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狂热的氛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见过疯狂的,但没见过身边的人都这么疯狂的。

五年前回老家干装修的大学同学A,三年前离开深圳定居南美的大学同学B,平时习惯在群里吹水,现在也不吹水了,眉飞色舞地说要炒股了。

本来就是一群不务正业的人,看到他们这么一脸正经,直接把我给整懵了。

这几天网上看到不少的报道,券商说国庆不放假,加班加点给人开户。

有人说是要贷款炒股,也有人准备卖房炒股。

就连四大舅五大爷、七大姑八大姨,居然也在讨论炒股……当全民都在聊股票的时候,我总感觉哪里不太对。

疯狂的,不只是股市,还有楼市。

楼市政策最后的阵地:一线城市,纷纷赶在国庆前出台新文件,进一步放开限购。

北京出台8条楼市新政,非北京户口的,缴纳满3年就能购买五环内商品住房。

上海则发布“沪七条,非上海户口的,社保年限下调到1年。

深圳也一样,1年社保就能在深圳买房。

广州最猛,全面取消限购。以前广州市中心限购地区,现在通通放开,只要你买得起,广州永远欢迎你。

那么效果如何呢?

中介忙到起飞,买家急着下定,卖家连夜涨价。

总之媒体报道里就是喜气洋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繁华之下,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其他城市我不清楚,但广州楼市我还是比较熟悉的。

国庆档期的广州楼市,确实是迎来了久违的热闹场景。

天河区的珠江花城、天河壹品;黄埔区的万科黄埔新城、中建海丝城;荔湾区的新世界天馥、万科理想花地,白云区的国贸云上、招商电建雍云邸,海珠区的中海大境等项目,人气确实很旺,一天成交额确实不少。

但同时,楼市分化现象也很明显。

这些火爆的楼盘,有两个特点:一是集中在广州市中心,二是多为改善盘。

至于剩下的其他区域,效果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好。

今天有个粉丝给我留言,说自己房子挂出去半个月了,没有一个中介带看,

我追问国庆也没有人看吗?他说是的。

另外给大家讲一下广州楼市的豪宅市场。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一手千万以上豪宅成交4927套,刷新近10年最高纪录。

到了2024年上半年,千万一手豪宅录得网签占比9%,同比去年上涨了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正题,如果你细看这轮股市和楼市的新政,你会发现一个本质特点:

——鼓励私人部门加杠杆,往股市和楼市加杠杆。

那么怎么来实现呢?两个字:放水

同样是放水,这次放水跟之前是不一样的。

中金点睛以广义货币M2为目标,做了拆解统计,发现中美两国M2的不同点:钱的来源以及钱的去向。

先来看钱的来源。

美国的钱主要来自财政。

美国M2高速增长阶段为2020年到2021年疫情期间、年均增加3.1万亿美元,为疫情前2015-2019年M2年均增长水平的4倍,然后2022年受加息缩表影响增速转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解细看,美国M2主要贡献是对政府债权,占比近八成,年均增长2.5万亿美元、

中国的钱主要来自信贷。

中国M2增速较高阶段为2022-2023年,与美国存在错位。

这段时间我们M2年均增加27.0万亿元,高于疫情前2015-2019年M2年均增长水平约7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解细看,中国M2最主要贡献是非金融部门信贷,年均增长20.6万亿元,同样达八成。

相反财政仅贡献25%。

那么钱去哪里了?

美国财政借的钱,都发出去了。

从2020年4月到2921年3月,美国搞了三轮总计规模近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远超2008年的1.92万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信贷借来的钱,都存起来了。

2020-2023年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42.6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值的50.9%

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较疫情前2016-2019年多增20.5万亿元,为信贷增长的主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一步拆解非金融部门信贷增速,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贡献近七成

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信贷货币并未完全流向实体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投资低迷、企业部门可投项目收益率下行、相对回报率收窄,

回报率变低后,企业低息贷款更多是转化为工资支出或者金融投资,而非实物投资。

这种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1,低息贷款更多转化为工资支出,那么企业贷款最后变成了员工在银行的存款

2,项目投资收益率普遍下行且风险增加时期,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尚未大幅调降,所以企业倾向于将低息贷款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再度存回存款利率高一些的银行。

不妨来看一组数据,当前企业存款定期化比例上升至48%,仅次于2015年PPI持续为负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概括来说,企业中长期贷款最后又转化为定期存款、回到银行。

说了那么多,梳理起来其实特简单:

同样是前一轮的广义货币M2的大放水,美国是从“政府到居民”形成循环的;中国则通过企业贷款到银行存款转一圈又回去了,也就是从“银行到银行”形成循环的,

那么怎么解决我们的问题呢?

中金点睛的建议是:中央加杠杆有望拉动投资回报率上升、推动私人部门开启信用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国庆前的政策来看,无疑是验证了这一说法。

也就是说,现在上面放水的方式,有了新变化。

之前是放水端是“央行到银行”,流水端的效果是“银行到银行”,发生了回流,并没有真正流到实体企业。

接下来放水端直接就是“央行到企业”,

潘行长这次说了三个工具:

1、创设证券、基金、保险互换工具;2、创设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3,正在研究平准基金。

三个工具分别对应的是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广大股民,

说明放水路径已经发生了变化。

至于放水效果,除了要看放的水够多外,关键是放出去的水,其投资回报率是否上升。

你从这个角度再去看最近股市的大涨,就能理解高层的意图了。

所以这次大放水,肯定是先流入股市的。

毕竟现在大A的估值,能和历次“市场底”的估值水平相比了。

华福证劵统计:2024年9月18日主要指数估值水平,已达到历史极低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时间以A股、港股为代表的中国资产大涨。

还有外资也纷纷加仓中国资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大概有三个。

第一就是今天说到的史无前例的政策刺激,开设新的放水渠道,预期直接拉满。

股市玩的是什么?预期二字!

第二是美国开启了降息周期,年内还会有降息,且降息幅度不小,海外资金多多少少会回流一些。

第三是全球政治动态不安,俄乌冲突还没结束,中东冲突又在升级。

这时候一向以管制出名的中国资产,成了比较好的避险选择。

当然了,这里不是说鼓吹大家都去炒股。

我还是那句话,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那么这次放水会不会流到楼市呢?楼市是不是已经发生了反转?

就当下的情况来说, 这种结论还为时尚早了。

为什么会先流入股市?因为股市代表的是企业部门,只有企业好了,经济才能好。

文末多说一句,大放水之下,工资会不会涨呢?

参考其他国家的放水经验,工资要涨,要么是政府签署涨薪令,要么就是工会带头跟企业谈涨薪。

如果这两条都没有,那就剩下一条:等待大水漫灌,慢慢等待通胀。

因为在通胀链条上,工资通胀是整个环节的最后一环,等前面所有都通胀了,你的工资也就上去了。

我是堂主,希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