宗恰至而立之年,元宵仙鹤来仪,他觉得好似上天对他“统治有方”的嘉许,就亲自提笔描绘这番景象,留下传世之作《瑞鹤图》。

  《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跨越九百多个春秋,2024年10月,《瑞鹤图》出现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张力介绍,宋徽宗一生绘画作品众多,流传至今全球可能仅有包括《瑞鹤图》在内的三件作品为其亲笔所作。

《瑞鹤图》早已不是一幅画作这么简单,而是集诗文、书法、绘画于一体的传世之作。前来参观的人们,排队两小时,只为一睹《瑞鹤图》的风采。

《瑞鹤图》构图一改常规花鸟画的传统方法,让花鸟和风景相结合。画面三分之二处是布满天空的飞鹤,三分之一则是露出的宣德门的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绘画技法也十分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卷后更有瘦金体的题记及诗,挺劲爽利,意度天成,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实为赵佶难得一见的诗、书、画俱佳的“御笔画”。

人们流连于精美画作,更神往于背后的故事。《瑞鹤图》诞生时,宋徽宗治理下的北宋并不宁静。1112年,仙鹤来仪,令日夜期盼祥瑞以保皇位稳固的宋徽宗喜不自胜。画面底部,他在象征至高皇权的宣德门主楼以及两侧朵楼屋顶描绘祥云萦绕,隐约透着红色。

张力说,宣德门正上方群鹤环绕的中央位置,四只鹤的飞行朝向组成一个璇玑的形状,这是道的象征。崇奉道教的宋徽宗以此构思表明自己“受天明命”。

但令人嗟叹的是,此“祥瑞之兆”并没有挽回北宋衰败的国运。

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北上。北宋灭亡,《瑞鹤图》不知所踪。在元、明时期短暂出现后,它于清乾隆年间纳入皇家收藏,备受诸帝珍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印。

清朝灭亡后,《瑞鹤图》被末代皇帝溥仪偷运出宫,辗转收藏在长春伪满洲国皇宫,溥仪仓皇出逃仍不忘带走这件国宝。

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沈阳被苏联红军俘获,《瑞鹤图》被我军收缴,成为辽宁省博物馆今日镇馆之宝之一。

今天,我们有幸于九百余年后的这场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中,近距离领略这件艺术珍藏。

“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瑞鹤图》见证了宋、元、明、清几代封建王朝的兴盛覆亡,历经了生死攸关世事沉浮的变幻沧桑,得以完整流传至今,是历史的珍宝,更是收藏的传奇。(记者赵洪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