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祖传的,凭什么上交!”1985年,河南一男子家中祖传圣旨,被文物局专家“借”走26年,男子多次讨要却被拒绝,专家:已经捐赠给国家。男子一怒之下将文物局告上法庭,法院会怎么判?
有关蔡国富手中的祖传圣旨与当地文物局的矛盾,如果细究起来,那可真是令人气愤。
那是1985年,蔡国富在收拾自家老屋时,从尘封的旧柜子里翻找出了他家的那份祖传圣旨。
他小心的打开一看,圣旨由名贵的丝绢制成,并由汉字和满文两种文字书写,内容上记载了蔡国富祖上的丰功伟绩以及皇帝对其的特别表彰。
在蔡国富小的时候,他便常常听家里人提到自己家中有祖传的古董,等到蔡国富成为一家之主了,自然就可以知道那是什么了。
想起长辈在他耳边一遍又一遍的提到的古董,现在想来这份圣旨十有八九就是他们家世代祖传的宝贝了。
蔡家曾经富得流油,但可惜这一家族和清朝一样,盛极必衰,在蔡国富尚未出生时,就在那个乱世家道中落了。
到了蔡国富这里,虽然生活在公平祥和的红旗下,但由于贫穷,蔡国富还是和许多普通的农村孩子一样,辛辛苦苦的在土地里劳作了大半辈子。
好在现在他找到了祖传的古董,但蔡国富并不想为了生活将自己家的祖传圣旨卖掉,反而是想好好的把圣旨保存,一代又一代的传给后人。
可惜的是,农村地区发生点啥,几乎不一会儿全村人甚至是全镇人都能知道。
尽管蔡国富极力的在掩饰自己“身怀异宝”,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没多久后不少认识蔡国富的人,都知道了蔡国富找到了他祖传的圣旨。
而当地文物局在听说消息后,马上派来专家前来打听此事,这可就让蔡国富为难了。
要是平常话都没说过几句的点头之交,蔡国服自然会编点瞎话搪塞过去,但毕竟来到他家的是公家人,还有那些一看就是肚子里很有墨水的专家,蔡国富不好推辞,便只能拿出这份祖传圣旨,让专家们细心观察研究。
来到这里的专家一看到这份圣旨顿时睁大了双眼,并里三层外三层的把这份圣旨围住,七嘴八舌的讨论其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信息。
研究来研究去,那一天所有的专家们都只能给出一条确切的结论——这份圣旨是一份真正的乾隆朝的圣旨!
之后这批工作人员便三天两头的来到蔡国富家,言辞恳切的要求再次研究这份圣旨。
当时也没有照相机,而蔡国富也就是一个本分的农民,出于对于公家人的信任,便允许了此事。
后来这些专家说他们非常想要借蔡先生的这份圣旨去搞研究,并专门给蔡先生写了一份借条,非常可怜地乞求蔡国富的同意,并保证不会损坏此件国宝,而且还会认真保护。
蔡国富信了,于是大方的将自己的这份祖传圣旨外借给当地文物局,让他们抓紧研究。
谁知道这一借,竟然是十几年,期间蔡国富不止一次的提出要把自家的圣旨要回来,但都遭到了当地文物局的婉拒,并说这一切都是蔡先生为国家做贡献。
可贡献来贡献去,眼看借用日期已经到期,蔡国富再一次要求归还这份圣旨,随知文物局立即改变了说辞:“你已经将这份国宝捐赠给了国家,不能再要回来了。”
蔡先生顿时感觉五雷轰顶,自己哪里同意把自家的东西免费捐赠给国家了啊?
更离谱的是,当地文物局还不经蔡先生同意,私自建立博物馆,把这份圣旨当作镇馆之宝展览给世人,而且还收门票!
蔡先生一气之下和家人一起把当地文物局告上了法庭,并有理有据的展示了当时文物局开具的借条以及搬出了物证人证。
法官在了解来龙去脉后,最终判蔡先生胜诉,圣旨最终安然无恙的归还给了物主蔡先生。
而庭审结束后,法官语重心长的劝诫蔡国富是否可以考虑将文物捐赠给国家,但蔡国富并没有答话,经历了十几年来的波折,或许在蔡国富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决定了吧。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北青网2021年4月24日关于“商丘一村民家中惊现乾隆年间圣旨”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