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

初学者说——

深入浅出,思路清晰,解读到位

有助于形成理解脉络

方便体系性地学习理解

研究生说——

一针见血,没有半句废话,

可以作为论文写作的范本来学习

实务工作者说——

有具体的权威案例支撑,方便查询,

为法律工作者省去了大量的检索时间

一本非常好的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常备工具书

教师说——

既适合法律专业人士提升自己

又适合初学者接近民法学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这是一本专为法律人打造的

《民法典》常备工具书

1260条逐条评注

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从校园到职场,

伴你一路成长

法条+评注+案例

民法问题,一查就清晰

随查随用,常用常新

一本在手,终身受益

关于“小红书”,大家这么说……

学生怎么说——

本科生这么说——

【初学民法时】

一本优秀的民法课程学习辅助教材,帮助初学者理解法条基本内涵,着重民法中的知识点与疑难点,用最简练的文字凸显最丰富的规范要点;标出相关法条,注重法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初学者形成理解脉络,构建理论框架,方便体系性地学习理解;深入浅出,思路清晰,解读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生这么说——

【深入学习时】【论文写作时】【理论研究时】

本评注立足通说观点,兼顾立法流变,涵盖最新民法理论,有助于深入学习最新理论知识;详略得当,语言精炼,一针见血,没有半句废话,可以作为论文写作的范本来学习;以显要字号标明相关案例,方便寻找与研究论点契合的司法判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务工作者怎么说——

【查询法条适用范围时】

【处理类案时】

紧跟实务动态,阐明法条贯彻于现实之方式,明确法条的适用范围与效果,编写体系科学;匹配关联类似案例,指引处理类案方式,实用性强,有具体的权威案例支撑,方便查询,为法律工作者省去了大量的检索时间,架起了理论与实务沟通的桥梁,是一本非常好的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常备工具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师这么说——

【课堂教学时】

【进一步学习时】

本评注注重对条文的精准规范解读,学术强又通俗易懂,以极简语言阐述条文的规范含义,特别适合教学;既适合法律专业人士提升自己,又适合初学者接近民法学,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你需要

一本民法典评注书?

民法评注被誉为民法教义学的巅峰。

评注以通说的形成或识辨为目标,并以实践为导向,其主要功能就是阐明法条贯彻于现实之方式,明确法条的适用范围与效果。

民法典乃一国民事立法智慧、司法经验和法学理论之集大成者,是一国法律体系桂冠上的璀璨明珠。评注虽以学理形式呈现,本身并非法源,但其针对法官、律师等实务工作者具有强指导意义,能有效减轻规范解释之负担,促进法律适用的统一

一本好的评注既能够起到教辅书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又能够辅助民法学人进行体系化地深入学习,还能够供实务工作者日常查询,正确适用法条、参考类案。

小红书”与目前已有

民法典评注的差异?

  • 真正的规范评注,以法条为单位,阐释《民法典》裁判规范(群)的属性及其意义脉络;立足学理或司法实务中形成的各种规范适用意见或裁判要旨,在法教义学的意义上识辨或提取通说

  • 密切跟踪法学研究和司法实务的动态,阐明法条贯彻于现实之方式,明确法条的适用范围与效果,纳入典型判例,竭力为《民法典》适用中已经和可能发生的问题提供答案,可作为法律实务者常备工具书,助其准确和体系地把握条文内涵、司法观点及学理基础

  • 于法学教育有积极意义,作者们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民法教材中未及展开的理论与疑难点有所关照,重点着墨,对学生的民法课程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训练理解与适用法律的能力,可成为法科学子的必备工具书、民法教辅书

  • 兼顾法律初阶和中阶者,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之笔法,尽可能不流于枝蔓和过多论证,而以简练的笔墨丰富地呈现法条的规范要点,将整部《民法典》评注融于一卷之中

“小红书”的特色是什么?

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徐涤宇教授张家勇教授主编,集合二十六位民商法学科优秀师资,组建作者团队,历时两年有余,经多轮写作磨合与切磋审稿,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评注立场与写作风格,并交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评注(精要版)》 ——又称“小红书”,以法条为单位,纳入典型判例,阐释《民法典》裁判规范(群)的属性及意义脉络,明确法条的适用范围与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服从中国《民法典》的权威为基本立场

以服从《民法典》的权威为基本立场。这意味着,法典编纂的任务既已完成,则立基于法政策考量或比较法借鉴的立法论退居幕后,以现行法教义之识辩、形成为己任的法典评注,应更多地关注本土的司法动态和学理发展;比较法资料仅在该当法条系以之为立法渊源时,于法条文义射程内可作为目的解释的说理性依据。

