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12月入伍起,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高米店站站长潘照虎的生活就围绕着“消防”两字。“练,还得练,练到极致,在救援的时候才能不慌。”这是潘照虎常说的话。

作为北京消防“特种部队”的一员,潘照虎带着那股能拼、敢闯的劲儿,参与了北京“7·21”特大暴雨、“1·29”北京百荣世贸商城火灾、“6·18”门头沟泥石流、河南抗洪救援、“23·7”北京特大暴雨防汛抢险救援等3000余起救援。

2022年,土耳其连续发生强地震,潘照虎作为中国救援队的一员,随队赶赴土耳其参与人道主义救援。10天时间里,潘照虎参与救出6名幸存者。潘照虎觉得,救援是无国界的,能够救人并得到认可,对每一名消防员来说,不管面对多大的挑战或困难都值得。

回望入职消防的16年,潘照虎感慨颇深,消防队伍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这些进步不仅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对我们救援人员安全的保障。生于华夏何其有幸!”潘照虎说。

青春故事

一波三折当上消防兵

“消防兵具体干什么,我最初也不很清楚,就因为哥哥当了兵,我觉得也得像他一样。”1987年出生的潘照虎是家里的二儿子,从小潘照虎就把哥哥潘照祥看做自己的榜样。2003年潘照祥入伍,成为一名消防兵,那时候,还什么都不懂的潘照虎就给自己定了目标,也要去北京,和哥哥一样成为一名消防兵。

可是,潘照虎当兵的路并不顺利。17岁那年,潘照虎第一次报名,结果落选了。2007年,19岁的潘照虎再次报名参军,这一年他又没能如愿走进军营。2008年,已经毕业并且工作一段时间的潘照虎在潘照祥的劝说下,再次填报了参军申请表。

“我那时候已经对参军不抱希望了。”潘照虎说,在走完一系列报名流程后,他便按部就班地回去上班了,直到他接到了家访电话,才意识到,这次好像是真的可以去当兵了。

淬火成钢 铸成消防铁军

从新兵时候起,潘照虎就是拔尖的标兵,下队的时候,潘照虎甚至成了队长们都想要的“香饽饽”,但因为潘照祥的一通电话,潘照虎选择去训练强度最大的开发区支队。“我哥和我说,他所在的支队是全北京练得最狠的支队,我一听,他能待,我肯定也行,就选择去了那个支队。”潘照虎说。

刚下队第一天,潘照虎就受伤了。“那天晚上,我哥带着我们这些新兵打篮球,打球的时候,我伤了腿。”潘照虎说,因为伤到了骨头,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在旁边看别人训练。“那几个月我特别着急,刚开始大家不知道潘照祥是我哥,后来大家知道了,就有人觉得我这是在被特殊照顾。”无法正常训练,被说闲话成了他那时候心里最大的困扰。

因为缺了几个月的训练,潘照虎无论是在体能上,还是在救援技巧上都落后他人一大截,去了中队后,潘照虎甚至没有资格被编入出警救援的队伍里。“那时候挺失落的。”

潘照虎低迷的状态被班长看进了眼里,为了敦促潘照虎进步,已经考上军校的班长每天盯着潘照虎加练。“每天晚上熄灯后就是我的‘加餐’时间,我就在班长旁边做俯卧撑、做仰卧起坐。”近3个月时间,潘照虎没有一天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我后来也想明白了,大家都觉得我是关系户,那我就自己证明我可以,所以就算再苦再累也咬着牙坚持训练。”潘照虎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被编进战斗组。

几个月后,打造消防铁军的热潮在全国掀起,北京100多名优秀消防兵聚集在大兴参加集训,潘照虎也成了其中一员。

这次集训让潘照虎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魔鬼训练”。“每天早上4点开始训练,一直练到晚上10点结束。”潘照虎回忆,在训练营里,负重15公斤跑3公里、穿战斗服进行1.5公里的蛙跳成了常态。

凭借着自身精湛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潘照虎被任命为应急救援攻坚组组长,负责主攻高空训练项目。为了完成好这一科目,他往绳索上一吊就是半天,腰被勒掉了皮,膝盖磕到肿起来,战斗靴磨破了脚,可他还是坚持着。

这段训练让潘照虎的身体素质得到极大提升,为他之后练习各种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表现优异,潘照虎荣获二等功,有了特招入军校的资格。

