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宝强作为民警代表出席媒体见面会

今年5月,荆州市公安局举行“向人民报告”公安功模民警代表媒体见面会。当6位公安功模、先进民警代表进入大家视野时,掌声不绝于耳。6位公安功模、先进民警代表中,石首市公安局网安大队长石宝强心情格外激动,他用带有河南口音的普通话,汇报了自己在没有硝烟的网络安全战场上,分析成千上万条数据,寻找违法犯罪的蛛丝马迹。他在侦办一起特大跨境网络赌博案中,深入践行一体化作战理念,带领专案组民警辗转31省71市,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76人,冻结涉案资金和扣押非法所得上亿元。

石宝强是河南省新郑县人,2009年参警,已来到石首市整整15年,他已在石首安家,成了真正的石首人。

石首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赵自高介绍,随着招警制度改革,越来越多的外地青年考入石首市公安局,约占公安队伍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其中工作十年以上者占六成以上,“德才兼备、量才适用”一直是公安局党委培养和重用干部的标准。截止目前,全局中层干部中,担任科所队长和指教导员“双主官”中,有外地民警12人,他们已成为石首市公安队伍中的中流砥柱。

适应环境,他们当好“石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春在审讯室内整理口供

对于外地民警来说,要安心石首工作,首先就要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如果说对公安工作吃苦耐劳,会勇敢面对的话,不适应更要克服的还是与群众打交道的心理,包括风土人情和生活的不习惯。

2010年,26岁的李春背着行囊,从数千公里外的内蒙古四子王旗来到石首。从广阔的大草原来到秀丽的江南水乡,李春很快便感觉到了不适应。他从警第一站是大垸派出所,大垸是湖南籍移民近半的乡镇,说的厚重的湖南话,连石首本地人都听起来费劲。入户走访、接出警、调解纠纷、办案问话,处处要和村民对话,好在本地辅警热心充当了“翻译”。李春在生活工作中努力“模仿”石首话与群众、同事交谈,他就是靠这笨办法从“学说话”开始进入警察的角色。李春慢慢熟悉了大垸每一寸土地,石首人也热情接纳了他。十四年过去了,李春称自己从一个“套马汉子”变成了地道的“石首男汉”,他也成长为石首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园派出所教导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陆锋走进学校进行法治宣讲

2012年,汪陆锋从十堰市来到石首市公安局,成为最年轻的社区民警。起初社区居民对这位外地口音的民警并不接受,他便将“有困难,找小汪”六个字印在警民联系卡上,张贴在街头,这是他对群众的庄严承诺,也全力以赴兑现承诺。面对落水的老人,他没有犹豫就跳下去;面对逃犯,他穷追不舍;面对80多岁的老人要找回失联9个月的女儿,他陪着老人辗转3000余公里,最终使父女在中秋之夜团聚;面对社区孤儿,他连续八年的六一,都陪着她过节……居民们也终将他当成最亲的人。社区一干就是10年,有人说浪费了黄金时光,而他说只要人民需要,我就无怨无悔。十年间,汪陆锋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先后荣获“湖北最美警察”、全省最佳社区民警、荆州十佳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他也走上了久合垸派出所教导员岗位。

守护平安,他们是“出鞘利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友伟走访辖区困难群众

百姓看公安,关键看破案。石首市公安局破案骨干和尖兵中,几名外地民警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高陵派出所所长廖友伟和同为警察的妻子都是石首近邻公安县人,当初和他们前后参警的老乡大都调回了公安县,他们却在石首扎下了根。廖友伟被人称为“智多星”和“拼命三郎”。2018年,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廖友伟为代号“2号涉黑案”专班负责人,他攻坚克难,打掉了以计某洪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36名涉案人员归案。铲除了横行垄断石首猪肉市场的“市场义务监督队”,打出了石首扫黑除恶的声威。2020年6月,刚刚完成扫黑“2号专案”审结的廖友伟,接到局党委交给的任务,对武汉市一起黑恶势力线索进行核查。这是由中央政法委扫黑除恶督导组转交省公安厅的线索,这起重担压在了以敢打硬仗能打胜仗著称的廖友伟肩头。廖友伟带领专班再次出色完成了任务,三十四名被告人均作出有罪判决。这是三年扫黑除恶收官战后,省公安机关常态化扫黑中打掉的一个重大黑恶团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晓东(右一)向领导汇报案件工作情况

7月17日,CCTV–1《今日说法》对石首市公安局破获一宗系列入室盗窃案进行了报道。此案关联三十多起案件,涉案金额十多万元,涉及湘鄂两省五乡镇十多个村。时任石首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董博,调关派出所教导员邹晓冬全程参与了侦破,并出镜介绍了侦破过程,充分彰显了公安机关反盗打抢、守护平安的决心和使命。

横沟市派出所长潘昭群,南口派出所教导员杨寅也都是在扫黑除恶中冲锋在前,闪现出除恶利剑的光芒。小河口派出所教导员陈考侦办的一起非法持枪狩猎案被“法治日报”报道,“我叫陈考,考试的考,我保证今后每一次警情,每一起案件,我都当成奔赴考场,接受父老乡亲的监督!”

