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安部新闻传媒

上海市公安局南京西路派出所继承和发扬爱民、亲民优良传统

“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南京西路派出所民警会同居委会干部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供图)

“我的父母是知青,回来时就是通过警民联系箱登记的……”在今年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南京西路派出所举办的一场警民开放日活动中,曾居住在静安区陕西路“时应里”弄口的居民张阿婆见到派出所现场展示的老照片时,握着所长陈伟的手感慨地说。

1957年,上海市公安局新成分局(后为静安分局)奉贤派出所(后并入南京西路派出所)首创上门办户口便民服务模式,并在陕西路“时应里”弄口设立警民联系箱,这一做法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像张阿婆这样的老一辈上海人,对该措施印象深刻。当年,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是一只小木箱让新中国第一代人民警察和百姓之间有了顺畅的沟通渠道。

历经60余年改革发展,如今,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南京西路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开通全平台“开门评警”“警营开放日”“平安商户联盟”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热线、专线”“线上、线下”百花齐放的警民公共关系建设新模式。

2000年初,南京西路派出所以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韩莺莺命名的“韩莺莺警务组”正式挂牌,作为全国优秀户政服务窗口,全所民警们继承和发扬了韩莺莺爱民、亲民的优良传统,在平凡的窗口工作中谱写着一首首为民爱民的新曲。

“感谢派出所,帮我解决了迁户难题,我们十年的心愿终于了结。”这是2009年,南京西路派出所启动网上“开门评警”后,居民岳阿姨在派出所主页留言栏里写下的一段话。由于缺少婚姻登记材料等原因,当年岳阿姨未能正常落户,陈伟在获悉后立即组织民警协调联系当事人户籍地公安,几经周折帮助岳阿姨完成了夙愿,这也成为分局首例异地调取户籍档案的范例。

从实践服务承诺到实行诚信服务,从继承韩莺莺同志优良传统到开展“肢体语言培训”,南京西路派出所民警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深厚的感情工作,让办事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进入新时代,上海公安机关始终将“爱民为民”的宗旨融入各项工作中,传承和发扬这一基因。从全面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到推出由基层派出所牵头,司法所、律所联动的“三所联动”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不仅体现了上海公安机关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上的创新与进步,更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谢警官,隔壁那个广告大屏幕又亮了,家里被照得一清二楚……”今年6月,南京西路派出所社区民警谢弼臻通过微信群“居民信箱”收到了关于商业区声光污染的投诉。他经过两个月实地调研,掌握了矛盾焦点,并启用了“三所联动+”调解机制,组织多部门入驻该区域,评估解决声光污染、厨余垃圾处理、外卖车辆乱停放等十余项突出民生矛盾问题,获得了居民的称赞。

如今,南京西路派出所积极推动“三所联动+”工作模式,已将部分公安业务下放至辖区30余座大型写字楼和商圈,化解了万余起民商矛盾,消除了1800余处治安隐患。(记者 吴艺 徐葳 通讯员 宋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