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为全方位展示闵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讲述闵行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闵行新篇章,2024年国庆期间,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全区各镇、街道和莘庄工业区,共同推出“光影里的变迁”——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系列报道,以美图、美文的形式,带大家看遍闵行各个地方的发展变化,为闵行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强信心、聚力量。

闵行之名最初出现时,其区域仅指的是如今的江川路街道部分地区,即横泾港汇入黄浦江处两侧,其中心位置在横泾港和沪闵路之间。1960年1月将闵行划为上海市的一个行政区后,“闵行”成了区名,闵行镇成了历史政区,当地人约定俗成地将闵行镇这块地方称为“老闵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闵行总体规划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闵行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元代就设立了黄浦江闵行义渡,明代初又设立巡检司署,成为申江门户、水路要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闵行轮渡渡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浦江沿岸

从“上海开埠”到“上海解放”的一百多年间,老闵行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风韵,被称为“小上海”。这一时期,依托轮渡一带的经贸活动,如项宅等大户人家的宅院纷纷建成,形成新的街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旧如旧的“项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50年代,上海首批工业卫星城在闵行崛起,按下了重工业大建设、大发展的快进键。名闻遐迩的“四大金刚”——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接连而立,一时间,老闵行工业建筑鳞次栉比,为新中国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6月,闵行一号路工程正式开工,9月底基本建成,与之配套的还有1959年3月,上海市建委确定“闵行一号路成街成坊建筑”的规划方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第一个“成街成坊”住宅规划设计。从1959年7月3日开工,到同年9月20日交付使用,仅用78天时间,铺出了一条柏油大道,13幢大楼沿着大道拔地而起,“闵行一号路”闪亮问世。这一奇迹,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重大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闵行百货商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闵行一号路中段街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中的闵行开发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