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13日,芦山县秋季文化旅游推介暨G318自驾大本营飞仙关驿站启动仪式在飞仙关镇三桥广场如期举行。“318自驾大本营”“318国潮茶马互市街区”两大品牌联袂出击,一道道文旅“大餐”次第奉上,再次让芦山这个宝藏小城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仙关镇三桥广场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近年来,芦山县以“一南一北”区域优势推动景区串珠成线、产业组合成链,围绕“一关一山一洞一斗一河”独特文旅资源,“一核一心两极三线”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正逐步呈现。

新引擎 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内生动力

恰逢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十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在雅安召开,为喜迎八方来客,芦山汉姜古城、飞仙景区、龙门古镇等“以会促建”改造提升项目也圆满建设收官。近年来,芦山聚焦“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依托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原则,以项目建设作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巨大引擎,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庙研学活动

如今,芦山县禾茂田园综合体正在打造 “产村相融”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互融的新型业态,县灵鹫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改造提升景区公路30公里,维修灵鹫茶海历史文化建筑约1.8万平方米,新建游步道5公里和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生态营地、户外运动拓展基地等配套附属设施。上半年全县加快实施30个总投资14.45亿元的农文旅项目,高速推进文物保护和景区、景点提升,丰富文旅业态多样化,促进乡村振兴。

新路径 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四通八达的道路,不断完善的基础旅游设施,芦山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在芦山得到了一体化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衣芸谷

串成链,以各方合力营造优质旅游环境。利用智游天府等平台做好统计工作,利用“线上+线下”模式开展文旅行业业主、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持续实施景区提质增效行动,指导各景区景点常态化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节假日文旅志愿服务、配套完善旅游功能设施设备等。

守得住,以文物保护留住文脉。深入挖掘芦山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将文物和文物遗迹作为重点进行保护开发利用。上半年,依托博物馆、红军长征石刻标语陈列展、乐以琴生平事迹展等,参观者达3.5万余人次,此外还深化馆校联动合作机制,打造青少年教育“第二课堂”。围绕芦山色历史,开展研学活动5次,引导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参与师生达2000余人。

办得响,以活动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3场,书画展2场,受惠群众达1.8万人,不论是“文艺轻骑走千村·文化惠民进万家”活动,还是第九届“油菜花开·七里夺标”民俗活动节目都广受好评。在即将到来的国庆期间,还将举行八月彩楼会民俗活动、飞仙关茶马剧场歌舞演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文艺活动,也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更加滋润。

新IP 吸引游客来芦享“向往的生活”

芦山这些年的变化,让摄影爱好者李年龙心中感触颇深。相机中的一张张图片,记录下芦山这些年文旅发展的图景:大川彩林、射箭坪日出、老君溪的静谧,“是真真正正得看到我们大芦山发展的越来越好了,我经常拍照就知道”,李年龙如是说。“大熊猫”“金丝楠”“汉文化”“非遗花灯”是芦山的特色名片,芦山正抢抓川藏经济协作实验区和天芦宝荥生态经济圈建设机遇,把金字招牌打响,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塔漏斗 李年龙 摄

悠悠茶马古道、铮铮蜀根汉魂,越来越多的“芦山特色”走出芦山,四面八方的游客朋友也们走进芦山。得益于在成都东郊记忆或是重庆的一场场推介,县域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从景区的营销诉求到旅游热点的深度挖掘,从“旅游+”产业的融通到节庆活动的氛围营造,新时期下的芦山文旅正不断创新、改变。

未来,芦山将以建设金丝楠根雕艺术之都、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融入“天芦宝荥生态经济圈”等新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为重点,深入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做美山水资源,做厚文化内涵,做长产业链条,做优品牌服务,装扮新时代更加出彩的魅力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