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现代化起步较早,但过程充满了曲折并呈现出模式多样性的特点。作为现代化进程的“先发者”,欧洲工业现代化的教训是深刻的。因此,对欧洲工业现代化的历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全面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世界历史研究以史为鉴、资政建言的作用。

欧洲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欧洲发达国家是近代工业的启动者和领导者。工业现代化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世纪下半叶,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领头羊”,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效率获得极大提高,欧洲进入了“蒸汽时代”。这一时期,欧洲先后创设了一系列制度体系,如民主制度、市场经济、产权体系等。技术和思想的创新推动欧洲领跑全球,但也催生了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欧洲发展观,最终遗祸全球。

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欧洲工业现代化进入“电气时代”。这一时期,欧洲工业发展迅速,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成为工业现代化的典范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在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破坏、资本剥削、对外扩张和野蛮掠夺等,也给本国、本地区和全球多个民族和国家带来了灾难。

第三阶段是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这一时期,欧洲工业逐步向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推动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数字技术推动人类社会持续深度变革,人类进入“智能时代”。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工业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欧洲已经由18世纪的领跑者变成跟随者,比如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发展方面,欧洲进入一个加强规制和社会治理的路径走向,在颠覆性创新、大规模研发应用、领跑全球的尖端性技术上逐渐落后于中美。虽然持续寻求重拾“再工业化”,但欧洲已步入过度保护、思想保守、习惯规制的发展路径,重启工业现代化之路困难重重。

欧洲工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欧洲工业现代化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具有明显的国别多样性和发展阶段性,作为一个长期进程至今仍未完结。事实上,现代化进程非常复杂,内容并非简单的经济和工业发展,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体系和制度环境的变迁。正因如此,欧洲的工业现代化具有很强的阶段性,主要包括一般的工业现代化、后现代化、再现代化等阶段。其中,后现代化和再现代化是对早期现代化反思后的“再出发”。欧洲工业现代化从英国工业革命持续至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后现代化进程大致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这一时期开始,欧洲发达国家经济从工业化转向服务业化、智能化和数字化,产业结构出现较大调整,也极大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生态。相比现代化追求经济增长,后现代化则进入消费型社会,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发达国家推行的以转移低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端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调整,造成制造业的萎缩,引发了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和服务业化,进而削弱了其产业的竞争力。2008年以后,出于对服务经济过度发展的反思,欧洲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和“再现代化”。为应对石油危机、提高产业竞争力等,部分国家实施了“再工业化”战略。总体而言,这些变化是欧洲总体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并非一个现代化进程的中断、另一个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其次是坚持创新驱动,奉行知识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科技创新便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蒸汽机的发明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推动了交通运输方式的革新,使得商品和信息的流通更加便捷;电力、化学、钢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将科技创新的力量发挥到了新的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成果的不断创新发展,更是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欧洲各国大力投入教育和科研事业,教育基础和科研能力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成为推动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驱动力量。欧洲各国依托大学、科研机构和技术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并且在实践中注重科研与产业的结合,鼓励企业投入研发,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而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最后是坚持理论服务现实,塑造欧美现代化话语体系。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现代化理论应运而生。经典现代化理论不仅是20世纪50—60年代社会科学的主导范式之一,也是欧美学者极力追求的。现代化范式以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作为宏大视角,将近五百年的世界史描述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欧美学术界打造的现代化理论,以“西方中心论”和“文明等级论”为核心,建立了具有引领性的话语叙事体系,长久影响了世界现代化研究。

对欧洲工业现代化的反思

欧洲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及其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成为欧洲重启工业现代化之路的障碍和阻力。

首先,欧洲工业现代化充满了血腥,是非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欧洲发达国家在推进工业现代化后,开始了对外扩张和掠夺的进程,为西欧原始积累集聚了资本,并形成了西欧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绝对优势。随着实力增强,欧洲也向文明和历史辉煌的区域,如西亚、北非、印度、中国等地扩张,现代化逐渐蔓延到全球。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垄断帝国主义,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不可避免地因争夺势力范围而走向了战争。在经历两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快速发展之后,战争的巨大破坏使欧洲现代化难以走出由治到乱的恶性循环。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完成原始积累,以邻为壑、巧取豪夺的做法终将伤及自身。

其次,欧洲工业现代化创造了“文明等级论”和“西方中心论”,是不平等的现代化。欧洲工业现代化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定的发展模式,即一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现代化涉及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领域的理性化等。一些西方学者大力推介现代化的“西方中心论”,认为西方是工业革命的主要驱动力量,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中心,从中心开始驱动边缘地区的发展,并向外输出西方模式和价值观,最终形成了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传统与现代的人为的等级优劣。

最后,欧洲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产业空心化、贫富差距、以污染换发展等代价,是充满矛盾的现代化。从欧洲的发展轨迹看,现代化虽然有先发优势,但一些后现代、去工业化等做法,令其经济发展出现空心化、金融化、虚化趋势,在现代化进程中造成的严重污染、城市病、贫富分化、老龄化等问题,留下了现代化发展的深刻教训。作为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的经历更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是怎样形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大气污染让雾霾成为伦敦的特色,伦敦雾甚至与大本钟、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一起被称为伦敦的三大著名景观。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开始了艰难的治污染之路。工业发展导致的城市化和城市扩张,也形成了交通拥堵、生态恶化等城市病。

从工业文明生发而来的欧洲政党政治和民主体制一度领跑全球,但随着社会变迁加速、产业空心化和金融化等趋势使得欧洲政治生态出现颠覆性变化,政治碎片化、政治极化、民粹主义大行其道。西方政党政治引领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本质驱动力没有改变,在不少欧美国家造成了社会撕裂、阶层对立等弊端。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吕佳

新媒体编辑:苏威豪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