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在日本进军东北的时候他没有还击一枪一炮而放弃抵抗,导致东北全面沦陷。这件事情他后悔不已,看到日本人为所欲为,再加上他父亲被日本人炸死,他心中的仇恨非常大。

张学良出生在一个封建的土匪家庭,喜欢舞枪弄棒,喜欢去社交场所,一生中的红颜知己不少,小小年纪就做到了少帅,那个时候他并不节制自己,“五毒俱全”,可谓是样样都会。

1936年12月,张学良与杨虎城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一致抗日,停止内战,为国共合作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这也成了他人生路上的转折点,从此被蒋介石囚禁半个多世纪,失去了人生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年轻时“五毒”俱全的张学良,为何被囚禁半个多世纪还能活到100多岁呢?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1937年1月,他被蒋介石囚禁在溪口,并且后来通过军事法庭判了蒋介石10年的有期徒刑。

蒋介石在召见东北军代表时说:“汉卿……他年轻,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只因读书太少之故。我留他在这里多读些书。”

蒋介石囚禁张学良得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的理由就是张学良大事糊涂,读书太少,囚禁他就是为了让他多读书。

后来,蒋介石确实也给张学良提供了读书的机会,尽一切能力满足他的需求,而张学良确实也爱上了读书。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张学良一直在研究明史。他研读《明儒学案》,“修养身心,善自检束”。

1939年9月27日,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人家都在那里打仗,咱‘国难家仇’的人,静坐池塘边来钓鱼,‘戎马半生’已经二十年!年近四十,再来干一干‘蠹书虫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的作息很有规律,下午看书做运动,晚饭后写作,摘录。

在于凤至去美国治疗癌症期间,赵一荻去陪伴张学良,便成了张学良的得力助手。张学良认真阅读明史,同时做了大量的摘抄笔记,并且制成卡片的形式,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写了很多读书心得,参悟出了很多道理和人生的真谛。

在贵州长达八年的囚禁生活中,张学良尤其对明史研究得非常深入。交流起来,张学良对明史的理解非常深入。每个月,张学良都会向蒋介石上交一篇对明史研读的读书心得,需要书也告诉他们。

同时,张学良希望与一位明史专家进行交流,后来这个愿望得到实现,一位周姓明史研究专家与他生活了一段时间,在与专家交流切磋,同吃同住的过程中。张学良更是感觉收获特别大。

1938年11月,张学良幽居阳明洞,蒋介石要他向王阳明学习。他感同身受,觉得自己和王阳明一样的遭遇。开始研究阳明学说,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经历成了张学良的精神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此时的张学良也没有放松对明史的研宄。下面是张学良做的一首诗,可以看到他豁达的心态。

犯上已是祸当头,作乱原非余所求。心存广宇壮山河,意挽中流助君舟。春秋褒贬分内事,明史鞭策固所由。龙场愿学王阳明,权把贵州当荆州。

张学良也托大姐张冠英帮忙买大字版《明史》,当时他看书学习非常用功,眼睛的视力也是下降得非常厉害。

后来被转移到台湾之后,张学良精神上苦闷,开始信仰佛教,或许心灵上有一点信仰,他可以活得相对快乐一些。

张学良后来对能够被释放已经感觉非常渺茫,但是特别是在杨虎城将军被暗杀之后,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期待获得自由后能成为一名老师去讲述明史。

青灯古卷伴英雄坐老,正如张学良自己所说,“一日吃睡之外,得安静看书,快哉!”

1960年,宋美龄劝说张学良研读《圣经》,皈依基督教。并且找了人帮助张学良学习,研读,引导。

很快张学良就喜欢上了《圣经》,觉得这部书才是经典,他说“求上帝坚定我的信心,扫除我的怀疑,我求基督耶稣帮助我来坚定信心。”

张学良从明史、佛教中走出来,最后到皈依基督,之前的研究一并中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3月,张学良获得自由以后去了美国,在夏威夷定居,同时把自己的一生所珍藏的心爱的东西捐献给了美国,他将自己的藏书、眉批等捐给了台湾东海大学。其他资料则捐献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放在了“毅荻书斋“。

对于自己珍藏的这些心爱之物,张学良没有选择留给子女,或许他怕给子女惹麻烦,而且他曾经考虑过把这些东西捐给大陆,但是在重重疑虑之下,在与赵一荻商量之后,还是选择了捐给美国。

对于张学良的选择,我们无可厚非。也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指指点点,他在西安事变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值得我们对他尊敬。正如他所说的,如果不是爱国,他们父子会有那样的下场吗?

那么张学良长寿的秘诀正是因为他豁达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他在被囚禁的期间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沉下心来做学问,积极读书参悟人生的真谛和道理。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他能保持心态平和,看淡人生的名和利。

所以张学良能够活到100多岁也就不足为怪了,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