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叶可央
整理:本报记者 王宛艺
今年9月26日,西岸梦中心开业。大体量亲水空间,吸引着首店首发首秀首展,10月将举办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上海站。
人声鼎沸、笑语萦绕,昔日亚洲大型水泥厂,与当下游人的生动表情相映,叶可央被感动:"看着西岸生长、变化的每一天,很难忘。"
2008年,叶可央研究生毕业,入职徐汇滨江开发投资建设有限公司。2012年,徐汇区整合功能成立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十多年来,这段滨水岸线,从"工业锈带"蜕变成拥有大量公共空间、艺术场馆和科创企业的"生活秀带""艺术秀带""科创绣带",获评"中国人居范例奖"。这里可以是大模型孵化器,也可以是极限运动赛场、"商旅文体展"地标。如今,依托市中心唯一直升机综合服务场地——龙华机场,抢抓全球低空经济发展机遇,链接长三角,打造新业态。
2008年,以上海世博会举办为契机,徐汇滨江启动成片更新。
"比别人快半步"
叶可央常去西岸智塔45层,可以俯瞰西岸全貌。那是团队规划蓝图的"大本营","我们看着模型与实景一步步交叠,最初的设想一一实现"。
2008年,徐汇滨江启动成片综合开发。"每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有孕育她的河流。"叶可央是城市规划专业出身,理解江河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滨水空间承担了城市水利交通、生活交往、产业发展等功能。这片中心城区核心区连续可开发的岸线,让各方极为珍视,"被视作黄浦江滨水开发的‘大衣料’"。
团队每个人都难掩兴奋。他们不知疲倦地往返水岸,起初,道路不通、设施较差,一场雨就可以让泥浆漫过脚背。"但我们想着要对标伦敦南岸、巴黎左岸,打造属于上海的滨水空间。"叶可央说,水汽氤氲了科创、人文氛围,浸润着城市,成为城市意象。
2013年起,徐汇滨江提出"WEST BUND上海西岸"品牌,以及贯穿至今的发展原则,并在开发实践中更为精准——规划引领、文化先导、生态优先、科创主导。
今年,模速空间三期将于10月投入使用,已聚集超200家大模型企业,成为上海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没有围墙"的科创街区蓄势待发,新落成的AI广场成为初创企业新品发布的舞台。
这个当下,回头看2018年在西岸举办的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就有了别样的意义。"此后人工智能产业集聚起来,智塔建成,期智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相关企业陆续入驻。"叶可央说,西岸的幸运,"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总比别人快半步,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引领着西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如今的徐汇滨江已从"工业锈带"蜕变成"生活秀带""科创绣带"。
生活实感填充"眉眼神态"
在西岸,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舒服的"姿势"。
西岸规划者们说,道路、楼宇构建骨骼,产业功能形成肌肉,当然,更需要丰满它的形态,从人的需求层面出发来设计、运营,在硬核之余,以生活实感勾勒"眉眼神态"。
美术馆大道开放夜场,200米的西岸夜巷点亮夏夜消费……随着空间打开和场景释放,西岸的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逐渐显现,滨水区走向叠加、复合发展,创造新型消费场景,也塑造滨水生活新方式。
"波士顿滨海区是全球最具创造力的一平方英里,城市可漫步的氛围激发了创新活力。"叶可央例举"赛事和演出的殿堂"麦迪逊广场花园,平均每天有1.5场球类赛事和演出在这里举行,也由此启迪西岸的节展创新。
今年国庆前夕,西岸梦中心开业后,日人流量超3万人次。艺术与科技、人文与经济在黄浦江畔交融,一座剧场、一块草坪、一片空地,在人群熙攘间活力自然生长。
今年,"公园城市示范区"规划方案呼之欲出:依托蓝绿资源,促进融合发展。以此集聚各类资源,服务产业人群,也让滨江与腹地开发彼此呼应,丰富科创街区配套服务。
如今,越来越多高能级平台、重量级项目和标杆性企业入驻徐汇滨江,共建共治联盟成立,形成地区发展合力,也探寻为在地白领、居民、游客提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路径,"让西岸成为一种生活模式"。
作者:王宛艺
文:本报记者 王宛艺 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