认真对待《民法典》所有法条的裁判规范意义

一方面,即使是一些说明性法条,也尽可能通过解释挖掘其裁判依据之功效;

另一方面,鉴于《民法典》系对《民法通则》等民事单行法的体系性整合,这部书在以法条为载体的规范(群)之间来回穿梭,回应可能的体系关照问题

于法学教育有积极意义,可成为民法教辅书

于法学教育有积极意义,训练法科学生理解与适用法律的能力,可成为法科学子或法律实务初阶者的必备工具书,可作为法科学生或政法干部培训班学员的民法教辅书,以期减轻其研习民法的负担,并缓解“重原理,轻教义”的实务能力培养问题。

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规范要点

现已出版或正在酝酿的评注以及“理解与适用”等丛书,往往卷册较多,且偏重于学理论证或实务说教,不适合作为民法人才培养的进阶工具书。本评注既定位为兼顾法律初阶或中阶者的精要版,自然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之笔法,在评注《民法典》诸法条时,尽可能不流于枝蔓和过多论证,而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其最丰富的规范要点,将整部《民法典》评注融于一卷之中。

以典型判例彰显法条的裁判规范意义

紧密地与司法实践相结合来阐释法律理论,引用大量的各级法院的裁判文书,一方面呈现学理与实务的张力,另一方面验证法律条文的可适用性,对于司法审判实践的指导意义明确,有利于通过对《民法典》条文的评注,加强“同法同解,类案类判”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学习者、实务工作者理解、适用法条,方便查询对应判例

所有作者保持相对统一的评注立场和风格

基于多轮的写作磨合和审稿切磋,作者之基本学术立场和见解最大程度地趋于一致。对于学理或司法实务依法律解释和续造方法形成的各种规范适用意见或裁判要旨,试图在法教义学的意义上识辨或提取通说。对通说的提取或识辨仍然是基于自己的判断,而非对已有文献的简单重述或二次过滤。

“小红书”详细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编:徐涤宇、张家勇

出版时间:2022-07

ISBN:978-7-300-30642-1

内容简介:本书是全面又不失精准的简明《民法典》评注,揭示出《民法典》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可能的文义射程,为文义解释提供最基础的理解方案;繁简、篇幅得当,对难点多下笔墨,对已属常识的内容寥寥数笔,有利于阅读和翻阅查找;引用大量各级法院的裁判文书来验证法律条文的可适用性。本评注是法学院校法科学生学习、理解《民法典》的重要资料与工具书,是司法实务部门的法律工作者的篇幅适中、适合案头随时查阅的小型工具书。

作者团队介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抽选民商法学科优秀师资,组建作者团队,历时两年有余,经多轮写作磨合与切磋审稿,二十六位撰稿人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评注立场与写作风格,《民法典》评注项目遂得以顺利完成。概括而言,“小红书”作者团队具有以下特点:

☝向上滑动查看全文☝

教义功底扎实,教研有机互动。本评注作者均系统接受过全面的民法教义学训练,谙熟民法学原理与《民法典》规范,擅长条文的学理分析,且长期深耕民商法与相关领域的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运用生动灵活的方法,深入全面地阐释民法原理与规范,擅长以案例为导引,指导学生穿梭于规范和事实之间。

扎根基础研究,勇于开拓探索。本评注作者不盲目追逐“学术热点”,长期扎根民法学基础问题的研究,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于国内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声誉。本评注作者瞄准国家法治建设重大需求,勇闯民法前沿领域,布局尖端研究创新平台。

本土意识敏锐,比较视域开阔。本评注作者在展开学术研究与民法教学过程中,始终立足本土,聚焦中国问题。于评注撰稿过程中,作者更是紧紧围绕《民法典》条文与司法实践,极深研几,条分缕析,致力于阐述《民法典》的中国内涵,以《民法典》规范为基础阐明中国方案。本评注亦不乏比较法视野,积极尝试探索比较法经验的本土化模式。

研究领域广泛,学术专长各异。本评注作者各具所长,研究领域辐射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总则、合同法、侵权法、知识产权法、环境法、民事诉讼法等诸多私法、公私法交叉、实体法与程序法交叉领域,形成了齐备的学术布局。评注撰写分工,充分结合各位作者的研究专长,科学合理地划定规范群的分配,充分发挥了各位作者的研究优势。

年龄结构合理,学缘分布多元。本评注作者年龄分布合理,中年学者实力雄厚,年青学者后劲充沛,形成了一支成员结构优良的教研梯队。作者皆具有博士学位,且学缘分布多元,既有作者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与科研机构,也有作者求学于意大利、德国、日本、美国、瑞典、荷兰等世界知名高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