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放学回家经常守在中央一台,搬着小板凳等着六点钟开始的动画片《西游记》。

其中的主题曲到现在还会哼唧几声,“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牵着三徒弟。”

长大后才发现原来《西游记》只是一部神魔小说,历史上并不存在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存在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更没有只会说“大师兄,师父被抓走了”的沙悟净。

进入社会之后,见识过人性的险恶、规则的束缚和命运的不公后,回过头来重读西游记,发现小说处处蕴含着人生哲理,顿时心里畅快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游记》就不单单是一部诙谐幽默的神魔小说了,更是一首可以吟唱的浪漫史诗。

《西游记》的浪漫之处在于即便是三徒弟的姓名及其背后的寓意都充满了佛、道两教的思想和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找的三徒弟

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后,辞别了玉帝,回到了雷音宝刹。

先是在诸佛、菩萨、和金刚面前吹嘘了一番自己的功绩,言谈间提及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不过最终还是逃不出自己的五指山。

吹嘘一番的目的很简单,如来这就是在部下面前宣示自己的领导权,暗示弥勒佛你先不要着急上位,佛家的一把手暂时还是我,我还有没做的事要去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什么呢?很简单,传教。在哪传教?南赡部洲。

如来讲完之后,对众言曰:“南赡部洲的人,都喜欢贪淫乐祸,多杀多争的人,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希望有人可以到东土去寻一个意志坚定的取经人。”

这个时候,观音菩萨适时的配合了如来的演出,唱起了双簧,表明自己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如来的说法大会上,作者着重描写了观音的外表和气质,观音长的是“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

观音的衣服装饰也颇为讲究,“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绵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

妥妥的一个千灵万应、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形象,给足了观音的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音领了如来的旨意后,又接受了如来送给取经人的三件宝物,分别是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然后又给了观音三个“紧箍儿”。

但是观音最后只给了唐僧一个戴在了孙悟空的头上,另外两个没有下文,应该是私藏了,看来观音和如来也不是完全的同心同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路之后,常规逻辑下观音应该是直奔东土大唐,找取经人。

可是这个时候,观音先是巧合的找到了三个徒弟,分别是卷帘大将、天蓬元帅和孙悟空。

为啥不直接说是沙悟净和猪八戒呢?

因为在遇见观音之前,沙悟净和猪悟能在小说中是没有名字的,就连“沙悟净”和“猪悟能”这两个名字也是观音为这两位取的法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观音来到放光之处的五行山,主动想给孙悟空也取个名字,可猴哥说我有名字,叫做孙悟空,正是“悟”字排行。

最可怜的当属小白龙,到头来连一个佛门名字都没有。

作者这样安排可能是由于小白龙的背景不够强大,只是地位低贱的龙族,上不得台面,比不上玉帝的贴身侍卫卷帘大将和掌管天河的天蓬元帅。

这样写主要是掺杂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故,或许也暗含了儒家倡导的等级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徒弟都有原罪

在《西游记》中,除了师徒四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观音了,客串最多的也是观音。

观音菩萨作为取经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精心组织取经团队。

同时,观音作为一个桥梁式的人物,是连接仙界和凡间的联系人,在取经这项事业中,观音是如来身边最好的协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