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将战争视作一场豪赌,那么于库拉霍夫斯基这一役,乌克兰几乎从起始便注定落败。俄军精准施行的“剪刀战术”犹如一柄锐利之刃,一侧是凭借高地展开的炮火压制,另一侧则是截断补给的封锁线,致使乌军仿若困于迷宫而寻不得出口,最终逐步趋向崩溃。此景听来恰似一部惨烈的战场影片,然而遗憾的是,这乃是真切发生的残酷实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的此种“剪刀战术”并非新颖之法,历史中类似的作战方式屡见不鲜,尤其在面对一支战斗力已然开始动摇的军队时,其成效往往能够加倍。借助高地优势,俄军持续袭扰乌军,炮火使得乌军几近窒息,且补给线不时被切断。不妨设想一番,前线士兵食不果腹,身后又望不见援军,每日被压制得难以抬头,这仗究竟如何去打?原本乌军的指挥系统便颇为混乱,遭遇如此状况,整个队伍犹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撞,越乱越失魂落魄。这尚且不算终结,真正令人目瞪口呆的是,乌军内部存在的问题远比想象的更为严峻。士兵于前线拼死作战,后方的指挥却杂乱无章。补给无法落实,指挥链条断裂,甚至兵变都已出现!这着实有些类似《三国演义》里的割须弃袍之景,统帅们难以指挥,士兵们各自为战,谁也不愿再为这场毫无希望的战争舍生忘死。说白了,战至这般境地,乌军全然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随时可能崩裂的拼盘。而这崩裂最为直观的呈现,便是最后的大规模投降。起初,只是零星的个体悄悄竖起白旗,可随后越来越多的士兵干脆大大方地放下武器,成群结队地前去投降。说到底,这些士兵并非钢铁之躯,面对无尽的炮火与恶劣的后勤,再加上内心对这场毫无希望的战争彻底绝望,谁还愿去送命?有人体力耗尽,也有人精神崩溃,最后成片成片的白旗倒于俄军的枪口之前。此般场面,简直犹如一场战斗力的集体投降典礼。由此观之,库拉霍夫斯基的失败不单是乌军战术上的溃败,更多的是一个失控的系统于内部的自行瓦解。缺乏坚实的指挥,缺少充足的物资,士气早已跌落谷底。即便俄军战术再精妙,乌军也是自身将自己拖入了泥潭。而这个泥潭,愈发深邃,最终彻底将他们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