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晚年,儿子们各怀鬼胎,造成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九子夺嫡”事件。

这场夺嫡之争,最早在大阿哥胤禔皇太子胤礽之间展开。尤其是胤礽第一次被废后,大阿哥认为机会来了,上蹿下跳,甚至奏请康熙杀掉胤礽。结果惹恼康熙,被圈禁,成第一个出局者。

大阿哥下线后,能力极强的八阿哥胤禩凸显出来。胤禩政务能力强,为人也极为谦虚,有“八贤王”的美誉。擅长理财的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都是八阿哥的死忠粉,和十四阿哥胤禵,都被贴上了“八爷党”的标签。

当然,十四阿哥胤禵隐藏很深,他明面上支持八阿哥,实则自己想上位,尤其是当上“大将军王”后,更是觊觎大位。结果,八阿哥很快出局,十四阿哥也因康熙去世时在外领兵,没能夺得大位。

不过,相比于八阿哥、九阿哥的惨死结局,十四阿哥因和雍正一母同胞,只是被雍正圈进。雍正去世后,胤禵不但恢复了自由,还被晋封为多罗恂郡王,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笑到最后的是“冷面王”四阿哥胤禛。当然,在上位的过程中,他的铁粉,十三阿哥胤祥出了大力,有效控制住了兵权,从而保证了胤禛顺利登基。

此外,读书极好,在清流派大臣中很有声望的三阿哥胤祉,也对大位非常觊觎,尤其是大阿哥、二阿哥被废后,他也曾跃跃欲试。然而,典型书呆子的他,根本就没机会。但这并不妨碍雍正对他的嫉恨,最终被雍正找理由圈进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一生有24个儿子。除了上面参与夺嫡的9位皇子外,还有15位皇子。以十四阿哥为分界线,前面5位,后面10位。如果说后面10位因年龄、资历等因素无法参与夺嫡的话,那么前面5位为啥没参与夺嫡呢?

首先是五阿哥胤祺,与九阿哥胤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他自幼不爱学习,算是个文盲。这就没了夺嫡的资本。不过,胤祺自己也无心政治。雍正帝即位后,胤祺第二个上表祝贺。雍正对其生母宜妃和弟弟胤禟非常不满,但并没有因此牵连到他,反而让他处理一些隆重但无实权的事务,比如祭祀皇陵、主持拜祭等,给予其较高的政治荣誉。

1732年,胤祺因病去世,终年54岁。雍正亲自给他撰写祭文,可谓善终。

然后是皇六子胤祚,与雍正同为德妃所生,不过6岁时就夭亡了。另一个早夭亡的,是皇十一子胤禌,只活到11岁。

接下来是七阿哥胤祐。他有两大缺点:母亲成妃出身低微,背后无家族势力支持;再就是天生残疾。正因为这两点,胤祐从一开始就没往储位方面去想,而是把自己准确的定位在“臣子”上,安分守己,老实做事。正是有这样的心态,他在夺嫡之争中没有站队,跟每一个阿哥关系都不错。

雍正即位后,对这个勤勉听话的弟弟也很信任,让他继续掌管军务,并晋封他为淳亲王。1730年,胤祐去世,享年51岁。雍正评价其“敬谨小心,安分守己”,赐谥号“度”。

最后一个有资格争夺皇位的,是皇十二子胤祹,其生母为定妃,且他是由孝庄文皇后的随身侍女苏麻喇姑抚养长大的,文武全才,还深得康熙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下,胤祹养成了不骄不躁、独善其身的性格,对任何事情都能淡然处之。可以说非常佛系,非常低调,从没有过登基大位的想法。即便这样,雍正登基后,还是不放心,曾一度剥夺其王位,降为贝子,再降为镇国公。

但胤祹宠辱不惊,没有表露任何不满。而雍正此举,或许也是出于权谋方面的考验,不久,就恢复了胤祹履郡王的封号。乾隆即位后,晋封其为和硕履亲王。

胤祹虽然为人佛系,但做事方面还是颇有水平的。从康熙到乾隆,当时宫廷内的重要祭祀、丧葬活动,他都是主要负责人,而且都办理得井井有条。在康熙所有皇子中,胤祹活的时间最长。乾隆二十八年,胤祹去世,享年79岁。这可能与他一生恬淡闲适、淡泊名利的性格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再说一下其他几位因年龄太小而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命运。

皇十五子胤禑39岁病故,一生未获重用,也未被打击。

皇十六子胤禄,与胤禑同母不同命。他很小就跟着四阿哥胤禛玩。雍正即位后,将其过继给没有子嗣的庄亲王博果铎,继承了庄亲王爵位。与其哥哥不同,胤禄为人精明能干,得到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的信任,长期担任议政王大臣。1767年,73岁的胤禄去世,算得上富贵终生。

此外,除了皇十八、十九子夭亡外,皇十七子胤礼二十子胤祎二十一子胤禧二十二子胤祜二十三子胤祁二十四子胤祕因彼时年幼,均与夺嫡一事无关,长大后虽所受恩宠有别,但都得以善终,不像八阿哥、九阿哥那样,不仅被褫夺爵位、削除宗籍,甚至名字都被改成“阿其那”和“塞思黑”这样的脏话。

▼今日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