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部影视作品,是以华坪女高张桂梅老师为原型创作的,一部是电影,叫《我本是高山》,一部是现在的电视剧,叫《山花烂漫时》。电影是完全扑街了,但电视剧《山花浪漫时》评分极高,快要满分了,已经有了封神的迹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部作品的演员演技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故事创作出了问题,前者功利性太强,用的是好莱坞的故事叙述方式,制造个人英雄主义,配角几乎都是敌人,估计是想去国际上拿奖的缘故吧。而后者就是一群普普通通中国人身上发生的事,作品反映的是一个群像,是一群人的不抛弃不放弃,然后学有所成的孩子再回来继续接力。

这两部作品,用两首词就能反映出不同,这两首词都是描写梅花的,第一个是陆游写的,第二个是毛主席写的,从意境中看看到底不同在哪里,正是意境的不同,《我本是高山》则是陆游写的“张桂梅”,而《山花烂漫时》则是毛主席笔下的张桂梅。先贴出这两首词。

陆游写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主席写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笔下的“张桂梅”,跟个屈原似的,整天埋怨,别人都是糊涂虫,就他一个人最清醒,别人都是臭气哄哄的,就他一个人香喷喷的,后来没人愿意理睬他的想法,他就要投河,确实是个人名节有了,后人也给了很高的赞誉,甚至还有他的节日,但是此人和海瑞差不多,几乎没有解决过实质性的问题。

而毛主席笔下的“张桂梅”,也是有个人气节的,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但是她是怎么做的呢,她是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在这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她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敌人搞的少少的,是一群有信仰的山花迎来了春天,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因此她在山花丛中笑,给摄影镜头来了一个群体的定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的创作班底,尤其是编剧,对张桂梅领悟的是很深的,因此电视剧里面的“张桂梅”,她并不是苦情的,而是“狡猾”的。我想起一句周星驰电影的台词,想做好清官啊,要比奸官更奸才行。张桂梅要做一个好人,那就要比坏人更“坏”才行,但是她所用的手段,去推动做一个好事情,这个导向的结果就是正向的,这个好人就是立体的。

如果张桂梅整天卖惨,我老公没了,我自己也没钱,还生病,山沟沟里女孩十几岁就嫁人,不读书,真的太惨了。她要是整天说这个,不可能拉的来赞助,也不可能会得到当地政府全力以赴的支持,如果就凭卖惨,就能搞来钱来办高中,那菜市场周边跪着卖唱乞讨的岂不是人人都是“张桂梅”。

张桂梅的手段还是强悍的,她是一步一步,把很多人拉入了她的局中,一开始没人信她的鬼话,最后就只剩下了6个老师,她于是把自己要办的事情提升到了共产主义信仰的高度,再加上第一届的所有有家庭问题的女生都考的不错,才逐渐被人关注到。

演员宋佳去请教张桂梅老师,问我怎么才能演好呢?张老师只回答了两个字,“信仰!” 如果说张桂梅一开始走投无路的时候说信仰,有营销之嫌,而现在是真的信仰了。她当年说出信仰之时,就是要让政府知道,我这不是简单的民办学校,我是践行我党开创人毛主席的教导,让每一位人民都能接受到教育。

首批只留下5个老师,包括她一起6个人,全部是党员,他们对着党章发誓,要去改变山沟沟里的女孩的命运,他们并不是搞个人英雄主义,最后社会的爱心人士、地方政府、教育局全部加入其中,以及考上大学的女孩又返回华坪高中教书,形成了一个集体主义大合唱和接力的壮举。

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取的非常好,《山花烂漫时》,他没有去突出张桂梅这个主角,但张桂梅这个火种却无处不在,虽然词牌名叫《卜算子.咏梅》,在陆游的笔下,梅是主角,而在毛主席的笔下,山花则是主角。该剧的结尾也是与众不同,按照主旋律的写法,可能是张桂梅要去北京披着红花去领奖状去了,但该剧不是,第一代付出的人陆陆续续退了,马县长、周局长,包括张桂梅,她说,以后我就不管了,有新人来做了,但是最后她还是回到了女子高中,她放不下,故事虽然戛然而止,但是留给人感动却是无限远。

主旋律的故事是比较难讲的,你强行输出价值观,会遭到别人厌烦,那要怎么做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走到群众中间,如实的去描述,为什么这部电视剧得到如此高分,就是和生活中的人能对应起来,每一个人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无数个原型。不是编剧臆想的人物,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宋佳为什么演的好,就是真正理解了张桂梅,张桂梅身上没有苦气,反而是非常热烈阳光,甚至可以说是圆滑入世的,她把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演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灵魂。张桂梅是苦的,那只是身体的苦,不是精神的苦,她把身体的苦也藏了起来,就像毛主席20-30年代写的所有的诗一样,虽然整个队伍已经完全处于了绝境,30万人被围剿完了剩2万人了,他一点也不悲观,说这2万人是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整部剧做的非常用心,编剧、导演、演员以及服化道,都是非常符合人物角色,人物角色都是辩证的,比如来的学生,有优点,有缺点,柳家姐妹就像很真实的高中生,会遇到诱惑不顾一切抛弃学业,但在清醒后又能回到高考上,这种学生碰上好的老师引导,是完全可以改变的。电视剧中,每个女性角色都很优秀,甚至对男性角色也都很温柔,没有任何的偏颇。

另外老师和地方政府也有矛盾,但是和电影《我本是高山》不同,高山这个电影,他们把这个矛盾对立化,只为突出主角牺牲的伟大,和《隐入尘烟》的创作思路一样,全村子里面没有一个好人,当官的也没一个好人,然后女人淹死了,男人自杀了,这种逻辑上就不通,影视剧确实需要反派,但是全村、全县、整个国家都没好人,都在欺负这两个可怜虫,这是说不通的。

而《山花烂漫时》是怎么表现的呢,他们不是矛盾双方,是战友,虽然经常会争论,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是大家想的方法不一样,华坪女高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好官与政府的鼎力支持。

整部剧中,毛主席的诗词与歌曲贯穿全剧,这就是告诉大家,要真的相信,社会上真的有高尚的人的,因为在毛主席那个年代大量涌现过。而《我本是高山》剧组不信这个,因此就没有办法演好,根本就撑不起角色,最后甚至变成了为了拿国际奖项而故意抹黑的创作了。

为什么说真的有高尚的人存在呢,在刚解放的时候,全国开展扫盲运动,知青们功不可没啊,后来知青返城,有些农村的知青主动选择了不回去,后来都去了农村小学当代课教师,三年扫盲,让全国老头老太太都要认识一些字,如此大功大德,没有信仰的支撑,没有集体主义的力量,如何能做得成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视剧播出之后,《山花烂漫时》剧组向女高定向捐赠了600万,宋佳本人捐赠了100万,他们是真正的认可张老师的信仰和精神,才创作出如此有诚意的作品。但张桂梅说,“唉声叹气建不起学校,苦大仇深招不来投资,华坪女高是集体的成功,是有信仰的人一起努力的结果。”

(喜欢作者的打赏一下吧[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