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日毛主席宣读了一份批示:“即日起,中央军委启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印鉴,由李涛同志负责保管一颗。”这一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中央军委信印”本就十分重要,为什么毛主席要李涛保管?看似低调的李涛,其实有着非一般的革命经历,原来早在很多年前,李涛就与毛主席、周恩来以及朱德等同志相识了,甚至在当初指挥三大战役的时候,三位决策者还亲自征求了他的意见,李涛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他会被中央高层核心人物看重?

李涛的革命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涛

1905年李涛出生在湖南汝城的书香世家中,因为上学时喜欢组织爱国运动,被学校开除了。但对于学校的这一行为,李涛嗤之以鼻,连爱国运动都要阻止,这样的学校还有什么好读的。而后,他就直接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27年,李涛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他担任工农革命军的第二师一团一营的党代表。起义失败后,李涛率领二师一团转战汝城,巧合的是,朱德、陈毅的部队也恰好在此。他曾经回忆道:“朱德曾做过一番演讲,号召大家共同努力打倒反革命的蒋介石,还说准备找一个适当的地区来建立革命根据地,而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朱德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围剿

三年后,李涛荣升为红军师级干部,担任陈伯钧的红3军7师政委,接着曾先后三次参与井冈山的反“围剿”斗争。当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第一次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时,在李涛以及陈伯钧的带领下,红3军采用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以第7师为先锋,先后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待发现敌军军心不稳后,更是连忙乘胜追击,将张辉瓒所率的两个旅悉数全歼,而后在各方的作战配合之下,又成功击毙了国民党谭道源部一名团长和副团长,经此一役,红3军第7师声名大噪。

1931年,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第二次围剿,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国民党的战斗方针有变,开始走起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步调。陈伯钧与李涛再次率红3军第7师与国军展开作战,在李涛的建议下,红3军仍旧采用“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而后依据有利地形,成功将敌人分散围歼,并缴获大量器械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军队

接连两次的“围剿”战斗失败之后,这让蒋介石感到大为不满,于是同年6月,他自任总司令,亲率“围剿军”调集了30万兵力向井冈山袭来,不同于以往,这一次国军气势汹汹,对夺取战斗胜利势在必行。

由于三十万的兵力太过庞大,所以中共领导人经研究决定,采用“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战术,既避开蒋介石的精锐,在敌军身后发起攻击。因为攻打的时机非常好,又在敌人的预料之外,所以红军三战三捷。

当国军被打得像一盘散沙,向东北方向逃窜时,李涛、陈伯钧率第7师进行追赶,遇到国民党韩德勤一部时,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又成功俘虏国军五千多人,缴获了四千余多步枪,九十多挺机枪,一万多发子弹,两百多匹战马。

李涛与毛主席、朱德以及周恩来关系密切

单就李涛的革命生涯而论,从秋收起义到三大战役,他与毛主席、朱德早已相识十年有余,一起投身革命,结下了不少革命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涛担任司令

红军长征时期,李涛接到了中央军委一个任命:“自日起担任军委纵队司令!”这一调令让李涛颇感吃惊,因为中央的安危一般都系军委纵队一身,此前刘伯承担任纵队司令,叶剑英被委以副司令一职,一般人谁敢轻易接任?

李涛曾明确表示,感觉自己不能担当此重任,因为害怕连累中央,甚至还推辞了好多遍,请求可以另选高明。但是军队岂能儿戏,如今军令已经下了,自然是不会有收回的可能性,况且刘伯承已经指定他了,不管怎么样都得接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 毛主席 周恩来

看李涛一脸为难,李富春也在一边开导他:“毛主席和周恩来都在你的队伍里,有什么大事了随时就可以请示,还有陈云同志做你的政委,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听着队友这样一说,李涛突然放下心来,而后喃喃自语道:“也是啊,有毛主席、周恩来这么多同志在,有什么好担心的?”他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这份任命代表着党中央对自己十分信任,也因此必须要顶住压力,不负所托,担下此重任。

在李涛成为军委纵司令后,需要分管很多事宜,不管是关于战斗亦或是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全都需要他一人操心。不过李涛同志也很谦逊,经常会说自己是替刘伯承同志暂代这个军委纵队司令的。后来,果真就像李涛讲的那样,四渡赤水过后,刘伯承重新担任军委纵队司令一职,而他转为了政治部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涛成为了八路军的驻外代表,最先任驻西安办事处处长,随后又相继到武汉以及桂林就职。皖南事变过后,李涛接到党中央的命令准备撤至延安,结果在西安附近就被国民党恶意扣留,甚至胡宗南明确表示,只要李涛一人,其他随行人员皆可放行。

对此,李涛不曾表示一丝畏惧,甚至还从容不迫地对大家讲道:“你们先回延安,记得代我向毛主席以及朱总司令问好,就说李涛是他们的好学生,不管出任何事,我始终忠于共产主义,忠于中国共产党。”

