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衔的时候,一野的司令员兼政委彭老总被授予元帅军衔,而大将仅有一位,则留给资历尚浅的了许光达,因此充满了争议。

许光达在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时,非常不安,甚至给主席写了一份《降衔申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份《降衔申请》中,许光达指出自己与大将军衔的不相称之处,直接写明自己缺席了长征,在红军最困难的时候,自己却在苏联。甚至言辞恳切地请求将自己的军衔改为上将,把大将军衔授予其他功勋卓著者。

然而,主席却没有同意,坚持授予他大将军衔。

一野的二号人物,副司令员张宗逊从资历和贡献来讲,不输许光达,他却遗憾落选。

张宗逊是黄埔军校出身,参加过秋收起义,是一位老井冈了。朱、毛会师之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张宗逊任第四军的一名连长,成为“我军创始阶段的少数几个连长之一”。红军时期,他就已经是军长了,级别的确也不低了。

抗战期间,他是贺龙爱将,担任旅长职务。解放战争期间,他又去了一野,是彭老总的得力助手,担任一野第一副司令员。

如果和许光达相比的话,张宗逊丝毫不落下风。

红军时期张宗逊是担任过军长的,而许光达仅为师长。而且,张宗逊参加过秋收起义,是老井冈,也是我军初创阶段少有的几位连长之一,革命资历非常深厚。同时,他参与了我苏区总部的创建工作以及长征。许光达则因为受伤,早早的就去了苏联治病留学。

抗战期间,张宗逊担任旅长,此后又回延安,执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而许光达回国后起先是负责教育工作,后期才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期间,张宗逊任晋绥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后成为彭老总副手,担任野战军副司令员。而许光达仅为纵队司令员,后期成为了兵团司令员。

如果仅从资历和贡献对比的话,貌似许光达比不过张宗逊。

很多人认为张宗逊落选大将是因为一次战役的失利,这就是大同集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以多打少的晋察冀部队最终败于傅作义部队。这一战役的失利对华北我军的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担任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的正是张宗逊。

据说,毛主席对张宗逊有一句评价:“该厉害时不厉害。”主要说的是在集宁战役期间的失利。因此,很多人认为张宗逊落选是这场战役的缘故。

其实这还真的未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知人善任的主席,不会因为一战胜败论英雄。更何况,这场战役的失利,不能完全怪罪于张宗逊。

而且,授衔是一个综合评定,尤其是对于大将的评定,不会因为一点因素对一名将领进行否定。

其实,张宗逊本在大将的候选之列,只不过最终落选,这里面原因还是复杂的。

一方面,大将人数是有限的,因此,在上级选择的时候,考虑的会更多。

张宗逊在解放战争期间,独自作战的机会并不多,很多时候只是以副手的身份参与指挥而已,这一点与身为兵团司令员的许光达还是略有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平衡因素,都知道许光达被授予大将,更多的是山头的原因,毕竟他是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而我军在干部问题上向来倡导五湖四海,张宗逊身为一名老井冈,授上将并不奇怪。

当然了,在授衔的时候还有一个背景那就是高饶事件。张宗逊作为高岗同乡,在揭发高岗事件中的表现很不积极,让上级非常不满。因此最终无缘评为大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