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中国解放军刚刚打赢渡江战役,这期间党中央拒绝了李宗仁提出的“划江而治”的荒谬想法,势如破竹成功解放了国民党首府南京,下一步便是要逼近上海和杭州这两座大城市,争取早日解放上海和杭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战役成功后,所拍摄的照片

整个战争局面来看,国民党反动派必将被消灭在历史舞台上,上海和杭州绝对拦不住解放军的步伐,但是上海作为远东金融中心,国际大都市,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影响力是很大的,所以在制定解放上海的方案时便变得十分困难,既不能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建设造成过多破坏,同时还要歼灭国民党在上海的20多万守军,这件事情看上去分明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嘛!

当时奉命攻打上海的是第三野战军部队,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两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此时也是犯难,究竟怎样在保护上海完整的同时又能歼灭敌人,成了他们非常着急思考解决的大事。最后两人集思广益,总结出最后的方案上报给中央,毛主席看了这个方案以后十分满意,在书面上连续批示了四个“很好”作为回复。

那么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方案呢?让毛主席接连称赞说明说明这份方案肯定十分优秀,我们一起来看看。其实当时陈毅和粟裕一共出了三套方案,但是最后他们只留下了第三套方案,否决了前两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战役双方兵力部署线路图

方案一:部队采用围城打法,将上海围个水泄不通,断绝城内一切粮食,水源等重要资源的供给,从而逼迫国民党部队弹尽粮绝,自己消亡。但是陈毅和粟裕仔细一想,如果这么做的话,倒霉的不只是敌人,上海的老百姓也会跟着遭殃,于是这个方案就被直接被他们自己否决了。

方案二:部队直接从苏州河发起进攻,那里是敌人防守最薄弱的地方,从此地进攻可以很大程度减少部队伤亡,同时可以实现全方位包围,切断敌人的退路实现全歼敌人的战略目标。但是苏州河后面就是上海市区,如此一来上海整个最繁华的地方必将沦为一片废墟。从这个角度出发,陈毅和粟裕仔细思考还是否决了这个方案。

方案三:部队直接兵分两路,分别从浦东浦西两个方向进攻,这样就会从吴淞地区攻打敌人,也能切断敌人退路,实现全歼敌人的战略目标,同时避开了上海所有繁华地段,可以使战后的上海最大程度保持原样。但是吴淞地区正是敌人重兵所在,而且敌人防御工事十分坚固,碉堡林立,攻打起来付出的代价肯定很大。

最后为了保护上海城市和人民,陈毅和粟裕决定选择第三个方案来解放上海,得到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后1949年5月12日,陈毅和粟裕兵分两路开始了解放上海的武装行动,当时中央有明确指示,这场战役陈毅负责领导全盘,而战场指挥全部由粟裕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的合照

当日晚上粟裕率部率先向武松地区的敌人发起进攻,刚一交火天气便开始恶劣起来,大雨磅礴,道路开始变得泥泞不堪。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军先头部队遭到敌人火力线伏击,损失较为惨重。当时国民党的总指挥是汤恩伯,这个人在战前便十分嚣张,他借助当年日军在上海修建的坚固工事布下重兵,并狂妄地声称要将上海之战变成第二个“列宁格勒战役”,我军初战失利,汤恩伯更加嚣张,但是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汤恩伯的嚣张也就仅限于此了,之后的战斗会让他哭都来不及。

粟裕立马总结战斗经验,制定了一个最合理的战术,就是不着急进攻敌人兵力,先着手于爆破消除敌人的防御工事和碉堡等建筑,这个方案制定后,全军开始进行全方面的工事爆破,暂时避免硬攻敌人阵地的做法。这个战术果然见效,在我军的努力下,敌人工事和调拨逐渐被拔除,这样子敌人就无法发挥原有的优势,必须和我军正面交战。要知道上海国民党的守军虽然有20多万,但是其中大多数人是从江南临时抓来的壮丁,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那是很差的。

被迫和粟裕部队正面交战的敌人实在不是对手,战争开始以向着我军一边倒的形势发展,汤恩伯全线溃败,一路逃亡。就这样陈毅和粟裕只用了16天就解放了上海,汤恩伯仓皇出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上海后,解放军不打扰任何百姓,全部露宿街头的真实照片

上海解放后,陈毅下令所有部队不可骚扰百姓,不可闯进百姓家里,于是便出现了历史上经典的一幕,所有解放军战士很整齐地露宿在上海街头,上海百姓看到后都十分感动,纷纷赞扬解放军是人民的好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