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块土布或是一段丝线可以变成什么?时装、配饰、包包、发簪、绢花、玩偶、贴画……经过金山卫镇金康居民区手艺达人陈小芳的一双巧手,原本普普通通的土布等零碎物件,就会被赋予新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从小就喜欢手工制作,古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技艺,我觉得应该把它们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看到。”陈小芳表示,做了十几年的手工艺作品,心里越发感觉沉甸甸的,“最初是兴趣、是热爱,现在是责任、是事业,想要做好做精,就要不断寻求突破。”

在母亲、奶奶和外婆的言传身教下,陈小芳自小就对织布、扎染、刺绣等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继承了祖辈们的“绝学”。“奶奶90岁那年,把用了一辈子的织布梭子给了我,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会将这门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陈小芳只是利用工作业余时间从事手工制作,后来她干脆辞职,全身心投入到手工技艺的钻研中。只要看过接触过的技艺,她都想学会弄通。在网络还不发达的时代,当时为了学好这些技术,她经常奔波在全国各地,向一些“技术大师”取经。

在陈小芳的工作室里,有一顶海棠凤凰纹饰的凤冠,就是她在山西大同拜师学艺时所做。这顶凤冠以金色为主,配以红色的凤凰和层层堆叠的海棠花饰,再由珍珠、串珠点缀,精致华贵。据陈小芳介绍,这顶凤冠通体由二百余片金属焊接,为了体现海棠花的灵动,在枝叶关节处还用了缠丝技艺,耗时两个多月才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老师对这些手工作品的热爱、钻研让人钦佩,我经常在半夜12点,甚至凌晨1点左右还能收到她发来的消息。”金康居委会工作人员朱凯笑谈,“她会很兴奋地说‘诶,我又新研究了一件东西,你看看’,在她身上有一种执着和一股子拼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陈小芳在技术钻研、手工制作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同很多技术达人一样,一件作品的制作,往往伴随着多次失败,甚至推倒重来的境遇。但陈小芳并不气馁,她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是一次创新的机会。

有一次,在制作土布刺绣背包时,由于剪裁失误,导致最终缝合时效果并不理想。面对即将到来的“翻车”,陈小芳灵机一动,将错就错,对封口处重新进行设计剪裁,没想到最终做出来一款更加休闲、随性的背包,大受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害怕失败,要大胆一些,善于思考、总结。”抱着这样的想法,陈小芳在不同手工制作领域跨界尝试,从原本的土布扎染、刺绣技艺,到如今的缠花技艺、编织技艺、焊接技艺等,她掌握的技术越来越多,制作的手工艺品也越来越精湛。

今年上半年,她创新性地做了一系列24节气土布刺绣贴画,广受好评。眼下,陈小芳又对少数民族风格服饰产生了兴趣,尤其在苗银与土布技艺的结合方面兴味盎然,她广泛搜集资料、学习拓展,想制作一批民族娃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已经做了苗族、壮族、藏族三个民族娃娃,我想用一段时间,做全56个民族。”陈小芳制作的民族娃娃,服饰精美灵动,细节把控精准,让人爱不释手,“做这些东西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开始,金康居民区成立了“邻聚里匠心坊”,专门为陈小芳打造了一间工作室,由陈小芳带着社区居民们,一起体验、学习各类手工技艺制作。“每个月组织1到2场活动,每场都人员爆满。”金康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庄丽表示,“我们也希望多发掘这样的手艺达人,让匠人精神在社区得到传承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小芳也通过文化配送等形式,将非遗土布制作等技艺,传播到上海及周边地区。前不久,她还被聘任为海棠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她的手工技艺传承又有了新路径。

“这些技艺是我们世代流传下来的,应该在当下落地开花,我希望能把它们发扬光大。”陈小芳说。

通讯员:付婷

摄影:张晓燕

编辑:冯生丹

责编:陈薇婷、冯生丹

审核:陈建军、林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