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段历史,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对那个时期的故事做了很多的记录和描写。三国历史波澜壮阔,其间夹杂着刘备、曹操和诸葛亮等人的斗智斗勇,关羽,张飞和赵云等将领的勇猛战绩,这都是人们喜爱三国这段历史的原因。那时候无论是曹操这样的乱世奸雄,还是仁义满天下的刘备,亦或是智计无双的诸葛亮,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一统天下,不过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完成这个目标,反而是被一个在三国前期毫不起眼的司马家族完成了,这也是令很多人不解的地方。司马懿到底有什么样的本事?又为什么说他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前期司马懿韬光养晦的原因又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最聪明的人”司马懿。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啦。

诸葛亮

人们在夸赞一个人的时候,聪明是一个常用的词,这也是一种很高的评价。在谈论三国时期的聪明人时,首先我们想到的是诸葛亮,这也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大多数人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诸葛亮著有《隆中对》,在山野之间,未出茅庐便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局势,断言当时一事无成的刘备将成就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出山之后,在屡次的战斗中都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智谋,一把大火烧曹军于新野,让刘备第一次在与曹操的对抗中取得了胜利。在后来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东吴联合,接连使用计策赚曹操上当,最后一把大火将曹军焚烧殆尽。再到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以极劣势的兵力与曹魏对抗而不落下风,上演了一出悲壮的英雄赞歌。

诸葛亮在他一生之中创造了很大的奇迹,其中多数都依赖于他的智谋,所以许多人认为他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也是非常有理由的。这个名称的另一个有力竞争者就是和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他的智谋在三国中也是最顶尖的那一档

庞统

庞统字士元,人称凤雏先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刘备手下的谋士,早年间在东吴生活,曾在赤壁之战中向曹操献连环计,哄骗曹操将战船全部连接在一起,导致最后火烧赤壁时战船无法及时分离,火势蔓延过快,这也是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庞统

还有的人会提名曹魏集团的郭嘉,郭嘉字奉孝,河南人士,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在曹操征战期间曾多次出奇谋助曹军获胜,还曾经发表过著名的“十胜十败”言论,帮助曹操彻底下定了和袁绍开战的决心,并在此后的官渡之战中屡献良策,可以说,曹操一统北方有很大一部分功劳需要记在郭嘉的身上。

上述提到的这些人都是大才,当然有资格竞争这第一聪明人的名号,不过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人的存在。三国精彩的历史,优秀人才之间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无非都是为了统一天下,但是上述那些聪明人,却一个都没能做到,反而是被大家忽略的司马懿,最后成功奠定了晋国的一统局面,那么司马懿究竟是怎么做的,在提到最聪明的人时为什么大家不会首先想到他,这要从司马懿的经历开始说起。

司马家族

司马家族在东汉末年,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氏族,司马懿也是因为自身家族的关系,所以从事了政治这条路。汉朝时期,国家实行的选拔人才制度是察举制,就是国家建立法度,由各级官吏在自己的辖区之内选拔优秀的人才进行多种不同科目的考核,并建立了严格的赏罚制度,如果有官吏想要举荐有真才实学之人,自身也会受到牵连,这本来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但是发展到后来,却成为了官吏任人唯亲,中饱私囊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

东汉末年,由于皇权的衰落,整个国家都变得腐败不堪,原本的制度也被不法之人不断的钻漏洞,察举制变成了大官和大的氏族把控国家权力的工具,普通寒门士子几乎没有机会在这一时期依靠才学出人头地,这也是后来天下大乱的原因之一。

司马懿是幸运的,他出生的司马家族是中原有名的大氏族,司马懿的祖先在商朝时期就是官吏,后来到了秦末更是追随项羽推翻了秦朝,并被封王。父辈人都是大汉官吏,所以司马懿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政治方面的天赋。

