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华阳一矿:向“新”蓄势 向“质”攀升

安全帽内的芯片,让煤矿工人在井下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坐在集中控制舱内按动按钮,便能实现工作面破岩、运输等成套设备的“一键启停”;打开“一张图”,矿井运行的实时数据和运行趋势尽数掌握……

从昔日信息孤岛到通信畅通无阻,从传统机械生产到智能综合采掘,从人工作业到智能机器人“上岗”……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华阳一矿不仅拥有一颗“智慧大脑”,而且还实现了智能开采、无人巡检、远程调控、信息传输等,“黑科技”满满。

向“新”蓄势,向“质”攀升,华阳一矿大力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积极抢占“智”高点,将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与企业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矿井安全管控水平,推动煤炭生产向减头减面减系统、提速提质提效能转变,科技创新在百米井下落地生根、结出硕果,一幅智能化矿山建设的精彩画卷徐徐展开。

“坐在地面采煤”成为现实

“各项设备一切正常,各类参数准确无误,现在启动系统。”智能化小组成员袁天奇坐在智能化采煤“太空舱”前按下启动按钮,在280米深的井下,采煤机滚筒缓缓转动,各类设备有序运行,滚滚“乌金”源源不断地运往井上……

如果把井下比作一座煤城,如今的这座煤城,有了智能化装备和技术的加持,“坐在地面采煤”已成为现实。工作人员只需坐在智能化管控平台前,对照大屏幕,用手指轻点控制按钮,便能实现远程智能采煤。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智能开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强化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创新智能化采掘应用场景,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环境,推动煤炭开采向‘无人’‘少人’转变。”智能化小组负责人李杰表示。

华阳一矿积极投用成套智能化采煤技术装备,为工作面的设备加装各类传感器,可以实时收集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电气开关、泵站等设备的数据,并将其传输至地面集控中心,可以实现远程监测、自动化控制、故障监测等多项功能,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管理效率,还使煤矿工人作业场所更安全。

“我刚上班时,采煤队主要靠的是人。拉架、移架、推溜、扛柱等工作,都得靠人完成。现在就不同了,工作面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工作环境更好了,劳动强度也下降了,只需点点操作按钮就能完成采煤工作,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在煤尘中汗流浃背了,特别高效、安全。”见证了煤矿从人工掘进到机械化开采,再到智能化开采的巨变,从事井下采煤工作30余年的孟秀平深有感触。

与此同时,华阳一矿自行研发手机智能矿山App及网页端,相关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电脑实时掌握井下生产情况,当工作面发生情况时,及时介入井下生产,保证机电设备运行正常、职工正规循环操作,大大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让隐患和“三违”难逃“法眼”。

截至目前,华阳一矿累计建成6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3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其中更有3个高级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每班人数由17人减少至15人,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每班人数由13人减少为11人,工效同比增长15%,真正实现了减人、提效、增安的目标。

矿山有了“智慧大脑”

调度指挥中心,巨型的高清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井下的生产情况、人员动向、设备状态,而且还有瓦斯、水害、矿尘、火灾等关键信息。

“这就是一矿的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它相当于企业的‘智慧大脑’。”智能化办公室副主任高彦平介绍说,“管控平台涵盖生产集控中心、安全生产中心、经营管理中心及决策指挥中心等多个板块,具备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动态预测、智能预警等多种功能,避免了‘信息孤岛’,实现了安全生产由‘人控’到‘智控’的革命性变革。”

为了保障“智慧大脑”稳定运行,按照“共享建网、移动接入、切片承载、边缘计算”的5G建网模式,华阳一矿科学合理布局矿井5G网络格局,建设了5G核心网(MEC+MEP)+5万兆工业主干环网,充分发挥大宽带低延时广连接技术优势,畅通矿井信息数据“高速路”,提升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井下各大采区、配电室布置5G基站,实现了矿井上下5G信号全覆盖。建立融合通信系统,与应急广播通信系统、信息办公系统之间无缝对接,极大提升了矿山通信能力。

同时,部署61个虚拟化服务器,统一数据接口规范,采用存算分离技术,建立国产分布式私有云数据中心,涵盖灾害防治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流媒体客户端、虹膜服务器、一站式信息化系统等项目,实现数据不丢失、应用不中断、业务不停顿,为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保障。

“目前,我们正在部署RedCap矿用专网环境,积极进行高清摄像头、传感器、智能穿戴设备等RedCap终端的设计、改造、测试及应用,通过减小设备的体积和功耗,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和灵活性,降低成本,更好地适应各种应用场景和需求。”高彦平表示。

全能的机器人“同事”

在竖井井口房内,记者看到罐笼顶部有一个“小黄人”正在工作。它跟随着罐笼上下运行,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转动脖子、瞪着眼睛,时不时停下来认真巡检,对关键部位和可疑部件进行拍照采集、智能分析,判定它们的健康状态。

“我们习惯把井筒安全智能巡检机器人称为‘小黄人’,它可是绝对的‘找茬’高手,能够实时监测、过目不忘……”机电工区动力队党支部书记杜欣对这个机器人“同事”赞不绝口。

“小黄人”的两只“大眼睛”各有分工:“一只眼”是高清摄像头,不仅能够高速、清晰地采集视频、图像信息,还会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实时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另一只眼”是红外热像仪,能对井筒内设备、设施及线缆、管路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不仅如此,它还装设有湿度、瓦斯浓度等智能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现场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

“‘小黄人’工作30分钟,能替代3名巡检人员工作1小时,工作效率提高了5至6倍,巡检精度可达1毫米,准确率达99.99%,可为企业节省50%至70%的人工成本,而且又确保了巡检工作的安全。”杜欣说。

记者了解到,在一矿很多“急难险重”的工作都由机器人来承担。井筒安全智能巡检机器人、皮带智能巡检机器人……它们全天候“上岗”,经过的每一处,调度中心的大屏幕都会实时显示设备的运行参数和巡检结果,进一步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

以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智能开采,是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华阳一矿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下一步,将在科技创新上精准施策、靶向发力,通过狠抓工艺装备革新、创新平台搭建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进一步点燃科技创新引擎,用智能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真正实现“少人、安全、增效”的目的,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记者 白雪峰 通讯员 张钧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