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神话中的异兽与奇景,生动再现;丛林般矗立的艺术装置上,映射着儒家、道家和佛教等思想体系中的东方哲思;以中国古代诗歌、山水画为灵感的全息动态影像,在成都市美术馆的展厅中流动……

汇聚了成渝地区19家代表美术馆67件精品佳作的展览,在四川美术馆的展期已近尾声,可以赶在国庆假期去欣赏一番;广汇美术馆的丝路遗产数字活化科技艺术巡展,以及著名日本艺术家盐田千春的中国西南首展“宇宙回音”,也是国庆假期值得一看的精彩展览。

01

成都市美术馆:

东方智慧——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展

如何将古意盎然的水墨图卷,化作灵动新鲜的视觉效果?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与哲思,融入到前卫的当代艺术?

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已经在这条路上探索了许多年,其挑战与成就都令人乐此不疲。在成都市美术馆与浙江美术馆主办的“东方智慧——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展”中,诸多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

邬建安《森林征兆》(综合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邬建安《森林征兆》(综合装置)

将柔软的宣纸化作“雕塑”,辅以鲜艳的矿物颜料,一条有着轻薄鳞片、张牙舞爪的“飞龙”便从中浮现;暗色背景下、无比精细的绢本设色,描绘出一幅奇谲瑰丽的山海幻境,大鱼沉浮在海中,异兽云集,天堂地狱,令人想起中世纪末荷兰画家博斯笔下的《人间乐园》……

现场还有一片由数字科技和东方美学碰撞形成的梦幻之境。以中国古代诗歌、山水画为灵感的全息动态影像,将东方美学的深邃意境融入流动的光影;人工智能艺术作品通过模拟神经网络在处理信息时的动态过程,令观众们感觉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之中。

林万山《神经收敛》(影像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万山《神经收敛》(影像装置)

除了“东方智慧”大展之外,成都市美术馆还有两场颇具规模的展览值得一并欣赏:一场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美术创作成果展“天府万千气象”。省内外50余位知名艺术家,以75幅艺术精品,集中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成都这片热土上绽放出的万千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府万千气象”展览现场

还有一场是作为成都美术馆“巴蜀先生”馆藏系列之一的“揽月扶风”,聚焦四川近现代国画家张采芹,通过四个章节释读他在艺术道路上的传奇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揽月扶风”展览现场

这三大新展紧密联系,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关于传统文化之传承与发展的宏大叙事,在这个叙事中,“东方美学”作为核心主题贯穿始终,与新时代的人文精神碰撞,演化出令人神往的“万千气象”。

02

四川美术馆:

成渝地区美术馆精品交流展

四川美术馆国庆期间的展览,分别是1楼2号展厅的“书为心画——马识途书法作品展”,2楼3、4号展厅的“2024美术馆之眼·第五季——成渝地区美术馆精品交流展”,3楼展厅的“木刻·青年——四川美术馆馆藏版画五四青年节特展”以及4楼展厅的“2023年度四川美术馆收藏作品汇报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术馆之眼”展览品牌自2018年创立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成渝地区美术馆行业观察、展示、交流的平台。第五季的展览汇聚了来自成都和重庆共19家知名美术馆的“严选之作”——每家美术馆都推荐了一两位代表艺术家参展,共展出作品67件,其中包括四川美术馆、重庆美术馆、成都市美术馆馆藏精品12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建设,以成渝美术馆发展史为切入点,设“国有为主,民营兼及(1980—1999)”“美术馆行业与生态的初步形成(2000-2015)”“文旅产业与美术馆的多元建构(2016-2024)”三个单元。

美术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既是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也是公众在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进度的不断推进,围绕研究、收藏、展览、公共教育而延展的美术馆文化生产,其影响与意义已经渗入城市建设,嵌入公众生活。

在本次展览现场,专门有一面展墙,将参展美术馆名单及其所在位置呈现给观众们——而这还只是成渝两地现有各类美术馆与艺术空间的很小一部分,我们身边的艺术资源,比想象中更要多得多。

03

广汇美术馆:

中国丝路遗产数字活化科技艺术巡展(成都站)

这场巡展是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由四川美术学院、大足石刻研究院主办,集中呈现数字交互、虚拟影像、3D打印、数字绘画等科技艺术作品共计100余件,其中许多作品的创意都来自著名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至两宋达鼎盛,集儒、释、道三教造像之大成,境内先后发现上百处、共5万余尊摩崖造像,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5处石窟最具特色,代表了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还展示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首任馆长郭相颖1980年绘制的宝顶山石刻线描图,以及2014年大足石刻研究院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制作的宝顶山石刻展开白模图。在以屏幕显示的影像作品中,观音与佛造像等元素从古朴的石窟中被“虚拟剥离”,幻化为有着动感光环、太空背景的符号;龙等古代神兽的形象与古建筑中的花纹和雕刻,则被加工为富有动漫感的画面。

04

A4美术馆:

盐田千春“宇宙回音”

今年52岁的盐田千春,与癌症已经斗争了将近20年,被人称为“一直在死亡传送带上奔跑的艺术家”。

她的作品包括装置、行为、录像等类型,主要以记忆、不安、梦、沉默等无形对象为主题,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使用黑色与红色的线布满整个空间的一系列作品。通过编织这些密密麻麻的纱线,她将表演、人体艺术和装置结合在一起,以身体为中心,转换着时间、运动和梦境的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首展中,盐田千春将旧窗、小草、泥土、写满愿望的A4纸等媒介以线连接,邀请观者穿梭走进“另一个星球”(Another Planet)。展览现场集中呈现了盐田3件跨越红、黑、白的大型线型装置,20余件首次在中国展出的绘画作品和小型雕塑以及近年的采访影像,而在她所选择的主题上,我们看到,盐田仍以她的敏锐性,在风暴中构筑了一个寂静的中心,唤起了地方与人们内心宇宙之间的共鸣。

05

何多苓美术馆:

“泛图象与半具象”

自摄影技术取代绘画的诸多功能以来,“图像”一词也逐渐演变为“风格”的代名词,再加上视觉文化思潮的滥觞,绘画门类中的图像又被抛入了视觉图像这一更为广阔的海洋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绘画的图像意义被裹挟在绘画本体与视觉文化的双重视域之下。艺术史概述中的图像线索非常简约与清晰,而对于图像的图象者——艺术家——来说,则充满着迷雾与未知。如今,在人工智能的参与之下,海量的各类图像正以指数级的增长模式被制造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场展览中,策展人蓝庆伟携手陈彧君、王风华、李大方、黄海清四位艺术家,根据作品的艺术形式,呈现艺术家的自我表达及探讨去风格化的艺术创作。四位参展艺术家有着相似的态度:忠于用图像表达自我,而非把自己嵌入艺术史中的风格。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