曹操的邀请

司马家这样的大氏族出现了人才,消息流传的非常快,当时已经官至司空的曹操听闻消息,便邀请司马懿来他麾下效力,但司马懿是一位心高气傲之人,曹操是宦官之后,司马懿自恃身份,不愿意前往为曹操效力,最后还是曹操强行将司马懿征召到了麾下,但强扭的瓜不甜,曹操这样的行为也为将来曹氏江山被夺走埋下了祸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曹操

尽管司马懿不情愿,但不会在表面上显露出来,曹操欣赏他的聪敏,于是让他陪伴世子曹丕学习,希望能将来辅佐曹丕。司马懿确实才华出众,很快便以自身学识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折服了曹丕,从此被曹丕引为挚友。甚至在后来曹操看出司马懿志向远大,不甘居于人下之时,曹丕依然对司马懿百般维护,其间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世人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样的评价是十分贴切,曹操有识人之明,看出了司马懿志向不小,并下了一个著名的论断,鹰视狼顾。用来形容司马懿目光锐利,为人野心博大,行事狠辣。并告诫曹丕,可以用司马懿,但不能赋予其兵权,否则必生祸乱

提防

在后来的相处中,曹操也是对司马懿百般提防,利用他才能的同时,也在打压着他的力量,这样的待遇对司马懿来说自然是不公平的,但是他聪明的地方也在这里体现出来,那就是懂得隐忍,这也是司马懿一生最拿手的本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刘备

聪明人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聪明人最后都能成事,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但是才气外露,不懂得韬光养晦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在曹操手下有一位官吏,名叫杨修,此人聪明绝顶,但是为人处世就和司马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导致了他最后悲惨的下场。

杨修在曹操军中担任主簿一职,以善于猜测曹操的心思而闻名。曹操曾命人修缮大门,完毕后曹操现场查看,只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径自走了。众人不解曹操何意,于是便向杨修讨教,杨修听后对他们说,门内添活,是阔字,曹操是嫌这个门修建得太阔了。后来工匠依照杨修的建议修改,曹操果然满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杨修

后来曹操前往汉中征讨刘备,但是过去数月仍无法战胜,于是便萌生了退兵的想法。但是又无法言明,一日部下士兵请教曹操值守的口令是什么,曹操心中所想脱口而出“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好印证当下曹军进退不得的窘境。

杨修之死

杨修听到这个口令之后,便对附近的士兵说,准备收拾行囊吧,曹操不久便要退兵了,众人不解,杨修将鸡肋的特点一解释,大家都明白了,开始纷纷收拾行囊。曹操看到了这个情况,便问是谁下的令,众人将事情解释给曹操,曹操听后怒不可遏,以动摇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杨修个人的智商是非常高的,有时候甚至高过了他的主公曹操,并且他从来不懂得韬光养晦,最终因为卖弄自己的学问而被杀。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在司马懿身上的,论起隐忍,整个三国应该都没有人可以与司马懿相提并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

在曹操掌权时期,司马懿仅仅是作为一个谋士,负责出谋划策,曹操也没有赋予他任何实际的权利,即便面对这样的情况,司马懿也不会有任何的怨言,反而更加卖力的为曹操献计,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帮助曹操确立了屯田的大方针。

最佳策略

当时曹操已经占据北方,但是南下统一失利,于是司马懿便建议曹操修生养息,采取屯田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自身,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魏国的实力将会比蜀吴两国强出一大截,到时候只需要等待两国之间出现裂痕,便可挥师南下,一举平定天下。

这样的计策也和司马懿本身的性格十分符合,在发展中壮大自身实力,待时机成熟便果断出手,这也是司马懿最后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曹丕

曹操死后,由于曹丕的信任,司马懿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机会。曹操本人的统帅能力是非常出色的,在世时魏国的战役几乎都是曹操亲自统兵,这也就造成了曹魏集团多是将才,帅才很少的现象,再加上在汉中之战中夏侯渊的死亡,就更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作为继任者,曹丕根基不稳,再加上个人能力有限,他无法做到像曹操那样亲自统军作战。

