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北京医院病房内,85岁的王光美躺在病床上,虚弱但目光坚定。她突然用尽全力向女儿刘亭作揖,虚弱地说:"女儿,那件事就拜托你了。"刘亭泪如雨下,哽咽道:"妈妈,您这样我承受不起啊!"这位曾经的国家第一夫人,为何在生命最后时刻如此郑重其事?她口中的"那件事"又是什么?王光美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家里条件好,学习成绩更是杠杠的。"数学三王"里唯一的女生,这称号听着就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这位大小姐不走寻常路啊。眼看着美国留学的机会摆在面前,她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加入共产党。

你说这是为啥?因为她读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作者就是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刘少奇。这本书让王光美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心里暗暗发誓:"我也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

机会来了!1946年,共产党需要一名英语翻译。王光美二话不说,放弃了去美国镀金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革命队伍。这一步,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来到延安后,王光美可不是来当花瓶的。外语翻译、土地改革,样样都干。这位大学生在延安可是小有名气,不少人对她芳心暗许。但是,王光美的眼里只有工作和理想。

直到有一天,她因工作原因去找刘少奇。两人一见如故,聊得火热。刘少奇被这位才女深深吸引,邀请她共进午餐。别以为是什么山珍海味,就是简单的蔬菜面和馒头片。但就是这顿简单的饭,让两人的心靠得更近了。婚后的王光美,可不是什么娇滴滴的大小姐。她深知刘少奇工作繁忙,二话不说就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照顾丈夫。

刘少奇因为工作忙,经常吃饭不规律,搞得胃病都犯了。王光美听说花生米能治胃病,从此刘少奇的书桌上就多了一罐花生米。这种细心和体贴,让人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的贤内助啊!

1959年,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王光美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国母"。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谨慎小心。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王光美随刘少奇出访印度尼西亚时那惊艳世界的一幕。她身穿白色旗袍,将中国女性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幕不仅让世界为之惊叹,更是让中国人倍感自豪。

但是,王光美并不满足于当一个花瓶式的"国母"。她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到了晚年,王光美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幸福工程"中。这个项目旨在帮助贫困母亲掌握生存技能,早日脱离贫困。

王光美为了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倾其所有。她把父母留给她的古董和毕生积蓄全都投了进去。有人劝她留一件古董作纪念,她却说:"比起我的纪念,贫困山区妇女们的生活更重要。"这话说得,让人心里一热。

为了筹集资金,王光美甚至不惜拍卖了母亲留给她的6件宋代瓷器。这一举动让很多人感动不已,纷纷慷慨解囊。在她的带动下,"幸福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王光美不但捐出自己的工资,连子女们孝敬她的养老金也不放过。有一次,孩子们发现母亲生活得太"清贫",就让保姆管钱。谁知王光美知道后,反而责怪孩子们:"我怎么样都行,别忘了还有很多贫苦的母亲住在茅草房里呢!"这话说得,让人既心疼又敬佩。

在王光美的努力下,"幸福工程"累计救助了15.4万户贫困母亲及家庭,投入善款高达3.1亿元人民币,受益人口达69.5万。这个成绩,足以让任何人感到骄傲。

但王光美并不满足于此。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在为这个项目操心。她对女儿说:"我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你要把这项工作放在心里,把贫困母亲放在心里,这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这就是王光美,一个从名门闺秀到革命伴侣,再到无私奉献的公益人的传奇一生。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心系人民,就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