2010年4月,潘照虎在铁军集训期间,参加第三届中央直属机关职工运动会拓展挑战赛,夺得速度攀岩比赛第一。

此后潘照虎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铁军大比武,在集体操法项目中获得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再立二等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灭火救援 16年解救被困群众400余人

从事消防救援16年,潘照虎共参加各类灭火救援任务3000余起,解救被困群众约400余人。时过境迁,潘照虎仍然记得他参与的第一次车祸救援。

那是一次发生在冬天的小货车追尾事故,事故导致两人被困,被困在副驾驶的人的脚踝被卡住。作为新兵,潘照虎在救援现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后方给前方救援人员提供救援设备。到达后,班长担心血腥的事故现场会给潘照虎带来心理阴影,便特意嘱咐他别去看。

年轻、好奇心强的潘照虎并没有听班长的话,在做完自己的工作后悄悄蹭到了前面。“当时那名被困者躺在副驾驶座上,身上没什么事,但是整个脚踝却是血肉模糊的,呈现扭曲状,而且肿胀得厉害。”潘照虎当时并没有感到恐惧,可收队后,一系列的反应接踵而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吃不了肉菜,一看见肉菜,我就能想起那天的救援。”潘照虎说。

2015年1月29日,北京百荣世贸商城发生火灾,这次持续70多个小时的救援令潘照虎记忆犹新。

“我到场的时候火已烧了一段时间,内攻时温度非常高,露在外边的皮肤疼的像小刀在身上剌一样,流到地上的水都是热的,用水枪给我们降温的队员头盔都烤化了。”在这样的环境里潘照虎和战友们连续奋战了近20个小时。

由于火势太大,楼内的喷淋系统被烧坏,无打开喷水阀门进行灭火。为了尽快控制火势,指挥部决定组织人登上商场顶部,打孔排烟,制造人工喷淋,缓解内部压力。

潘照虎临危受命,带领消防员作为“先锋队”,登顶作业。“火已经着了20多个小时了,对楼板也有影响,我上去的时候腿是抖的,也担心楼板塌了。”潘照虎说,他和一名战友用了一个多小时,才一点点试探着打通了第一个孔。

随着潘照虎打穿第一个孔,确认楼板没有安全问题后,陆陆续续有更多的战友加入打孔行列,并利用孔洞制造了一个人工喷淋系统,为现场灭火降温。最终,经过近70个小时奋战,大火被扑灭,确保了商城二期20余万平方米商场安全。

跨国救援 接连创造救援奇迹

2018年8月,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为主要力量的中国救援队成立了,潘照虎成为其中的一员。2019年3月,中国救援队赴莫桑比克开展首次跨国人道主义救援。

在莫桑比克国际救援期间,潘照虎担任行动队一分队副分队长。为了保证各项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抵达灾区后,潘照虎带领分队成员,分2次前往贝拉机场,接收了20吨的装备器材及各类物资,连夜将装备物资卸车入库、搭建营区帐篷。

作为第一批进入灾区的队员,潘照虎全程负责行动队救援装备的准备、物资运输、救援路线踏勘等重要任务,先后3次带领队员驱车400余公里前往医院、学校等重点灾民安置点,组织为灾民发放各种重要物资,日均工作时间达14个小时。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中国救援队再次出征。

“地震发生那天我正在休假,看见新闻播报的地震等级,我就觉得,可能需要我们去救援了。”潘照虎立即购买了当天回京的机票。果然,2月7日下午,潘照虎一行带着20余吨货物,飞往8000多公里外的土耳其,向受灾严重的哈塔伊省进发。

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8日18时左右,刚刚抵达土耳其的中国救援队还没来得及搭帐篷,就接到了救援任务,潘照虎立即和队员赶赴救援现场。

“被困的是一名孕妇,体型比较大,可以通过的救援通道比较小,中间还有床垫、柜子等障碍物。”潘照虎说,刚到现场的时候他可以看见被困孕妇的手,但是却够不到她,救援的时候,他们需要先将挡在通道上的床垫剪开,用角磨机切割掉床垫的弹簧才能将孕妇救出来,而这个过程是极为消耗体力的。