蜀国的威胁

但是蜀国在诸葛亮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地向魏国发起挑战,声势逐渐壮大,最严重的一次,已将严重威胁了长安的安全,曹氏亲贵的将领们都在诸葛亮的手下吃了败仗,即便曹丕再遵守曹操的意愿,提防着司马懿,但是在亡国之祸面前,司马懿的威胁还是太小了

所以司马懿的上位一方面要感谢曹氏的后继无人,另一方面也要感谢诸葛亮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

司马懿统兵到前线之后,始终清楚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将战局分析得很透彻。以当时的情况来说,正面战场,即便魏国士兵人数要远多于蜀国,但是想要战胜诸葛亮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诸葛亮用兵如神,智计百出,陷阱圈套一个接一个,让人防不胜防,司马懿知道在这方面自己不如诸葛亮,于是便发挥了自身最大的优势来和诸葛亮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曹丕

魏国相比于孱弱的蜀国,无论是在土地还是人口还是在后勤补给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他们占据着中原之地,那时候是全国最富庶的一片地区,拥有众多的粮食产地。在古代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时候,粮食基本上决定了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弱。魏国还掌握着陇西之地,这片地区虽然并不适合种植粮食,但却盛产优良马匹,是曹魏战马源源不断的供应地。

双方的对比

而司马懿的优势,也正好是诸葛亮的劣势,蜀国面积相较于魏国是十分狭小的,在丢失了荆州之后,更是加剧了这一情况。他们仅拥有益州和汉中的一部分地区,在南部还需要防御少数民族的偷袭,东吴虽然是盟友,但并不能完全信任,所以蜀的防御压力是很大的。

益州虽然号称“天府之国”,生活环境比较优良,但是人口稀少,很难为诸葛亮提供充足的兵源,这也导致后期诸葛亮几乎没有在兵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进行过战争,始终在人数上都是处于劣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

蜀国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蜀道,蜀道难于上青天,这对防守一方算是个很大的优势,崎岖的山路就像是一道天然的阻隔。,但是对于进攻一方来说,艰难的蜀道让粮草的运送变得困难,诸葛亮几乎在每一场战役中都需要担心粮草的问题。

最后一个劣势来自于诸葛亮自身,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诸葛亮鞠躬尽瘁,怎么会有问题。但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诸葛亮的这个特点上。他是一位极负责任的人,蜀军的大小事情都要知晓,事必躬亲,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过度的劳累只会加速诸葛亮身体的恶化。

狡诈的司马懿

在一次北伐战争中,司马懿明知不敌,于是便坚守不出,诸葛亮急于寻找司马懿决战,但始终未能如愿,为了激司马懿出战,诸葛亮派人将一套女人的衣服送给了他,讥讽他做事不够大气,但司马懿却欣然接受了这份礼物,并向使者询问了诸葛亮日常的生活起居

在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司马懿的过人之处。古代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是非常严重的,并不像今天社会人人平等。在古代讥讽一个男人像女性是极具侮辱性的,而司马懿接受女装的行为也必然会引来别人的耻笑,但是他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诸葛亮的激将法也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也是司马懿聪明的第二点体现,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摒弃一切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

司马懿在与诸葛亮多年的对抗中,始终在坚持防御性的策略,尽管看起来被诸葛亮搞得十分狼狈,但他却实实在在地替魏国守住了疆土,并最终将等到了诸葛亮的寿终正寝,取得了两人之间斗争的最终胜利。

善于学习

司马懿聪明的第三点体现,就是善于学习,他不止学习别人的优点,也从别人的缺点中得到教训,在得知诸葛亮事必躬亲,每顿饭都吃的很少时,司马懿就知道诸葛亮命不久矣,而欲成大事者,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不行的,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从诸葛亮身上学到的就是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十分重视,这也是他能在人们普遍寿命并不长的三国时期活到72岁的原因,这也为他后来抢班夺权提供了身体方面的保障。

