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中神秘的外国将领,长期无人知晓,70多年后身份终于公开

在30年代的工农红军中,有一批神秘的朝鲜人,他们大多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为了自己祖国的独立事业而毅然投入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这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无疑是金武亭和金勋(又名杨林、毕士悌),前者是红军大学的炮兵教官(营级),后者曾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但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位默默无闻的韩国人在红军中担任中高级指挥员的职务,笔者这次就来介绍这位名叫张世杰的韩国人的具体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投身中国大革命

张世杰,原名金洪黙(Hong-Mook Kim),1901年出生于韩国汉城钟路区寿云洞,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成年后,张世杰愤慨于日本侵略者的野蛮统治,想急切寻找一条解放祖国的道路,这时他打听到中国黄埔军校三、四期开始招收韩国学生的消息,张世杰便毅然踏上远赴中国广州之路,并成功成为24名韩国合格者中的一员,这批人在校期间大都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照:为黄埔军校招募韩国籍学生的金元凤

1926年1月,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张世杰与同学朴孝三(日后的人民军第9师师长)等人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从事宣传鼓动工作。随着北伐军的连战连捷,张世杰跟着部队也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一直抵达上海、苏南一带。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张世杰与其他韩国战友都投入到了发动和组织上海市民团体的繁忙活动中。

四一二事变的突然爆发,使得大革命的有利形势急转直下,张世杰和几个战友不幸被逮捕,并被投入南京的监狱中,因为狱中恶劣的卫生环境,他的同学尹昊不幸去世。尹昊之死使得在上海的韩国侨民团体异常愤怒,并向国民政府提出了抗议,组织上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将张世杰等人营救出狱,并将他们安排到准备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中。

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后,张世杰担任起义部队的下级指挥员,并随大军从南昌一路打到粤赣边。由于起义军主力在汤坑决战中失利,张世杰和部分指战员接受了粤军的改编,并在第4军教导团叶团长的领导下,再度参加了广州起义。由于敌众我寡,孤注一掷的广州起义也毫无悬念的失败了,张世杰逃出广州后又辗转回到上海找组织汇报。

二、担任红十四军师长

回到上海后,张世杰被组织上安排到江苏省委,先后在上海和苏中地区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2月,趁着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江苏省委将活动在江苏省通如海泰地区的游击队合编为红十四军。红十四军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战斗,1930年4月,由于攻坚失利,军长何坤牺牲。为了重振该军,有军事经验的张世杰江苏省委派去参与红十四军的领导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十四军17位指挥员的集体塑像

1930年5月,张世杰和原红十四军政委李超时、黄火青、俞乃诚等人重组红十四军军部,并将原先的两个支队改编为两个师,张世杰任第1师师长,师政委则是四川人黎昌圣(1933年被张国焘杀害)。由于根据地的分散,红十四军的这两个师实际上是单独活动,张世杰指挥第1师灵活作战,粉碎了当地“剿匪”总指挥李长江的所谓“八路围剿”。

在李立三左倾盲动主力路线的影响下,上级命令红十四军1师组织5万农民发动“黄桥暴动”。1930年8月3日,行动一开始,进展还算顺利,在李超时、张世杰等人的指挥下,部队兵分四路直捣黄桥。眼看即将拿下目标,隐藏在红军队伍中的两个内奸连长突然率部撤退,致使夺取黄桥的计划流产。

在当地国民党地方武装的联合围攻下,红十四军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特派员徐德建议部队分散活动,张世杰带领第1师2团企图跳出外线到泰兴一带游击,但未能成功。最终为保存实力,上级命红十四军余部埋掉枪支就地解散,张世杰和李超时等人仍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三、红军中职位最高的韩国人

1931年冬,张世杰作为重要的军事干部,被军委派往江西苏区,在红军学校里担任军事教官,如果不出意外,作为非常难得的国际革命者,张世杰原本会和金武亭、杨林一样一直在红军学校里工作到长征时期。这时突然发生了江西军区独立4师师长兼政委龙普霖叛变未遂事件,这位上过井冈山的老战士因为对革命悲观失望,居然想率部投敌,结果被团政委胡楚夫、赖际发等人绑了后枪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赖际发,曾任独立4师政治部主任、第12团政委

独立4师是在江西军区的四个独立师(3、4、5、6)中也算是战力排名第二的部队,由原红十二军35师105团、广南独立团和石城独立团合编而成,因而有一定的战斗力。江西军区总指挥陈毅向红军总部要求派一个有经验的师级干部来,但这时红一方面军因为赣州战役受挫,军事干部也非常紧张,最后在江苏有过指挥经验的张世杰被调来担任独立4师师长。

与张世杰一同过来的还有师政委史犹生,因为江西军区处于后方,主要负责对付苏区内的一些地主武装和土围子,因此战斗任务不重,张世杰和史犹生趁机整顿了师司令部、政治部的机构,搞得有模有样,全师干部和团员大会的成功召开还得到了《红色中华报》的点名介绍和表扬。

随着战事逐渐向闽北、赣东一带发展,1932年8月,独立4、5师和红十二军36师合编为红二十二军,该军军长即著名的无衔军事家罗炳辉,政治部主任即谭政大将,张世杰则担任红64师师长兼军参谋长。因此在所有参加过中国工农红军的韩国人甚至是外国人中,张世杰的军事职务无疑是最高的(李德除外,所谓顾问不过是虚职)。

四、反围剿英勇牺牲

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张世杰在军长罗炳辉的指挥下,在江西浒湾地区和国民党军中央军旁系部队吴奇伟部90师打了一次大仗。红二十二军的两个师沿着金溪通往抚州的公路两侧前进,打了正准备宿营的第90师一个措手不及,并将其全部击溃。第90师由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发展而来,一向自称为铁军,出门都戴着绣有“铁军”字样的斗笠,结果被打得溃不成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张世杰共事过的罗炳辉烈士和谭政大将

在1933年6月的红一方面军藤田大整编中,为了充实基层部队建制,红二十二军64师和原红四军10、11师合编为红一军团2师,其中红64师缩编为红2师6团,张世杰和史犹生仍分别担任红6团的团长、政委。部队整编后,在江西抚州一带进行正规化训练,红6团毕竟是地方武装出身,在战力上比身经百战的红4、5团差不少,这也许是之后造成张世杰牺牲的原因之一。

1933年秋第五次反围剿打响后,黎川失守,为收复黎川,上级不顾国民党军已构筑完坚固工事的现实,强令红一军团进攻黎川、南城之间的硝石。由于敌人坚守工事不出,红2师从早上到中午连续冲锋了六次,都未获进展,在敌人优势火力的反击下,部队伤亡惨重,其中红6团伤亡600余人,团长张世杰也在指挥部队进攻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

张世杰牺牲后,由于其长期在地方部队工作,在独立4师和红6团共事过的同事史犹生、宋成泉等大多早逝,因此关于他的具体事迹曾长期埋没在史料之中,名气远不如金武亭和金勋响亮。直到200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金成龙在《不朽的脚步》第237页中提到了张世杰的名字,韩国人才知道这位红军高级将领的存在,随着中韩两国关于相关历史资料的调查和交流的日益频繁,相信更多关于张世杰生平的信息将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世杰牺牲之地:江西省南城县硝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