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父母无恩论」正在毁掉当代年轻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看起来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其实不然。
因为啊,这一论调似乎越来越得到年轻人的赞同、共鸣和追捧,其实这也没什么,主要还是以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年轻人的「家庭观」。
本文就来跟大家深入聊聊「父母无恩论」和「父母有恩论」,争取用通俗的语言,把这个话题一次性聊清楚,聊透彻。
01
父母有恩论其实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根基,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没有了这个根基,说严重一点,华夏文明也就不复存在了。
古代「举贤」举的都是孝子,谁谁谁孝敬父母,不仅会得到人们的尊重,还会得到朝廷的重用;古代父母去世,再身居高位的官员,也得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27个月,也就是2年零3个月,这一制度被称之为「丁忧」。
这种孝道,可以说是从上至下,贯彻到了极点。
哪怕是到了现代,以「孝」为根基的传统,仍然没有得到多少动摇。父母的几十大寿是很隆重的,一定要办「酒席」,宴宾客;每年的「清明节」是我们为数不多的放假的传统节日,在这样一个日子,哪怕就放1天假,很多人不远千里也要回老家去「祭祖」。
这种「父母有恩论」,已经变成了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
它有用吗?当然有用了,而且也非常重要,前面说了,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根基」。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可能并没有那么适应我们这个时代。
我反倒认为,「父母无恩论」在某种程度上,或者说,在心理层面上,其实是更有助于子女「人格独立」和「心智成熟」的。
「父母有恩论」的问题在于,它不仅仅束缚了「子女」,更束缚了「父母」。
02
君不见,很多父母越俎代庖,大包大揽,辛苦一生,还要给子女挣「房贷」和「彩礼」的钱,最终换来的却大多是子女的「不感恩」和「理所当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