司马懿的聪明的第四点体现,那就是懂得以退为进,多年的征战,司马懿已将在魏国将领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虽然曹氏亲贵曹爽的官职比他要高,但司马懿在将士们心中无疑是要比曹爽地位更高的,将士们都喜欢能带领自己大胜仗的将军,曹爽地位再高,无法率领魏军取胜,也是不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曹爽

后来司马懿与曹爽发展到了势同水火的关系,两人已将难以共存,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情况。两人同为曹睿钦定的辅政大臣,但是曹爽的辈分比司马懿要小很多,他是曹睿作为牵制司马懿的重要一环,毕竟司马懿功劳再大,也是外姓,不能与曹氏亲贵相比

示弱的曹爽

曹爽在刚刚辅政之时,对司马懿很是恭敬,以晚辈自称,遇到什么问题也经常会请教司马懿,但这其实是曹爽为了麻痹司马懿作出的假象,后来曹爽又以“明升暗降”的办法,奏请魏帝将司马懿封为太傅,虽然官职更高,但是直接将司马懿手中的军权剥夺,全都掌握在了曹爽自己的手中。

那时候司马懿虽然是辅政大臣,但是朝堂之中曹氏大臣还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以如日中天的曹爽为代表,所以面对这样赤裸裸的削权,司马懿再次选择了隐忍,这也是司马懿聪明的第五点体现,懂得准确判断局势,没有十足的把握绝不贸然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夺权之后的曹爽

曹爽独揽大权之后,便开始将自己的亲信以及曹姓族人安排在朝中的各个职位,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魏国朝廷中的地位,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操作,整个魏国基本上都把控在了曹爽的手中。

面对曹爽这样明显的举动,司马懿果断选择退让,主动在家养老,并称病不出,将自己的两个儿子也从朝堂的中心撤出,表现出司马家族已经退出了魏国权力中心的样子。

以退为进的司马懿

这样的退让当然也是假象,司马懿不仅是为了他自己和两个儿子,他也是整个司马氏族在三国时期的希望,承载着整个家族的荣誉,而且现在的魏帝已经是他侍奉过的第四代魏国君主,数十年的为官生涯,早已使他喜怒不形于色,可以很好的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

而且曹爽其人,能有今天的地位,大部分是依靠父辈的贡献,本人的才能是很平庸的,在进行完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他便觉得司马懿已经构不成威胁,开始沉迷于酒色之中,终日在府中饮酒作乐。并且丝毫不把魏帝放在眼中,一旦外地有什么进献的宝物,在送给魏帝之前,一定是先送到曹爽这里,他挑完之后,剩下的才是魏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

这样的行动无疑是十分愚蠢的,朝堂之中还有许多心向魏帝的大臣,他们见此情形都对曹爽十分不满。从政治方面来讲,曹爽这样的行为也是非常幼稚的,司马懿根本不可能容忍这样才干的人位于自己之上。

不过曹爽还是没有完全放下对司马懿的戒心,毕竟整个魏国朝堂,能对他产生威胁的也只有司马懿一人而已,司马懿为了让曹爽放心,便主动装出一副病入膏肓,命不久矣的样子,曹爽听闻后果然上当,再也不顾及司马懿的情况。

后来,在一次祭奠活动中,曹爽陪魏帝曹芳去城外祭祖,司马懿便趁曹爽不在,直接夺了他的兵权,率领人马杀向了城外的祭祖队伍,曹爽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根本无力反抗,只能下马受缚,向司马懿认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司马昭

从此之后,魏国的大权就依然全部把控在了司马家族手中,后来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灭亡了蜀国,再后来吴国也被覆灭,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最后统一三国建立了晋朝,而这一切都是司马懿多年的隐忍换来的。

三国时期的无数英雄人物,所追求的无非就是一统天下,但是他们谁都没能做到,反而是前期毫不起眼的司马家族做到了,并且通过分析司马懿多年的种种选择,也可以看出司马懿真是绝顶聪明之人,再加上他奠定了晋国的基础,完成了许多大才都未能完成的事,称他为三国第一聪明人毫不为过。

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如果大家对谁是三国第一聪明人的结论有什么看法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