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记者 胡毓菁 通讯员 戚雅婷)挨家挨户进行入户调查、对文物本体进行判定、采集文物本体的各类数据信息……近日,在姑苏区大柳枝巷、仓街等地,由姑苏区文物局(区古保委)、姑苏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以及苏州计成文物建筑设计研究院、苏州市测绘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专业人员组成的姑苏区文物普查队,正在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复核与实地调查。据悉,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转入实地调查阶段以来,姑苏区已完成419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核与实地调查。

姑苏区作为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和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核心区,文物体量大、建筑结构复杂。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姑苏区共登记各级不可移动文物1657处,约占全市总量的43.6%。今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姑苏区积极组建文物普查保障队伍,组织开展各级不可移动文物公布文件、记录档案、相关图纸、保护管理规划等资料收集整理。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转入实地调查阶段以来,姑苏区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倒排实施计划,按照东、西两片区四个作业面的模式同步推进文物普查现场调查工作。

据悉,近日开展入户普查的大柳枝巷杨宅,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两路五进建筑,东路第四进民国建筑保留完好。在普查现场,文物普查队员对杨宅的文物本体进行判定,对建筑立面、一层和二层建筑室内保护要素进行全面采集,对清水砖墙、拱券门、飞罩、木制长窗、水磨石地坪、屏门、彩色玻璃等体现年代、建筑建造技艺的特征构件进行拍摄,记录尺寸信息。“工作人员还要对现场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汇总,生成建筑平面图等普查成果,从而完成普查系统的填报上传。”姑苏区文物局(区古保委)规划保护处处长王永法表示,姑苏区将定期组织召开文物普查技术交流会,对文物本体认定、分类和定名、“两线”范围划定、文物点变更问题、新发现文物认定标准等进行交流研讨,确保普查成果全面、真实体现全区不可移动文物现状。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此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全面摸清文物资源底数,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深入推进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和数据库建设,姑苏区正面向社会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信息。征集范围包括姑苏区境内地上、地下、水下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征集内容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等共六个类别。征集活动截止到2025年5月31日。目前,已征集到9条相关线索信息并报送至姑苏区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