经过6小时的救援,中国救援队与当地救援队合作,成功救出了这名孕妇。

在这次跨国救援中,中国救援队累计出队21批次,连续在震后69小时、84小时、88小时、107小时、135小时、155小时营救出6名生还者,接连创造救援奇迹,得到了联合国救灾组织、土耳其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获得土耳其“共和国崇高贡献奖章”。

人物对话

参与国际救援 我代表的是中国形象

北青报:参与国际救援时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潘照虎:救援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平常的训练有了用武之地。在土耳其一敬老院内救援时,一名幸存者的腿被铝合金床架卷住,切割床架的难度很大,土耳其当地救援队向我们求助。

我一看,这和我们平时练的“灯泡上切钢丝”一样,就自告奋勇上了,并且很快完成了救援。后来,我拿着这段经历和队员说,别以为“灯泡上切钢丝”只是炫技的表演项目,设置成科目让大家练是有道理的,可能练一辈子都用不上,但是只要用上一次,那肯定是救命的。

另外,我还感受到了救援无国界。因为土耳其是非英语国家,我们学习的救援英语在那里用不上,我们通过翻译与被困者沟通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和障碍,但是救援队之间沟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在帮忙破拆的时候,我需要借用他们的工具,做个动作,他们就知道拿给我什么,或者救援的时候,我们帮他们寻找到了其他的方式,同样做一个动作,对方就能秒懂。

有一次合作转移幸存者时,压在幸存者身上的板子如果从上方破拆会耗时很久,我看了一下情况,发现被困者紧贴地面,而当地地面为了隔音往往会铺很厚的沙子。于是,我就拍了拍土耳其救援队队长的肩膀,然后抠了抠旁边酥松的墙面,指了指地,他们就瞬间明白,改变了救援方法,拆掉地板隔音层来转移幸存者。

北青报:国际救援与国内救援有哪些区别?

潘照虎:我们出国去参与国际救援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中国的形象,每一场救援都像一次考试,特别在国外救援中,现场有被困者、家属、当地救援队和其他国家的救援队,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们。因为全世界的人在关注着我们的救援表现,我会时刻想着,我代表的是中国救援力量。

北青报:国际经历对你回到国内的救援有什么帮助?

潘照虎:国际救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看到国外救援队有好的救援方式时,我们也可以学习来用,下次遇到救援的时候能够更加随机应变,有更多的救援方式供我们选择。

新闻内存

“橄榄绿”换“火焰蓝” 救援内容更多 救援效率越来越高

2018年3月21日,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宣布公安消防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潘照虎在入伍的第10年脱下了那身“橄榄绿”军装,换上了“火焰蓝”消防制服。

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上,潘照虎有幸成为在现场接受授旗和训词的一员。“授旗那天的场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特别有仪式感,我当时就感觉自己虽然退出了现役,但是却有了新的使命。”潘照虎说,“以前我们是传承者,是守护者,而从那一刻起,我们就变成了开拓者,虽然使命不变,可这毕竟是全新的体系。”

转隶6年,潘照虎发现,相比之前,消防救援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不仅仅局限于灭火救援,百姓需求也成了救援的一部分,而在地震、水灾、泥石流等特殊灾害中也能见到消防救援人员的身影。

此外,救援体系也变得更加完善,这让救援效率也变得越来越高,“以前是发生火灾,我们到场后一看,电没断,然后开始找供电人员断电才能灭火,有人受伤再联系医院。”潘照虎说,如今只要发生火灾,消防到场的同时,电力、燃气、公安、医疗等部门也都到场,“大家各司其职,我们上去直接破拆、灭火就行。”

潘照虎还觉得,国家的快速发展让救援装备有了很大升级,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也得到提升,“每年我们都会接受很多培训,现在队里不仅有擅长破拆和灭火的队员,还有擅长水域救援、山岳救援,甚至会潜水、会研发新救援装备的队员,有很多复合型人才。”

人物简介

潘照虎

现任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高米店站站长。加入消防队伍16年间,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集体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集体三等功2次,优秀士兵4次,嘉奖7次。被评为“2015年度基层指挥员岗位标兵”,“2016北京榜样·最美警察”,2020年荣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荣获全国“119先进个人”、2023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潘照虎所在的中国救援队、特勤支队分别在2023年、2024年荣获“全 国五一劳动奖状”。

实习生 谭天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王朝