在党中央得知李涛被国民党扣留后,随即就派周恩来同志前去与胡宗南交涉,准备全力展开实施营救。本身周恩来与李涛私交就十分要好,李涛这个名字还是周恩来给改的,再加上总理谈判技术一流,胡宗南自然不是其对手,没过多久就将李涛给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军“紫石英号”军舰

此后李涛就一直在军委担任工作,因为他担任的都是重要职务,所以在这一期间也成为了毛主席很好的助手,而在两人进行合作的时候,李涛与毛主席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接受到中共中央的任命后,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的他,也曾明确表态,英军“紫石英号”军舰炮轰解放军的行为,毫无人道主义精神、罪大恶极。

毛主席很支持李涛的想法,他甚至还公开表达过对李涛的看法:“李涛同志讲得很好,我们反对任何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李涛再次见到毛主席时,,毛主席一脸微笑,打趣地问道:“李涛将军,什么时候打算再发表一个谈话声明啊?”闻此一言,李涛笑着答道:“主席什么时候有命令了,那就再发表!”

除了革命战斗之外,李涛也对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父亲是一名教书匠,受他的影响,他常常给学生讲授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叶剑英对他评价就非常高级,说他不仅水平高,而且很有经验,既是一位好领导,也是一位好老师。

李涛同志与毛主席、朱德等人有着深厚的革命友情,而他本人有着漫长且丰富的革命生涯,对战局形势又有一定的把握性,因此毛、朱等人在三大战役期间经常会和他商讨战事细节,在做一些调令安排时也会征求他的意见。

李涛擅长做详细的战斗数据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涛解放时期

李涛同志在军委作战部工作的九年时间里,他一直都是专给毛主席打下手,协助指挥全国战争的,曾出色的完成了建章立制、调兵遣将和通信保障、情报保障等一系列任务。在全国内战爆发后,李涛还曾以一己之力建立了诸月战绩统计的制度,促使不同时期敌我双方兵力的消长都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现出来,也因此中央首长和各战略区的指挥可以根据这一数据,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

1946年6月,李涛还编撰了一本名为《国民党军战斗系列》的书,在这本书中他将国民党各派系的军队驻地、武器、编制以及军官姓名全部都登记在册,汇总了国民党的总兵力为407万,这一详细汇编让无数人为之感到惊奇,连毛主席都称赞李涛:“这事做的漂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要这一数据足够详细,国共开战,共产党获胜的几率就会更大一些。李涛本人也因出色的情报能力被中央中央称赞,后来中央军委制定作战方针的时候也是以这一数据为基础制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沈战役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最终决战,曾先后发动辽沈、淮海以及平津战役,而中共中央方面三位最高决策者,则分别是毛主席、朱德以及周恩来,三大战役期间,三位决策者也曾遇到过很多问题,这一时间他们都会想起李涛,向他征求意见。

而李涛呢,为了让毛主席对战局形势把握更加清晰,在这个时候正忙着带领作战部每天编写一期《每日军情》,然后在此基础上每周再编印一期《军情综合》,只为将就阶段性的军情变化分析的更加透彻。

作为统帅部的“活字典”,李涛也是全军的“活地图”,辽沈战役结束后,李涛又组织参谋人员对国共双方之间的兵力进行了重新计算,然后还根据两军的增减情况,做出了新的数量分析以及涨势对比。当最终的统计结果表明,此时国民党的军队总兵力为29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超过300万人时,大家战斗胜利的决心明显得到了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接到数据报告后,毛主席表现得十分高兴,甚至还亲自起草了一封名为《中共中央负责人评一年左右即可根本打倒国民党政府》的电讯,由新华社进行播报,称“现在的中国军事形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国共双方的力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预示着中国革命即将成功。”

在辽沈战役结束后,淮海战役也开始彻底打响,然后再到次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持续142天的三大战役可以说是彻底打完了,而这个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歼灭了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这一切都为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央军委的高级参谋,多年以来李涛同志都是毛主席最为得力的助手,倘若不是他事先将国民党的很多情况了解清楚,也或许国共一战可能还会时间打得更久一些,而正是因为他超强的工作能力以及极其负责的工作态度,才可以使得作战部在三大战役中一直被党中央当成最为信任的一个高级参谋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授衔仪式

建国后,李涛担任军委作战部部长兼第1局局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授元帅军衔及授予勋章典礼上,被授予上将军衔。1969年,在十一国庆节的时候,李涛还曾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欢庆活动,当时周恩来总理还过来和他握了握手,问候他:一定多休息,注意保重身体。而让人倍感惋惜的是,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让李涛在1970年便与世长辞。

李涛的一生献给革命,献给了中国,革命精神常在,李涛精神常念。生活在和平的时代的我们更要时常怀念先辈,没有他们,何来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