心系公安,他们是百姓“知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攀走进企业进行法治宣讲

“来到石首市当警察,我就把自己当成石首人,我就是石首警察,守护平安,舍我其谁!”这是许多外地警察的心声,他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从松滋市到石首市,周攀从警已经有15年了,她当过派出所内勤,局办公室副主任,新闻中心主任,高新技术产业园派出所教导员、所长,也是石首市公安局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所长。有人发出疑问:高新技术产业园一百多家企业,将园区平安交给一位外表柔弱女所长能放心吗?

说实话,初当所长的周攀也有些担心,但素以“不服周”著称的她决不会打退堂鼓。有人劝她说:一个园区保企业不出事就行了,不要搞太多动作。但她说“要干就要干好!”

周攀和同为家在外地的教导员李春积极探索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园派出所“部门联动、警民融合”共同体,打造“三室三联”、护企护商品牌,即“亲·清”警企联心室、“和为贵”联调室、“高新义警”联动室服务品牌。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周攀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护航企业成长,服务经济发展,组建起熟悉群众情况、热爱支持公安事业的“义警队伍”。执法值勤中,周攀以身作则,法治宣传中,深入企业宣讲反诈禁毒知识;开展抓捕和治安整治,她不畏危险,冲锋在前。高新技术产业园被打造成平安园区,今年以来实现了刑事“零发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昭群向群众进行反诈宣传

潘昭群是监利市人,2022年9月,当他来到横沟市派出所任所长时,便得知辖区于某多次赴省市上访,还扬言要走极端。原来,十年前于某因琐事与人发生冲突,半年后一只眼睛近乎失明,医生诊断是因糖尿病引发,但于某始终认为是对方打伤的后遗症,索赔巨款。由于无法医鉴定又无旁证,既无法立案也调解达不成协议。“于某这样下去,不仅他家里不安宁,社会也不安宁”,潘昭群主动上门看望他,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并承诺“我这个新所长会理你这个旧债”。一席掏心窝的话,赢得了于某信任,从此,于某每天给潘昭群打电话,有时是询问有时是探讨,有时是为他上访的事,有时是为其他困难的事。一年多时间,潘昭群接了于某近500个电话,但他从没有过一丝不耐烦。几个月下来,于某也听取潘昭群对法律的讲解,反思自己的行为,他心里的气也熄了不少。见于某态度松动,潘昭群和镇政法专班趁热打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长达十年积案化解。于某感叹 :是警察用真情感动了我,用法说服了我!

无悔奉献,他们把石首当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博正在接受媒体采访

对于外地民警来说,身在他乡,少了与父母的相守时光,多了思念与牵挂。但是,他们怀揣着公安梦,是石首热土留住了他们,隐藏点点乡愁,学会默默无悔奉献。

在石首安家的外地民警,有人不仅自己留在了石首,还将家乡恋人带到了美丽的石首,变成了石首人。2009年6月,从河南科技大学法医专业毕业的董博,来到美丽的“玉石首”,在异域他乡十五年。来到石首一年后,他的妻子李双双也追随他来到石首,从辅警干起,后通过考试,进入市科信局,成长为局党组班子成员。而更多的民警选择把石首当家乡后,成了“石首女婿”“石首媳妇”。督察大队教导员郑玉同参警以来,在江北最偏远的派出所坚守达十余年。

石首市公安局每年都会有外地青年考来,也有人调回家乡,但作为来自遥远内蒙古大草原的李春为何选择留了下来?李春说,由于太遥远,他基本每三年才回一次家乡。然而,现在再回内蒙古,他已经明显感觉自己就是石首人,已习惯了石首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诗勇在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上进行发言

三十一年前,警校毕业的天门市小伙刘诗勇和恋人,毕业农大的杨文君双双来到石首。起初,人们并不看好他们会留在石首。三十一年过去了,刘诗勇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他说我要向雷锋学习,甘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之所以扎根石首,刘诗勇说石首市公安局非常好的环境感动了我,特别是局党委对外地民警的关爱,更使我下决心留在石首,安心干好深爱的警察事业,用敢拼的精神去干好每一件事情。

石首市公安局政委胡文池评价道,公安队伍中的异地民警,肩扛一份责任,心挂一份思念。在他们心中,早已把石首当作第二故乡,他们以执着与坚守,守护着万家平安,让鄂南湘北“玉石首”这颗明珠熠熠闪亮。

来 源 | 平安石首

编 辑 | 汪 野

责 编 | 柳 璇

核 发 | 周 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