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庆假期第五天

出土文物看了很多的朋友们

别忘了还有出水文物

沉睡500多年的“深蓝宝藏”首次公开亮相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明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海沉船捞出了啥宝贝?

这件明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

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打捞“上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命名上就看得出来

它有多吸(戏)睛(精)

珐华+贴金+镂空工艺精湛

孔雀+牡丹纹饰精美

大罐“商卡”信息走一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器型身材→大口罐

直口,圆唇,短颈

丰肩鼓腹,下腹部斜收

胫足部微撇,圈足

设计巧思→镂空外衣+实心内胆

罐体为双层,外壁镂空,内胆施绿釉

内部整齐装有“福”字款白釉小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珐华之艺→沥粉技术

此罐以深蓝釉为地

采用沥粉技术勾勒纹饰

填以孔雀绿彩、红彩及金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值担当→五层纹饰

从上至下依次为

颈部饰卷云纹

颈肩之间饰覆莲纹

肩部饰凤穿牡丹纹

腹部为主体纹饰——孔雀山石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为雌孔雀,右为雄孔雀。

两对孔雀(每对一雌一雄)姿态各异

闲步于奇石、牡丹之间

胫部饰一周仰莲纹,内填花卉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表示

珐华器表面出现主体纹饰贴上黄金金箔工艺

这在以前是没有发现过的

据推测应属于海外高级定制瓷

是时候认识一下“珐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珐华,又称“珐花”“法花”“法华”

是一种以陶或瓷土为胎

施蓝、绿、白、紫等各色中温釉

采用沥粉技法勾勒纹样轮廓

再二次烧成的陶瓷装饰技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记载

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之窑……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其花以生物花草为多。

前有人用宝石、紫晶、金珀来形容珐华器的色彩

后有学者用

“釉色晶莹肥润”“造型典雅雍容”来描绘它

始烧于元代,盛于明

元代,珐华器流行于晋南地区

明中期,景德镇地区开始使用瓷胎仿制珐华器

因此,珐华器有陶胎和瓷胎之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敲黑板→啥叫沥粉技法?

珐华器最常用壁画的沥粉彩绘技法:制作时,通常先在经素烧的胎体上,用泥料勾出凸起的纹饰轮廓,在轮廓内分别填入各色釉料,再入窑煅烧而成。贴花、堆塑、镂空等也是多见的装饰技法。

不白来!亲手“捞”文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是不是被珐华之美迷住了?

没看过瘾的别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彩瓷器常见梅瓶和大口罐,纹饰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为主。

包括明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在内的

13件(套)珐华彩瓷器

首次公开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

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上

还有青花、红绿彩等出水瓷器展出

主打一个色彩斑斓、种类丰富

破解身份的彩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推算

丙寅年是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

“丙寅年造”款红绿彩碗的发现

揭开了南海沉船的身份之谜

证实了一号沉船属于明代正德时期

社交必备的大盘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龙鱼跃龙门应龙纹大盘

在国内较为罕见

青花大盘多出口到东南亚、南亚地区

当地人有围坐共同享用餐食的饮食习惯

这种大盘就会派上用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展览现场带来的震撼不止一点点

出水文物不光能看,还能“捞”!

展厅配备了VR设备与沉浸式装置

请你“下海”进行水下考古

亲自体验一把“捞”文物是什么感受?

探寻深蓝秘境 守护文脉珍存

当我们凝望一件件尘封海底数百年的宝藏

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

就这么水灵灵地浮现于眼前

快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起沉浸式打卡深海考古之旅

“捞”个“文物(创)”带回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